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090/2021-00033
  • 郑州市林业局
  • 政协提案
  • 2021-10-18
  • 2021-10-18
关于“加强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治理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10434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郑州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加强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治理 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发展布局,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工作,着力加强生态廊道建设,积极开展中幼林抚育、森林防火和有生物害防治,持续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国土绿化工作及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加大造林抚育力度,实现了森林保有量和蓄积量双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造林绿化65.6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5.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按国家森林城市指标计算),森林蓄积量达到930万立方米。

(二)大力开展生态廊道提升工作,廊道林荫化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重点对市域内的沟、河、路、渠两侧进行了绿化提升,累计实施生态廊道提升2015.8公里,提升绿化面积18668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廊道绿化率达到97%。

(三)不断加强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林业系统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审批,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滥捕滥猎野生动物和各类侵占林地、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行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滩区环境清理整治,按照“三滩分治”原则积极开展滩地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森林火灾年均受害率0.0028‰,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下降到0.01‰。2019年郑州市被评为“关注森林活动20周年突出贡献单位”,郑州市林业局被评为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先进集体、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郑州市顺利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复审。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郑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郑州市树牢“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生态保护理念,2020年以来,按照“看得准”“干得了”“立得起”的要求,理思路,建机制,明举措,抓建设,加快推进沿黄生态建设,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篇章。

(一)强化机制保障,明确责任分工。一是做好顶层设计。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二是建立推进机制。通过市区联动、条块结合,多行业并进、多部门协同,建立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的推进机制。三是明确责任分工。以区县为建设主体,同步推进造林绿化、湿地生态修复、流域污染治理、违建清理、生态水系和黄河文化建设。

(二)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学指导。一是加强研究谋划。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郑州市沿黄生态廊道概念性规划》和《西部邙岭及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导则》等实施方案,为沿黄生态建设提供系统指导。二是编制规划体系。在编制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基础上,制定了生态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森林郑州“六化”建设标准(试行)》等规划方案,形成多层次规划体系,全方位引领沿黄生态建设。三是理清建设思路。针对郑州沿黄地形地貌特点和生态区位,构建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系统”,打造森林带、修复带、湿地带、文化带、休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带,坚决守住“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让绿色成为扮靓“母亲河”的鲜明底色。

(三)强化项目支撑,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快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今年以来,重点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对自惠济区江山路以东至中牟县狼城岗段,东西长76.5公里,黄河大堤两侧500-600米范围内的生态景观进行了提升改造,清除了垃圾、杂草、枯枝、死树,修建了骑步道、节点驿站等休闲游憩服务设施,增加了花草地被,打造了“两脉、三带、四区、多节点”的生态景观,系统解决了黄河大堤两侧生态景观“南北五带不协调,东西四区不连贯”的问题,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建成了南北宽100-600米的生态廊道带,为郑州段幸福黄河建设奠定了生态基础。二是积极开展邙岭绿化。巩义市大力推进青山工程,累计完成造林5万多亩;荥阳市积极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发展石榴种植,规模达到4万多亩,年产值达到2亿多元,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三是持续推进黄河滩地公园建设。在惠济区规划建设黄河滩地公园,提升黄河大堤防汛路两侧绿化带,铺设“九纵三横”60多公里的彩色慢行道路,沟通了水系,恢复了滩区湿地,并建成南裹头广场、海事码头、渡口广场3个观景节点,初步建成了黄河滩区生态观光慢行系统。四是深入开展黄河滩区环境整治。对滩区1801个环境问题点位进行识别、查证、清理、整改,清除畜禽养殖点位329个,清理水产养殖点位115个,清退鱼塘1.26万亩;清除违建农田果园管理房、违规旅游设施、违建工矿企业厂房527处,面积244.73万平方米;清理各种固废、垃圾堆放点位677个,关闭、拆除各类污水排放口13个,整治黑臭水体1处;整治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点位139处,减少了人为活动对湿地生态的干扰、侵占,使滩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四)强化自然修复,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一是加强黄河湿地资源保护。2006年规划建设了面积达57万亩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开展确边定界,树立了界碑、标牌,区县(市)成立了湿地管理机构,健全了管护队伍,厘清了管理范围及责任,颁布《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建立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制,编制了保护利用规划,划定了核心区、试验区、缓冲区,实施了有效保护;二是加强鸟类资源保护。建设了中牟候鸟憩栖地保护小区和郑东新区龙湖天鹅保护小区,成立了专门管护队伍,每年都要开展专项打击乱捕、乱猎野生动物活动,每年冬季都要组织给越冬候鸟投放粮食10万斤以上,每年举办爱鸟周活动,科学普及鸟类知识,宣传教育人与自和谐思想理念。三是开展全市湿地资源调查。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全市湿地资源的调查研究,编制了《郑州市湿地生态系统规划》,对重点区域的湿地资源开展了保护,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67%以上。四是健全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机构。专门成立了产业改革和发展处(草原管理处),加强了对全市草原生态系统的管理,保护生态多样性。五是开展了有害生态调查、普查工作。“十三五”期间,多次组织开展有害生物调查,对发现的“一枝黄花”、集中连片的“加拿大蓬”“凤眼莲”“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进行了多次集中铲除、防治,有效扼制了有害生物的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郑州市林业系统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的理念,主动对标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郑州市生态核心区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发展战略布局,以沿黄生态保护和嵩山山体生态修复为重点,编制实施《郑州市大嵩山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和《西部邙岭及黄河滩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高标准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三滩分治”原则,大力推进黄河滩地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积极开展森林乡村、特色森林小镇建设。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开展林草植被建设,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对于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成本高,适宜封山育林的偏远山地,采取封山育林育草措施,促进自然修复,减少人为干扰。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绿,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对于干旱、水资源不足的地区,以雨养、节水为导向,以恢复灌草植被为主,大力推广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提供低密度造林育林,积极运用集水、节水造林种草技术,提高造林绿化效率。

三是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对绿化用地进行科学划定,实行精准化管理,突出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废弃矿山等重点,以及城市建设的拆迁迹地、农村废弃闲置土地,开展造林种草,实施精准绿化;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见缝插绿,推进立体绿化,做到应绿尽绿,增强城乡绿地的系统性、协同性,构建绿道网络,实现城乡绿地连接贯通;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体系,提升城乡绿地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

四是加强对新造幼林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完善后期管护和投入机制,提高成林率;实施精准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力度,优化森林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汇能力。

五是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能力建设,强化森林执法检查,加强林地草地用途管制,严厉查处乱砍滥伐、非法开垦、非法侵占林地草地和公园绿地等违法行为;实施濒危古树名木抢救性保护工程,加大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其自然生境。

六是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加大林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组织开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体系研究,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大数据、互联网等高新技术普及应用,进一步提升林业科技水平。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调查、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价,重点加大对森林植被、林地土壤、野生动植多样性等受损类型、退化程序、恢复力的评价,为及时开展保护修复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2020〕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禁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意见》(国办发〔2020〕4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19号),做好耕地保护和国土绿化工作,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积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全省生态核心区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真诚欢迎您继续支持、监督我们的工作。

 

2021年6月30日

 

联系单位:市林业局        邮   编:450015

联 系 人:毛训甲       联系电话:67882815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