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0-00640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建议提案
  • 2020-08-24
  • 2020-08-24
关于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00207号提案的回复

崔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郑州市农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开展龙头企业认定和监测工作,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队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53家,上市企业10家(含新三板挂牌7家)。二是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规模种养、就地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31个,其中省级集群19个,市级集群12个。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组建要素优化配置、生产专业分工、收益共同分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累计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个。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是狠抓基地建设。通过打造高标准粮田、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化示范场(园、区)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稳定的原料保障。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建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4家、省级研发机构13家。三是发展品牌农业。认真落实品牌创建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品牌差异性,精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理念,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市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2个,三全、思念、白象、好想你等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

(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一产当做三产抓,在强化“菜篮子”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把休闲农业纳入全市旅游规划布局,打造了滨河风光揽胜游、果岭山水体验游等5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截止2019年底,郑州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2个,全国十大精品线路1条,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十佳农庄1个,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76家,认定市级农业科普研学基地13家。全年完成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营业收入14.38亿元,接待游客2285万人次。

二、围绕推动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我们将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近年来,围绕乡村产业发展,我们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正如崔委员在提案中所指出的,我市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产业链条不完善、规模效应不明显、科技创新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失等方面。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崔委员所提建议,为进一步加快我市乡村产业发展步伐,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科学谋划产业布局。高标准编制《郑州市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生态、人文、休闲、科技、国际化五大特征,根据山(嵩山)水(黄河)城(城区)生态格局,将全市农业区域划分为山地特色农业区、沿黄生态农业带和绕城都市农业圈等三大农区。通过建设“一带四区五组团”,打造“山水郑州、七彩都市”的都市生态农业空间格局。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农地流转补贴投入,提升村或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在农地流转和农业生产中的统筹能力;制定生态建设补偿标准和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促进产业优化布局;积极谋划做好政府投资农业项目的规模和方向,加大政府投资农业项目的工作力度。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以险养险”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和保障补偿功能,有效化解农业自然风险,降低农业生产市场风险,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创新险种设置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其发展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业。深入贯彻落实《郑州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郑政文〔2018〕32号),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一是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基地自建、联建、订单、合作等方式,建立来源稳定、过程可控、品质优良的绿色生产基地,提升原料供给保障能力。二是以速冻食品、肉制品、面制品、枣制品、乳制品及饮料制品、果蔬制品等行业为重点,积极布局高端产品,抢占高端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快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支持绿色食品添加剂、绿色环保包装等生产资料的开发及使用。四是推进绿色化标准化改造,打造集农产品集散物流交易、加工、包装、配送、仓储、质量安全监控与追溯、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大规模现代化农产品物流城。

(三)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以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为重点,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聚,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行业集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提升一批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和自然生态风貌特色村,发展农家乐集聚村、特色民宿村,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

(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市农科所和蔬菜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创新区域中心站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农技推广的活力,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技推广联盟。引导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自建科研机构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专业人才培养,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及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服务组织带头人轮训计划,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020年8月24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