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1-00068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1-09-01
  • 2021-09-01
关于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10499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汪得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指示精神,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培外引创新资源,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项科技指标实现快速增长。2020年,郑州市高企总数达到2918家,科技型企业达到7846家;登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486家,占全省一半左右。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投用,实现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零的突破。各类研发平台总量达到3680家。“智汇郑州·聚才计划”累计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042名、项目团队413个,其中顶尖人才88名。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等43家新型研发机构相继签约落地。创新创业载体达到255家,在孵企业超过1.2万家。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授权量4.7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6.7件。技术合同成交额212亿元,全省占比55%。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4%,实现里程碑式突破。纵向来看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态势迅猛,但存在高端创新资源不足、人才吸引能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整合科教创新要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一是加强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实验室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发挥郑州大学等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作用,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算力基础,支撑开展基础研究。推进超强超短光源装置“中原之光”建设,新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高校院所积极承担国家实验室任务,推进黄河实验室、嵩山实验室等一批省实验室建设。
二是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按照存量和增量加大研发费用补助,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和联合创新体,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优化高企申报推荐流程,省、市、区联动争取两年内实现高企倍增。
三是加大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对国家级创新基地给予适量资金支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市每年给予一定运营补助。支持本地高校等依托优势学科建设“先进防御”、网络分布式智能技术等创新平台,建设“智能传感器”等公共服务平台。省、市联动争取中科院在郑州布局直属专业研究院所,为郑州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是建设人才引进培育体系,以人才优势塑造创新优势。深入实施“郑州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外国人才,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人才特区,形成普惠性政策和特殊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一流学科建设,持续支持驻郑“双特”高校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扩大高等教育培育人才规模。建设一批鲲鹏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高校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夯实产业人才培育基础。
五是面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和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传统产业,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课题,给予资金支持。结合智能传感器、超硬材料、无人驾驶汽车、网络空间安全等新兴产业,凝练一批重大课题,储备一批关键技术成果。
六是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举办好“郑创汇”等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围绕产业链举办专业科技创新活动,建设一批专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升载体孵化运营水平,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孵化环境。高质量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园,优先布局“专精特新”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健全投、保、贷、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投融资环境。建立健全创新风险豁免机制,加快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探索、尽职免责的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2021年9月1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