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1-00059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1-07-15
  • 2021-07-15
关于强化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10741号提案的回复

民建郑州市委: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强化科技创新 赋能数字经济 引领产业升级的提案”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十分重视该项提案,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答复如下:
为加快推进我市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全市数字经济等关键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推广,近年来,全市加大了对信息领域人才引进及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把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列入年度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在科技创新项目、研发平台、科技型企业培育、人才队伍引进等工作给予了重点支持。
一、科技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科技政策体系。201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N配套政策并不断进行优化,重点围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提升创新创业载体的服务能力、推动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及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覆盖支持加大研发投入、科技金融、成果转化、高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等全方位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贯彻落实现有政策,发挥“1+N”科技创新政策成效的同时,优化修订政策,根据工作情况变化,积极对现有科技政策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相继出台《关于印发郑州市鼓励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评价管理办法》《郑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郑州市星创天地认定管理办法》《郑州市创业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形成了系统完备,与时俱进,支撑有力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充分调动了全社会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二)创新主体快速壮大。大力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和申报巡回培训,累计开展政策解读和认定辅导70多场次,辅导企业2万多家。引导企业布局核心知识产权,规范企业科技制度,使企业快速成长为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70家,增长42%,总数达到2918家,全省占比46%。新增科技型企业1861家,总量达到7846家,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86家,占全省登记入库企业总数的43%。
(三)创新活力充分激发。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4%,首次突破2%,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授权量4.7万件,增长3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2件;技术合同成交额212亿元,增长67%,全省占比55%。170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58.2%。
(四)组织实施科技专项。重点在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凝练支持了一批科技创新专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形成一批重大成果,提升了我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
(五)强化产业高端人才支撑。优化重组项目类别,实施精准高效的项目管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项目引进精准度,围绕产业链谋划人才链,紧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我市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进培育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加快双创人才集聚,支撑我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发展。
(六)创新平台加快集聚。2020年10月31日,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11月17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超算中心的建成投用,实现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成功筹建我省首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河南省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郑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成功列入科技部“百城百园”工作城市和园区。积极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院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我市分别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签约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郑州智能科技研究院、机科国创(郑州)绿色智造研究院,高新区管委会与中科院声学所签约共建郑州中州网络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2020年,新建省级研发平台209家,研发平台总量达到3680家,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43家。
(七)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15家,全省占比65%,累计建成创新创业载体270家,其中省级以上150家,在孵企业12000多家。2019年国家孵化器评价中,郑州市9家载体评为优秀,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疫情期间连续举办3期“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月赛和1期年度总决赛,做到疫情期间创业比赛不停歇,科技服务“不打烊”。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科学编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高质量编制《郑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将数字经济纳入全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方向。加快聚集创新资源、要素,争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挥郑州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算力基础和数据资源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关,完善智能化基础设施,开展人工智能治理体系试验,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制造、物流、农业等重大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主导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和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黄河流域人工智能发展高地。
(二)加大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库,大力加强入库企业培育力度,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等政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以营造激发企业主体创新活力和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环境,进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转型。
(三)组织实施科技专项,提升数字技术科技创新能力。
聚焦我市产业转型中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和有一定基础及优势的前沿引领技术,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凝练支持一批重大及重点科技创新专项,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实现转型升级,形成一批重大成果。
(四)着力引进创新人才,积极培育数字技术领域高端人才。贯彻落实“黄河人才计划”,进一步提升项目支持力度,实施创新创业团队资助,按照“逐级遴选、逐级支持”的要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双创人才集聚,转变引才方式,由被动等才向主动引才转变。2021年引进培育一批数字技术领域高端创业团队、创新领军团队、创业领军团队。
(五)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加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持续推进实施各类研发及后补助专项,鼓励多元化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六)搭建创新引领型平台,提升数字经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郑州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对接,鼓励其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研发能力建设,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建设我市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撑我市数字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七)数字经济转型发展。 将国家郑州超算中心打造成为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战略高地,国家超级计算应用研发与高性能计算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家与区域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加强与您的沟通和联系,将您的建议进一步融入我市科技工作中,以更好地促进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2021年7月15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