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2-00098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2-09-26
  • 2022-09-26
关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中原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20220637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郑州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中原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建议》(第20220637号)收悉。感谢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围绕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着力促进新兴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推进新兴产业抢滩占先,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6大新兴产业,2021年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超过了43.4%,比2016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主要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市工业的“一号产业”,产业规模超过5300亿元,企业超过6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270余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400余家,经认证的软件企业占全省软件企业总数的80%以上。2021年手机产量1.59亿部,初步形成“整机+配套+核心零组件”智能终端(手机)产业链;全市集聚传感器企业3000多家;已建成省级信息安全产业示范基地,信大捷安、山谷网安、金惠计算机等企业的安全产品全国领先;全市5G基站累计超过2.8万个,实现了热点地区5G网络覆盖。

(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我市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巩固新能源客车优势,扩大新能源乘用车规模,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氢燃料汽车研发和示范应用。目前,我市拥有宇通客车、海马、上汽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和专用车生产企业,规上企业20余家。产品涵盖客车、乘用车、渣土车、物流车、卡车、环卫车等系列车型。2021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46771辆,规模200亿元左右。宇通新能源大中型客车市场占有率27%,位居全国第一;宇通重工生产的新能源环卫装备市场占有率21%,居全国第二。

(三)高端装备。我市积极推进装备制造成套化、集成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规上企业200家左右,培育了中铁工程装备、郑煤机、恒天重工、郑州中车四方、新大方重工、宇通重工等一批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位居国内第一、连续四年产销量世界第一。郑煤机液压支架总产量世界排名第一,黎明重工破碎及制砂装备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宇通重工液压履带式强夯机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新大方重工系列化架桥机、提梁机、运梁车行业领先,中国中车承担研制、郑州中车四方生产的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在荥阳下线,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标准”覆盖率达85%以上。

(四)新材料。产业规模近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400余家,耐材和超硬材料优势明显。耐材产业拥有安耐克、振东科技、瑞泰等一批骨干企业,全市耐材年产量占全国30%,占全省65%,是全国最大的新型耐材基地。超硬材料产业拥有华晶、四方达、三磨所等一批行业内全国知名企业,已成为国内超硬材料及制品企业高集聚区域之一,全年人造金刚石产量突破20亿克拉,占全国总产量超过25%,立方氮化硼聚晶占全国总产量超过80%,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是全国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行业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服务中心。

(五)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50亿元左右,产品涵盖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兽用药品等六大门类。培育发展了安图生物、遂成药业、润弘制药、太龙药业等生产企业480家,其中规上企业70余家。小容量注射剂领域领跑全国,年产能达80亿支,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体外诊断系列产品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安图生物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免疫检测自动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1/3,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中药领域基础较好,太龙药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年产中药口服液10亿支,主打产品双黄连口服液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以“平台+基地”发展模式,搭建五大平台,帮助创新药企加速研发进程,降低研发成本。

(六)节能环保。全市已集聚节能环保企业200余家,产业规模约560亿元左右。在节能产业领域,形成了燃气锅炉成套设备制造,高效节能压缩机产业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在环保产业领域,依托新密、巩义、新郑,形成了净水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垃圾焚烧资源化能力。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领域,成功创建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开展了铝灰渣、废铝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形成了建筑垃圾、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生产能力。

二、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聚焦“补芯、引屏、固网、强端”,重点做强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5G及先进计算等产业链,加快培育集成电路、光通信、汽车电子等产业链,着力形成“芯屏网端器”产业生态圈。特色芯片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专用芯片制造封装、专用材料等领域,建设专用芯片和封装测试基地。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方面,重点引进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技术等项目,推动液晶显示器生产项目扩大生产。稳定智能手机生产,积极引进国产中高端手机生产项目,提升整机制造水平。5G及先进计算方面,做大做强计算机终端,构建自主应用生态。加快引进和培育4K/8K超高清液晶电视、车载显示终端、智能穿戴等项目。网络安全方面,重点发展国密自主可控安全芯片、安全终端与安全软件,提升安全服务能力。智能传感器方面,建设MEMS研发中试平台,打造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同时,推动硬件、软件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工业高端软件,支持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把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巩固新能源客车优势,扩大新能源乘用车规模,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产业招商和项目落地,加强与汽车头部企业、造车新势力开展合作,推动一汽解放、宇通集团纯电动卡车等项目签约,加快比亚迪兴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超过100万辆。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纯电动车、氢能源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加快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郑州城市群建设。加强路侧C-V2X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开发运行自动驾驶巴士“小宇”2.0,引入华为、百度、文远知行等企业入驻郑州,参与我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快产业化应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平台,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三)高端装备。要推动大型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发展地下装备、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纺织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新兴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等智能装备,积极发展激光加工、工业CT等前沿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地下装备方面,重点发展18~20m级超大直径盾构机、超8.8米液压支架等优质特色产品。工程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千吨级高速铁路桥梁成套施工装备、山地风电安装施工装备等特色产品。轨道交通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国家标准地铁列车、转向架、减震装置等产品。纺织装备方面,重点发展复合纺ES纤维生产线、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成套设备等产品。机器人方面,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品。同时,大力发展3D打印设备及基础零部件,积极培育智能无人机、低小慢目标侦察与反制系统等新兴智能装备产品。

(四)新材料。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完善新型材料产业体系。超硬材料方面,重点支持高品级培育钻石、关键基础件加工用超硬磨具、等离子体烧结设备等优质特色产品。谋划建设培育钻石设计、加工、鉴定、交易中心,打造“钻石之都”。合金新材料方面,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合金、铝合金装甲板等优质特色产品,构建合金材料行业生态体系。其他类型新材料方面,重点推进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铁基纳米晶带材及制品、玄武石纤维等优质特色产品。

(五)生物医药。大力发展生物制药、高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先进医疗器械、兽用药品等产业,打通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发展造血干细胞等细胞生物制品和动物用疫苗产品,研发基于新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创新药,推进化学原料药向高端创新药物延伸。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新药开发,加快名优大品种中成药二次开发,支持新型制剂、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鲜药饮片研发,建设优质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重点发展高端新型影像技术等医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推动开发体外快速诊断筛查产品。完善医用卫材产业链,建成一批医用卫材应急保障基地。构建预防、治疗、康养产业链,培育医学、医药、医养新生态。

(六)节能环保。要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着力形成“装备+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围绕新能源发电设备、节能装备、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节能和环保服务设备等重点领域,重点发展高效节能非晶合金变压器、高过载植物油非晶合金变压器、节能型螺杆空压机、直驱低速大转距永磁同步电机、节能环保金属破碎设备、生活固体垃圾分选处理生产线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等特色产品。推进节能环保产品制造与应用服务协同发展,建成绿色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基地。

三、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及主要举措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切实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抢滩占先,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占比提高到50%以上,培育一批千亿级和五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一)聚焦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围绕我市新兴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需求,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建立健全市场化技术攻关机制,加强与国家重大研发机构、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央企战略性技术创新资源的对接,依托高等院校、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支持新兴产业领域行业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到2025年,形成、转化一批国内国际领先技术成果。

(二)聚焦品牌建设,打造推广高性能新品。鼓励新兴产业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研发推广高性能新品,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围绕特高压智能电网装备、高端矿山机械装备、复杂地质大型盾构装备、特大吨位起重装备及桥梁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高端装备新产品。强化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产品创新,力争在航空航天、深地深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打造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性能、高品质核心零部件产品。落实国家、省市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政策。到2025年,力争推广60个左右的重大创新产品。

(三)聚焦群链提升,加快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10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方案,着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锻造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链长板。动态编制新兴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实行重点产业链群“链长制”和“盟长制”,全面实施“四张图”,落实好“四个清单”,强化产业链短板挂图作战和弱项招商,鼓励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培育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平台企业,培育一批千亿级和五百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四)聚焦主体培育,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新兴产业主体培育,鼓励支持优势新兴产业企业发挥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瞄准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中高端,通过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加快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国内外5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平台型企业和总部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头雁”、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到2025年,力争新增40家产值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600家、“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

(五)聚焦人才引育,强化产业发展智力支撑。深入做好高端人才引育工作,发挥“郑州人才计划”系列政策优势,深度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支撑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支持校企深化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发展;鼓励高校优化新兴产业领域学科设置,强化专业基础人才培养。持续实施企业家领航计划,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专题培训,举办领航计划企业家论坛、企业家大讲堂等活动,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加强与知名智库的对接与合作,完善第三方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推动高级技能传承,培育“现代工匠”和“金蓝领”。到2025年,力争新培养高技能人才24万人以上,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8万人;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团队10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团队)200个,在产业核心技术上形成人才比较优势。

(六)聚焦金融助力,精准服务产业融资。推进郑州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设,建立支持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机制和模式。充分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设立制造业专项产业子基金,优化基金使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授信额度,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信贷审批发放效率,提前做好续贷业务审批工作,推动与企业融资需求无缝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七)聚焦政策引领,构建战新产业新格局。为推动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根据郑州实际情况,制定《郑州市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我市出台88条政策措施助力七大产业驶入“快车道”,涵盖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筑牢扛稳工业经济“压舱石”责任,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同时,做好郑州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对服务企业做到“一网通办”,所有政策“免申即享”,产业一图统揽。

再次感谢农工党郑州市委,希望贵单位继续关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我们相信,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引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明天肯定更美好!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