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1-00140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1-10-12
  • 2021-10-12
关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10092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刘忠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有关方面建议,现答复如下:

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装备制造业是郑州市七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市企业数量已超过400家,拥有中铁装备、郑煤机、中车四方等一批行业骨f干企业。近年来,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政府先后出台了《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郑州市2020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服务装备制造业开展的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制定出台了郑州市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两岸(河南)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郑州核心区建设方案、郑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郑州市传统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郑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研究制定了盾构装备、数控机床先进制造业培育专案。

(二)落实政策体系。积极落实《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和《关于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智能制造、开拓市场等给予政策支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三)调整空间布局。市装备制造业近年来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坚持高端突破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东西两大发展板块,东部板块以经开区、航空港区、中牟县为主,重点发展汽车、盾构装备、矿山装备、大型机械装备、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等产业;西部板块以高新区、荥阳市、上街区为主,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产业。各区县市依托主导产业发展专业园区,2018年12月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获得省工信厅批复。

(四)持续扩大对外合作。协助举办了两岸(郑州)智能装备产业对接会及郑州论坛,组织企业参加了承接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宝马展等国内外高水平展会,依托省、市大型综合展会平台举办装备制造专业展,提升郑州装备品牌整体影响力。深化区域合作,组织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各级各类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两岸智能装备制造郑州论坛和国内各类展会,服务企业扩大市场。2021年以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为抓手,联合市人才办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引进工作,今年在西安召开郑州市装备制造业西安专场(长安大学)招聘会,提供3100个人才引进方向。

(五)推进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能力,在装备制造领域培育了各类平台。盾构/TBM主轴承减速机工业试验平台、隧道工程与掘进装备大数据应用云平台、智能家电线上线下融合的开放式创新平台、齿轮传动、机械强度与振动、新型钎焊材料和化学标样等行业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河南省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焊接机器人河南省技术中心、智能焊接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效节能空调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空调管路钎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纺织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二、取得的成效

(一)龙头企业凸显。大力培育战略性企业,支持百高百强企业发展,着力推进中小企业上规模。通过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促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了宇通客车、中铁工程装备集团、郑煤机集团、恒天重工、郑州机械研究所、新大方、黎明重工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骨干企业,引进了上汽乘用车、友嘉精密机械、郑州中车四方、格力空调、海尔空调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同时一批各具特色的业内“小巨人”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郑钻精密、明泰交通新材料、欧帕机器人、科慧科技、龙翔电气等。郑煤机、中铁装备达到百亿级企业规模。

(二)创新产品突出。引导企业紧跟市场需求,研发出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中铁工程装备生产的盾构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能够独立生产硬岩掘进机并拥有知识产权的三大企业之一,产品出口数十个国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位居国内第一,2017年更是达到世界第一,其“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郑州中车四方竣工投产的B型铝合金车体地铁车辆,标志着我省轨道交通整车实现了“郑州造”;郑煤机生产的高端液压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出口北美和澳大利亚,同时通过收购亚新科、并购的德国博世起动机与发电机全球事业部,成功切入汽车零部件行业,高端化、全球化进程再次提速;新大方的特种提梁机、运梁机、架桥机成套施工技术与装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欧帕机器人生产的自动化切码运设备占据同行业约70%的市场份额;郑钻精密的机床工具产品覆盖国内90%以上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厂家,部分产品以强劲的竞争力进入空客、波音等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高端市场。自2016年至今,全市共有95个产品被认定为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

(三)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初见成效。以我市七大基地产业发展形成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各环节产业链招商和项目建设,成功引进了奥克斯、明峰医疗等一批投资强度大、引领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着力推进中铁高端装备产业园、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一批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层次的重大项目。哈工大机器人(郑州)智能装备科技园、中原动力机器人研究中心等34个项目开工建设,航空港区煤炭机械再制造暨后市场服务建设项目、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泵体加工技术改造等18个项目建成竣工,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装备制造产业链短板

(一)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在规模、产品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有力地支撑、带动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传统装备产业在智能化、绿色化方面技术应用较少,我市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的理念没有充分融合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加工过程中,产品多以传统、低值为主,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竞争力,多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化技术改造投入较低。

(二)产业层次不够高,目前全市传统装备制造业领域中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仍然较高,中低端装备产品较多,高精加工度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单机、零配件产品较多,重大、成套产品较少,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中低端环节。

(三)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集群同质化,缺乏具备产业链上下游纵深配置的圈层式产业集群,“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工作打算

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新趋势,聚焦新兴领域、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装备领域,坚持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通过“三高”、“四转”与小微产业园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实现传统装备制造业结构转型、动能转换、方式转变,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链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强化骨干企业培育、示范应用、创新引领、合作交流、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完善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生态,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内先进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和河南省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

(一)引进培育骨干企业。鼓励有关开发区、区县(市)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招商政策,编制智能装备重点招商目录,积极开展定向招商和补链招商,引进一批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建立动态装备制造项目库和龙头企业名单,动态跟踪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鼓励开展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注重本土企业的培育,将龙头骨干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打造郑州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二)创新引领提升竞争力。以提高技术水平为目标,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带动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整体跨越。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型平台,在装备制造领域争创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三)推进智能装备示范应用。推进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机器换人”示范应用,落实河南省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工程政策,加强智能装备集成应用,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水平,积极推动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引领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四)强化合作交流。支持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优势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采取总承包或与总承包企业合作等方式,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根据我市主导产业需求,积极联系各方举办装备制造业产销对接活动,促进装备产业链核心产品的产用结合和本地化推广应用。

(五)强化人才培养。将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列入我市相关人才引进计划,根据招才引智政策,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支持市内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加快装备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支持市内科研院所根据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开展专项研究、开设相关专业。

(六)强化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市财政各类资金和相关产业基金,支持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智能园区、重大项目建设等,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补等各类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加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以债转股、股权出让、整体上市等方式融资。

根据您的提案建议,我市将进一步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同时也感谢您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