• 005253963/2020-00622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0-08-19
  • 2020-08-19
关于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00325号提案的回复

王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提出要求、进行监督,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更加有效的促进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更上新台阶。

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为了保证群众“菜篮子”安全狠抓了相关工作。

一、加强安全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促进标准化生产

(一)做好都市生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紧紧围绕“生态、科技、人文、休闲、国际化”等功能定位,我市聘请上海交大等相关领域专家,启动编制《郑州市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目前规划基本完成。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产业布局合理、组织方式先进、资源利用高效、供给保障安全、综合效益显著的原则,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引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推进技术、信息、资源互通,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郑州市四路协同的贸易优势,加快形成一批装备高端、科技先进、业态领先、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都市生态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建设三产融合、高效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涵养、农民创业、对外开放等农业示范园(区)。  

(二)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支撑

一是积极推行国际通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GAP、HACCP、GMP)示范基地建设;依托“三品一标”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GAP、HACCP、GMP)示范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创建。

二是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对适宜生产区要申报合格、绿色、有机农产品地认定。加强对已认定的合格、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地的监督和管理;对不适宜生产区,提出禁止生产的要求,采取农业综合措施进行改良,达到适宜生产区要求后才能确定为适宜生产区;不能改良的,结合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改种其他作物。

三是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农产品生产季节、生产品种、生产布局,分品种、分季节制定简要操作卡、明白纸,分发到村、社区和农户。督促和指导农户按照操作卡、明白纸要求组织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管”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我们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狠抓生产环节管理。在种植业方面,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地膜、秸秆、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大力推进面源污染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有机肥替代化肥。在水产养殖方面,以减量提质,小池改大池,净化水体。在畜牧养殖方面,围绕落实产地环境净化行动,积极参与民生实事督导检查,全市清单中的492个规模畜禽养殖场,429个配套建设了规范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87.2%;粪污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全部完成,利用率达到93%。

(三)制定标准化生产规程,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范共计291项,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对2018—2020年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进行谋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装备,提升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截至目前建成可追溯标准化“菜篮子”生产基地56个,面积近2万亩;第一期1万亩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已建设完工,第二期5000亩正在建设中。

(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进行品牌的培育

鼓励品牌认证,强化品牌培育,通过实施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行免费环评、免费检测等优惠政策,对取得“三品一标”的主体进行资金扶持,强化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维护 “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截至目前郑州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350个,居全省前列,其中有机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100个、无公害农产品22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涌现出“好想你、雏鹰、昌明奶业、博大、中牟西瓜、河阴石榴、二七樱桃”等一大批中国知名品牌。

二、加快推进蔬菜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工作,杜绝不安全蔬菜进入市场

(一)促进主体责任落实,提高标准化水平

建立重点种植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行政村、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检体系,积极引导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二维码追溯、产品检测合格证明,三品一标标志等多种形式的产地合格证准出制度、生产记录制度、自检室制度、送检制度等。统一印制农资采购、农资领取、田间管理、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的《生产记录本》1万余册,发放给生产主体,规范了生产记录。全市统一印发《郑州市生产基地巡查记录本》,规范了监管机构对生产基地的检查内容,实现痕迹化管理。始终把企业的档案记录、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落实各种法律法规、生猪收购贩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的证明材料查验、屠宰企业的检验检疫和生鲜乳收购站的常规检测作为重点,逢会必讲、逢查必看、逢检必抽,出了问题必究,使企业在潜移默化中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积极推进诚信生产经营,实行质量退出机制。以每年一次的企业主体责任宣教月活动为载体,印制各种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依法告知生产经营主体法定义务和违法犯罪后果,多措并举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能力。紧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放松,对其进行培训,召开会议报告主体责任落实以及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等,较好地形成了上下同心、内部同力的良好监管局面。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

一是建立郑州市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完善追溯流程系统,固化功能模块和接口机制,优化终端识别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系统支撑能力。

二是积极推进将农产品质量追溯作为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质量安全县考核和“三品一标”认证的必要条件,推动绿色有机农产品全部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通过“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

三是配套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技术规范,开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追溯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质量追溯内部管理员。

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市农产品追溯指挥中心,11个县区指挥分中心,382个追溯网点,覆盖全市规模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设检测站、村设安全员、企业自检为基础”层层把关的检测监管网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基本达到从农田到餐桌、检测产品品种涵盖所有食用农产品两个“全覆盖”。投资为2058.48万元,建成了郑州市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县(市)区分中心,对全市45个动物卫生检疫点、1个外埠入郑畜产品查验点、351家标准化养殖企业进行视频监控,初步实现了郑州市区域内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和责任可究,提升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市农业投入品可追溯体系2017年在荥阳建立试点,目前已取得实效,追溯体系运作顺畅,荥阳市五洲城农资批发市场,对目前入驻的120家农资商户统一登记备案,统一核查资质,统一仓库管理,统一宣传培训,产品实现统一追溯管理,为农资市场规范管理做出了积极尝试,赢得了社会认可。

(三)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成立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郑州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方案》,明确了试行区域、试行主体、试行品类,规范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基本样式、承诺内容、开具方式、开具单元,鼓励有条件的主体附带电子合格证、追溯二维码、产品相关认证标识等。截至目前,我市生产食用农产品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基本熟知合格证内容、规格和开具要求,全市共有100多家生产基地开具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涉及蔬菜、水果、禽蛋、食用水产品、活禽5个品类。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经合组织,提高蔬菜产业化生产及经营水平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25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1家,省级示范社34家,市级示范社79家,县级示范社44家。从经营类型分类,合作社中种植类1600家,占比37.6%;养殖类777家,占比18.3%;种养结合类773家,占比18.2%;生产加工服务类829家,占比19.5%;农机类274家,占比6.4%;家庭农场中种植类310家,占比76.9%。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扎实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农民合作社市级名录库,加强档案管理。三是健全完善针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体系。四是明确对合作社的指导服务。计划于下半年在荥阳市召开全市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发展现场会,加强县(市、区)经验交流,提高农民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

四、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强化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切实推进我市都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发布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的通知》(豫农办科教〔2019〕10号)要求,市农委按照绿色增产、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质量安全、成熟适用的标准,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经过广泛征集筛选和专家遴选论证,确定了我市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35项,已经推介发布。要求各地农委结合市里发布的农业主推技术以及地方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需求,遴选推介本地区年度农业主推技术。要求依托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展示和引领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开展主推示范推广和指导培训,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加快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附件一)

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确保农业投入品源头“净化”

(一)严格落实许可标准,提高农业投入品审批质量

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许可。落实产业政策,严格产业准入,加强产业指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稳妥淘汰落后高风险农业投入品。

二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做好农业投入品经营许可管理,严格落实许可条件,确保规范经营。指导和督促市县落实经营许可制度。

(二)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开展市场监督检查。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不定期开展农药、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检查。生产环节,重点监督检查生产企业证照是否齐全,生产管理是否规范,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以及二维码标注和追溯平台建设使用情况。经营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违规销售禁限用农药、兽药和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以及农业投入品经营台账记录等。使用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使用禁用农药、兽药和超范围使用农药、兽药以及不遵守安全间隔期等违规行为。

二是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在春季和秋季开展农业投入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抽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抽查市场销售的农业投入品产品。同时强化抽检结果运用,公开抽样检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强化“检打联动、行刑衔接”措施,依法严肃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非法制售农业投入品黑窝点、群众举报的农业投入品案件、网上违规销售农业投入品等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行为。构建农业投入品诚信体系,坚持打假扶优相结合,将农业投入品执法监管结果与生产经营许可和政策扶持等措施挂钩,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技术指导,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大力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替代化学农药,低毒农药替代高毒农药等措施,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切实做好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退出和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饲料行为的监管工作,实现抗菌药使用减量化。

二是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培训。其一,继续开展科学安全用药大讲堂,重点培训农民科学规范使用农药、兽药。其二,利用电视广播、市县级融媒体平台及各类微信群在病虫害防治关键季节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指导农民精准选药、科学施药。其三,充分发挥科学用药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病虫害防治高峰期,召开现场观摩会,扩大技术辐射带动效果。

六、进一步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实现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化

抓基地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除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例行抽检外,积极开展市级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并检测结果通报至各县(市、区)政府,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一是开展农产品抽检341批次。其中,例行监测4次,监测样品282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99.29%;监督抽查2次,监督抽查样品59批次,全部合格。二是完成畜产品抽检1412批次。其中,监督抽检957批次,合格率100%;风险监测455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99.3%。三是完成兽药抽检201批次。其中,监督抽检101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99%;风险监测100批次,合格率100%。四是完成饲料抽检230批次。其中,监督抽检100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97%;风险监测130次,不合格1批次,另有3批次样品结果不做判定。

七、下步工作谋划

(一)健全监管体系,落实属地责任

在加强基地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健全村级监管网格,充分发挥基层监管服务机构作用,建立各级监管机构基础信息档案和培训记录,加强对农民投入品采购、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合格证的宣传指导。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全系统依法监督、科学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水平。

(二)探索信用体系,强化主体责任

一是健全完善监管名录。将辖区内所有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进一步探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生产经营者强化主体责任。二是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组织开展指导培训,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开证等行为。三是规范“三品一标”认证。按照认证标准和程序,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加强生产全过程监管,维护“三品一标”认证的权威性及品牌的公信力。

(三)完善检测体系,加强风险监测

一是提升基层检测能力。全面提升乡镇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做好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基础上,扩大监测品种和项目,并对存在风险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加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追溯体系功能。

 

2020年8月19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