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661/2020-00083
  • 郑州市民政局
  • 提案,建议提案
  • 2020-08-20
  • 2020-08-21
关于推进郑州市绿色生态殡葬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2020011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进郑州市绿色生态殡葬工作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 第2020011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郑州市绿色生态殡葬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绿色生态殡葬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服务需求,有利于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殡葬负担。

2016年,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深化殡葬改革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在改革传统葬式葬法、骨灰安葬多样化、降低占地安葬比例、节约殡葬用地、完善殡葬惠民政策、优化殡葬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积极探索,寻求形式多样的生态安葬方式

2007年,我市组织了中原地区首次骨灰撒海活动,共有20具骨灰撒入深海。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在海葬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移风易俗、骨灰处理多样化的有益尝试,从2008年起,每年开展免费的骨灰植树活动,逝者骨灰经过自然降解,和大地融为一体,最终回归自然,满足群众对生态殡葬的基本需求,又真正意义上实现土地的可循环使用。同时,在各经营性公墓中大力推广花坛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为群众搭建多个不保留骨灰安葬的平台,以满足群众殡葬改革的意愿,体现以人为本的殡葬新理念。

二、推进改革,树立文明节俭新风尚。

我市连续5年举办了郑州市“清明共祭”活动,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参加群众从最初的29个家庭,200多人,到现在的400个家庭,5000多人。整个共祭活动,没有放鞭炮、烧纸等程序,通过卡片寄深情、鲜花表情思、音乐抒心意,摒弃祭祀陋习。特别是2019年清明节之际,首次在社区开展集体共祭活动,93个家庭的参与其中。社区开展集体共祭缅怀、追思,倡导文明祭祀渐成风尚,是郑州市清明节集体共祭活动的第一次尝试。在家门口为老百姓搭建文明祭祀平台,不仅能有效减少人们外出祭扫带来的出行压力,也是倡导祭扫新风尚,践行文明祭祀新风,让文明共祭祀的新风走进社区,让居民们在家门口感受到文明绿色的清明新风,在绿色文明、清新安然的氛围中怀念、感恩逝者,让爱触手可及,也为郑州市殡葬改革注入了清新活力。

三、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一是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落实。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切实减轻人民群众负担,我市于2011年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免收市区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的通知》(郑政〔2011〕21号),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免除郑州市内十区户籍居民及在郑各大院校学生、驻郑现役军人、在郑打工人员的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共计810元。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市又相应提高了惠民殡葬资金标准,现行的标准为每具遗体932元,后期,我市还计划增加惠民殡葬内容,将骨灰盒列入免费项目,并将惠民殡葬资金标准提高到1500元;二是落实节地生态葬奖补机制。为加快殡葬改革步伐,推行绿色殡葬,节约土地资源,我市于2020年4月27日出台了《关于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机制的通知》(郑民文〔2020〕65号),在民政部门核定的公墓和骨灰堂(楼),采取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和骨灰存放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每具骨灰补助丧属1000元,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态安葬的积极性。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殡葬改革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绿色文明节地的生态安葬的方式,也逐步为群众所接受。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机制体制,积极推移风易俗,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2020年8月20

 

 

联系单位:郑州市民政局        邮    编:450007

联 系 人:李政                联系电话:67181133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