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58/2020-00117
  • 郑州市文物局
  • 政协提案
  • 2020-09-22
  • 2020-09-22
关于加强夏文化研究、保护、传承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00289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丁言兆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夏文化研究、保护、传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郑州是中华文明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全国六个大遗址保护片区之一,是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带等国家战略综合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兼具深厚的文物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战略担当,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国家战略和夏文化重大课题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郑州地区的夏文化遗存见证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也为当今我们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夏文化研究重大战略奠定了坚实的资源条件。在国家文物局关于夏文化关键遗址发掘计划库中,郑州市就有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稍柴遗址等3项入选(全国7个,河南5个),在夏文化备选遗址发掘计划库中,郑州市东赵遗址、花地嘴遗址、古城寨遗址3项入选(全国7个皆在河南)。在国家夏文化研究关键遗址和备选遗址中,基本有一半在郑州,印证了郑州地区在文明起源、夏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局在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夏文化研究、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战略部署,结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在夏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考古科研工作。我局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重点开展了对王城岗遗址及阳城遗址、南洼遗址、花地嘴遗址、稍柴遗址、新砦遗址、曲梁遗址、望京楼遗址、大师姑城址、娘娘寨遗址、西史村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其中取得了重大发现,研究出版了《登封南洼:2004—2006年田野考古报告》《新砦遗址与新砦文化研究》《新郑望京楼:2010—2012年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一系列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和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对郑州地区夏文化分布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科学认知。2020年6月,作为我市落实国家夏文化研究战略关键项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启动了王城岗遗址的考古发掘科研工作。

二是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出资3000万元专项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市发改委五年内先后拨付3000余万元专项用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市基本完成市级以上夏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极大促进了我市夏文化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深化了文物工作与社会民生的融合发展,为遗址研究、展示、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展示利用工作。长期以来,土遗址因为观赏性不高、文化内涵不易体现、保护成果不具体、不能用于城市建设、与社会联系不密切等原因,大多处于荒芜状态,群众不关注,社会意见大。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提升土遗址与社会民生关联性,将文物保护与绿地建设相结合,与群众文化休闲相结合,与服务发展、土地升值相结合,2017年起,郑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生态保遗”工程。将主要遗址按照植草绿化的方式明确保护成果、提升遗址环境、展示文化内涵、服务社会民生,为国家中心城市强化文化支撑。我市主要夏文化遗址均在生态保遗工程项目库内,正在加快做好遗址公园建设。目前,已建成的夏文化遗址公园开始发挥文物保护成果促进环境美化、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等积极作用。

您的提案为我市夏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下一步我市将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夏文化研究相关工作:

一是开展重点遗址的持续考古科研工作。与高校、科研院所结合,制定重点夏文化遗址持续考古科研计划,建立考古工作站,对王城岗遗址、新砦遗址等重要遗址开展长期持续考古科研工作。

二是将夏文化相关遗址纳入我市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战略布局,将夏文化遗址纳入全市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脉传承“两带一心”城市文化发展总体格局,统筹谋划做好遗址保护、宣传、展示工作。

三是开展夏文化专题研究工作,利用重大科研计划,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我市夏文化遗存文化内涵,夯实展示利用基础。

四是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文物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020年9月22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