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0-00633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0-08-21
  • 2020-08-21
关于构建新时代郑州市农业农村人才体系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00417号提案的回复

张丽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新时代郑州市农业农村人才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中央政策指引和国家试点示范推动下,全市围绕“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战略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构建起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渠道,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有益补充的“一体多元”教育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农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和产业带动的良性格局。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素质农民10937人,其中生产经营型6269人,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4668人。通过坚持机制创新提成效,全市农业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逐步深入,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长起来。一批高素质青年农民正在成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到农业创业创新队伍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农民创业兴业典型集中涌现,示范带动能力不断增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一是提升人才培育能力。把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我市成立了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和人社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力资源工作新格局。市农委按照工作职责抓好农业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单位为拓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充的一体多元、适度竞争的教育培训体系。健全结构清晰、涵盖全面、层级开发、共建共享的师资、教材等教学资源应用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和综合实训基地条件建设,增强人才培育协同能力。开拓形成市、县、乡、村相互衔接、上下贯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人才培育工作新机制。

二是健全人才培育制度保障。拓宽农业农村职称评定的人群和条件,我市自2012年以来就将农民等纳入职称评定范围。根据人才成长特点和需求,探索建立市、县两级分层职业农民认定制度,以更好精准定位“人”和衔接配套“物”,加快构建起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制度。引导农业从业人员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培育,精准定向投入扶持政策,加强社会事业管理,推动可持续的人才开发应用等。

三是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提升政策质量,聚焦工作对象,推动齐抓共管,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扶持政策,在财政、场地、税费、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及农村人才创业典型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乡土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加大创业培训扶持力度,重点培养一批农村经营管理、技能型等实用性人才。加强创业服务、落实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

四是拓优培育方法路径。探索制度化管理、标准化工作、精细化服务,突出需求导向,以方便实用、贴近生产、鼓励创业为目标,开展全产业链培养和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探索适应不同产业发展、不同地域特点、不同素质能力条件下的培训模式与服务方式,将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同培训服务有机衔接,紧密融合,提升广大农民技术承接和应用能力。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合农民培训对象、内容和需求于一体的特点,开展精准培育和订单培训,保证人才和产业有效对接。开拓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重实效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工作新格局。

五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要素向生产性服务业优化配置,促进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有效对接,着眼满足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需要。立足服务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在农业生产、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加快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农村新业态。着力解决好农业生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普通农户依靠个人力量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下一步,市农委将按照职能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加大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的培养,为我市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2020年8月21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