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2-00139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2-09-13
  • 2022-09-13
关于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20220274号提案的回复
郑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结合贵单位所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我市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现状
正如贵单位在建议中所提:“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我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也充分认识到,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引导龙头企业在农村地区投资办厂或实施项目,并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产业培育,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培内与引外相结合,通过有效整合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全方位、多渠道支持。一是加强资金支持。出台《关于印发郑州市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发展 ( 暂行) 办法的通知》(郑政文〔2014〕173号)文件精神,市财政每年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贴保等方式,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累计下达贴息资金近2.7亿元,撬动上百亿社会资金投资农业。二是强化引导监测。修订完成了《郑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及监测管理办法》,做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确保龙头企业队伍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省级龙头企业60家。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成功上市,全市龙头企业上市企业达到4家。全市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2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个。实施企业提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依托我市农业产业、市场、资源等优势,将速冻食品、肉制品、面制品、枣制品、乳制品及饮料制品、果蔬制品等食品行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和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三是强化金融支持。2015年筹资成立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12月底,年度新增担保24793户,新增担保134857笔,新增担保额58.56亿元,实现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导向作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建立了农业保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加强国家、省农业专项资金和地方专项债券的争取力度,提高支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创新农村金融支持政策,丰富农业信贷产品,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稳步扩大政策性业务规模。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二)实施重点项目,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农业农村发展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资金支持,通过实施标准化可追溯“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产品初加工、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农业农村发展。1.种植业方面。在抓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同时,投资10亿元引导经营主体在全省率先建设了近200个、总面积16万亩左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2021年新建1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畜牧业方面。出台《关于加快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通知》,支持种猪场、大型养猪场、屠宰加工企业等建设洗消中心和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市财政给予资金补贴。市财政对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二级以上种猪场,在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引进的种猪每头补贴2000元,累计补贴3000头。出台《郑州市美丽牧场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全市拟于2020年至2024年期间,建设20个左右“场区整体优美、空气清新优良、设施设备先进、资源循环利用、产出效益明显、管理规范有序、产品优质安全”的现代化牧场。市级财政对实施美丽牧场项目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不超过项目新增总投资额的40%,且单个项目最高扶持额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奖补。3.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充分提升产业支撑作用,坚持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子。发挥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健康养生、采摘体验、运动休闲、特色餐饮、民宿体验等特色产业,打造特色节会、展会、嘉年华等活动,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吸引龙头企业、乡村企业家、致富带富能手等社会投资53.6亿元,已投入6.1亿元。50个精品村项目2021年度建设任务全部完成,新增农家乐103户、民宿111家,带动集体经济增收1.34亿元;新创建完成89个“四美乡村”。4.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方面。一二三产融合能力持续提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累计达到52家。农业科普研学基地16家。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个数达到4个。通过推介精品线路、举办特色农事节会活动、开展星级示范创建等举措,力促休闲农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引导全市108家涉农经营主体参与到郑州市文旅消费券活动中,直接带动消费额455.93万元,间接带动消费额约3200万元。5.种业方面。出台《郑州市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郑农〔2022〕23号)文件,设立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主要在种质资源保护设施、支持企业建立科研基地、更新设备、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优质两种繁育基地规模化发展等六个方面给予种业企业资金奖补。
二、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企业紧抓环境政策发展机遇,积极投身到农业农村建设大潮中,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步伐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企业发展受困。近年来,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2021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15家,较2015年423家减少近半;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数量比2019年减少28%。二是受制因素较多。农业企业发展受用地难、融资难等因素制约依然突出。如农产品加工、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园区等企业普遍受用地指标、环保、资金等因素影响,经营情况不容乐观,亟待出台相关财政、土地、金融、税收等政策予以支持引导。三是总体竞争力不强。农业企业尤其是种养、休闲类企业普遍存在经营困难、盈利水平较低的状况,有的负债累累退出经营,有的勉强维持举步维艰。多数企业普遍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科技投入不足,精深加工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产业融合程度不够。当前我市农业多功能开发层次有限,农村产业融合仍以种养业与加工业为主,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融合不够,制约了效益最大化。五是财政扶持力度减弱。近年来我市财政对农业扶持资金金额降幅较大,2014年出台的《郑州市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及2019年出台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郑政办〔2019〕15号)》已作废。受财政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目前仅有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种质资源保护等少量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企业,对农产品加工业、电子商务、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三产融合产业缺乏资金扶持。
三、下一步将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结合贵单位所提出的建议和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为进一步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民营企业发展,下一步市农委将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主体,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生力量。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推动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做大做强,为乡村产业振兴培育“领跑者”和“主力军”。一是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在争取国家、省级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政策的同时,积极和财政部门沟通,争取出台《郑州市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每年争取不少于1亿元资金,聚焦现代种业、“菜篮子”、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等重点农业产业链,通过项目建设、资金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大力培育一批、引进一批、孵化一批对我市联农带农作用明显、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粮棉油、畜禽、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流通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强化金融支持。积极发挥郑州农业担保公司在扶持“三农”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协调金融部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筛选建立有参与乡村振兴融资需求主体“白名单”,量身定制特色信贷产品,精准提供信贷支持,加快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共同扶持、创业先锋共同帮扶等行动计划,着力做好当地主导产业的金融支持。三是强化用地保障。推动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产业用地政策。总结巩义市开展的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为指导,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用地需要。积极与国土部门沟通,探索“点状供地”等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推动我市“点状供地”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的出台,增加乡村产业用地供给
(二)抓保障,营造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提升服务水平。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树立“店小二”意识,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指导和服务。积极配合市工信委实施好领航企业家、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壮大一批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新秀”。二是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利用各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聚焦基础设施条件和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村,优先在从未实施过项目的非贫困村中,谋划一批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因地制宜补齐农村供水设施短板、稳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短板。着眼于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和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用于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增加经营主体投资信心,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组建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建设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对接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通过政策引导,集聚⼀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应用、跨界融合、叠加效应,聚合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