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2-00052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2-08-10
  • 2022-08-10
关于增强科创能力推动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20151号提案的回复

民进郑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增强科创能力推动郑州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郑州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求,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聚集创新资源,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实现了显著增长,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2018年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由1323家增长到4130家,增长2.1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由82.3亿元,增长到306.5亿元,增长2.7倍;万人专利发明拥有量由13件,增长到19.29件,增长0.5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从1429家增至5526家,翻了2.9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1.74%,增长至2.31%,增速在九个国家中心城市居前列。

但正如提案中所述,郑州市科技创新能力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和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创新生态不优、高端创新要素匮乏等问题。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统揽,努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晋位提供科技支撑。

一、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强化创新策源能力

一是支持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把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标志性工程。二是重塑高水平实验室体系,高标准建设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等省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储备力量”。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为契机,促进在郑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研究方向,充实骨干研究力量,力争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组中跻身入列。三是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优势基础研究领域,加快推进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建设,谋划量子信息技术基础支撑平台、优势农业种质资源库、智能医疗共享服务平台、智慧灌溉技术创新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是打造高能级创新中心,在隧道掘进装备、超硬材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

二、培育一流创新主体,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一批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产学研活动的“四有”规上工业企业。对省内规上企业在郑建立研发中心的,在场地、资金、人才团队及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研发经费投入补助政策。二是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引导鼓励科研人员、海外归国人员等带技术在郑创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持高校教育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夯实创新企业后备力量。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万家培育工程,持续挖掘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的动态管理与跟踪服务,推动一批科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做优做强创新龙头企业,遴选发布一批创新“百强”及创新“百快”高新技术企业,强化数据、信息、场景等新经济要素支撑,扶持“双百”企业加速成长为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龙头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并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积极开展全球布局,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创设一流创新制度,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科研组织方式。简化科研攻关项目过程管理,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管理。改革科研经费管理,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研究方案调整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利于创新的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优化以激励、宽容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加快设立郑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投资平台公司,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支持郑州银行科技支行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优化“郑科贷”业务,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完善郑州市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鼓励政府投资基金加大创新力度,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完善基金绩效考核机制,着力解决政府基金“不敢投”问题。健全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全周期的科技风险投资体系,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在郑设立分支机构。三是构建开放创新合作机制,持续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地区开展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引导支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支持本地科研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海外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研发转化。汇聚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国际知名高校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在郑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

四是汇聚一流创新团队,建设国家人才高地

一是加强顶尖人才引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重大战略需求,围绕重点创新平台、重点科研院所、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以国际化视野,超常规措施,通过量身定做、针对性邀约、同行专家举荐等方式面向全球招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取得尖端成果的战略型科学家、顶尖级人才、旗帜性人物,为其创设优越发展平台,提供全方位专属综合服务。二是强化领军人才引育,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聚焦提升我市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实施“郑州人才计划”,着力引进培育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带技术、项目、资金在郑创办企业的创业领军团队,以及依托我市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等平台,致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领军团队。三是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加强高素质人才梯队建设,加大青年人才储备力度,加快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面向国内外大力吸引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优秀青年群体,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担主角,着力培育一批年富力强、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具有成长为高端人才潜力的青年人才。四是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力推进我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评价激励体系、就业创业支持体系和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通过培训、取证、就业、增收全链条综合施策,为郑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2年8月10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