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1-00064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1-08-24
  • 2021-08-24
关于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10297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张友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 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的建议”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按照省委关于郑州市“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郑州市会同省科技厅、教育厅就努力打造“国 家创新高地”进行了深入谋划,多次沟通完善形成了《关于整合 郑州科教创新要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工作方案》初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 心,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建设,提高 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作用,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算力基础,支撑开展基础研究。(关于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今年上半年已启动实施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首批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科技专项,首批立项 13 个项目,获省财政支持经费 4310 万元。同时正在积极研究超算中心重点应用机时费补贴等综合性支持政策,持续做好超算应用培育相关工 作。)推进超强超短光源装置“中原之光”建设,新建设一批重 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高校院所积极承担国家实验室任务,争取国家种业实验室落户郑州;推进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一批省、市实验室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全领域的实验室体系。

二是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按照存量和增量加大研发费用补助,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和联合创新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优化高企申报推荐流程, 省、市、区联动争取两年内实现高企倍增。

三是加大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在现有基础上,对国家级创新基地给予适量资金支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市每年给予一定运营补助。支持信息工程大学等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先进防御”、网络分布式智能技术等创新平台,推进建设“智能传感器”等公共服务平台。省、市联动争取中科院在郑州布局直属专业研究院所,为郑州新能源、电子信息、 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省新建或引进的研究机构、高校院所、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先在郑州布局。

四是发挥区域创新载体作用,争创更多国家级战略平台。依托中原科技城三大板块,着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智慧科教产业集群、智能经济产业集群,成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动机。 发挥郑洛新自创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自创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统筹规划创新要素密集区,优先布局符合郑州发展需求的重大创新项目,打造沿黄科创带。积极争取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在郑州试点示范,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发展。

五是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举办好“郑创汇”等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围绕产业链举办专业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建设一批专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升载体孵化运营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孵化环境。高质量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园,优先布局“专精特新”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加强与省级产业基金、知名创投机构合作,健全投、 保、贷、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投融资环境。依托郑州技术要素交易市场等平台作用,发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作用,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创新风险豁免机制,加快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探索、尽职免责的容错纠错机制,依法支持改革、激励创新、保护创业。

六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探索实行“揭榜挂帅”等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赋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推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耦合的科研范式。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和认定范围。建立完善大型科学装置、科学仪器、科研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科教资源优化配置。

 

2021年8月24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