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2-00046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2-08-08
  • 2022-08-08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第20220182号提案的 回复

民革郑州市委会:

贵委会提出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坚持内培外引联动,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中起高峰,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高企达到4130家,增长41.4%;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1%,增长16.9%;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专项支持政策保驾护航

先后制定出台了《郑州市鼓励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若干政策措施》、《郑州市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若干政策》、《郑州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创新主体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研发投入、融资需求、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活动分别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全力支持我市创新主体开展产学研活动。在支持研发投入方面,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并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投入补助;在科技金融方面,开展“郑科贷”业务,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贷款利息和担保费用补助,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贵问题。在科技成果转移方面,按照技术交易合同给予技术输出方最高50万元、吸纳方最高100万元、中介方最高100万元资金补助。

(二)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高端平台建设

1.高标准建设河南省实验室。2021年,在我市相继揭牌成立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为争创国家实验室或分支基地储备力量。

2.引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先后引进了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14家大院名所及院士团队在郑州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已备案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合计58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7家,占全省总数的37%;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7家,占全省总数的44%。

3.实施创新主体研发费用补助。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补助,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将奖补资金再应用于科研活动,形成良性循环。2019、2020、2021年对满足条件的企业共计补助14.84亿元。2019、2020、2021年对满足条件的高校院所实施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补助1.56亿元。

4.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和技术创新引导专项等五类科技计划。2018年以来,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137项,资金支持38210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多亿元。今年,我市财政科技项目资金首次采取直达方式拨付至企业(单位),实现了7.9亿元、5619家次企业(单位)项目资金拨付工作。

(三)全链条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1.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为深入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开始谋划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2021年12月正式挂牌运营。目前,已组建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完成线下场馆建设并投入使用,打造有交易展示、直播路演、机构聚集和技术经理人培育等功能区;线上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已征集梳理省内外近5000项可转化科技成果、200多项技术能力清单,2022年1-6月份,郑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26%。

2.培育建设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支持各创新主体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服务机构予以认定资助,分别给予省级50万元、市级30万元的一次性认定补助。目前已累计培育技术转移机构58家,其中2019年新政实施以来培育省级20家、市级18家。

3.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建了一批具有支撑产业化能力的中试基地,为行业提供中间试验、二次开发试验等服务,促进成果快速转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省电子装备柔性中试基地”等6家单位获批建设河南省中试基地。

4.推动一流科技成果产出。加强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累计审核登记2000余项科技成果。制定出台了获得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配套奖励办法(暂行),推动科研人员创新创造,2019年新政实施以来,我市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5项、占全省获得国家奖的45.5%;获省科学技术奖540项、占全省的60.5%,其中省一等奖47项、占全省68%。

(四)创新路径促进科技金融结合

建立了投、保、贷、补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其中有4项改革举措在全省复制推广。

1.深入开展“郑科贷”业务。市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风险补偿准备金,按照政府和金融机构8:2的比例进行风险共担,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定制低成本、弱担保、便捷化的金融产品。目前,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842笔(552家)、45.6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45倍。

2.出资参股中小担保公司。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参股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要求该公司开展专项科技担保增信服务,不再收取担保保证金。目前,郑州中小担保公司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专项增信贷款244笔(133户)、总金额15.83亿元。

3.实施科技金融资助。实施科技贷款利息、科技贷款担保费、企业股权融资、科技投资风险等4类补助。目前,已连续实施6年,累计补助1394项、1.72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修订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措施,加大激励补助力度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体系。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大技术交易补助力度,调动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引导科研人员结合市场需求转化科技成果。制定技术转移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联合有条件的高校院所或机构平台以实操为导向,积极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工作,同时联合人社部门研究激励技术经理人发展的职称评价通道。

(二)高标准建设高能级科技支撑平台

1加大对高端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落实研发平台奖补政策资金兑现,引导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参与高端研发平台建设,不断推进高端研发平台发展。

2.面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以服务我市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省级实验室,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重点支持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等与市政府签约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加快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支持河南省地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隧道掘进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全年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0家。

3.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交通物流、服装家居等领域的场景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三)推进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技术成果信息共享平台,以线上线下“一网一厅多驿站”为载体,集成“交易、展示、共享、服务、交流、孵化”功能,打造核心交易服务体系,形成创新资源聚集效应,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包括评估、咨询、匹配、投融资等一揽子科技服务。

2.持续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持续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设立市场导向、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制定管理评价制度,切实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

3.建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标准化管理和服务体系。研究制定规范技术合同登记管理和大额合同审核的政策措施,打造遍布全市的服务支点,引导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登记服务工作。

(四)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活动

持续实施引导激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将没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作为重点辅导对象,聚焦问题、靶向整改。支持龙头企业等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一批前沿关键共性技术,引领支撑产业发展。

(五)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

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赋予科研团队首席科学家选题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建立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资源整合和使用效率。

(六)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结合

优化现行的科技金融政策。逐步转变财政投入方式,从后补助支持方式逐步向科创基金投资转变;调整科技金融资助业务的支持范围向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实现精准支持。配合市财政局设立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基金,与国内头部创投机构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郑州市科技创新发展。

感谢民革郑州市委会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把贵委员会的相关建议进一步融入我市科技工作中,更好地促进郑州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谢谢!           

 

 2022年8月8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