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2-00162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2-10-08
  • 2022-10-08
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的答复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20220708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李绍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郑州市共有脱贫村181个,建档立卡脱贫户12585户46819 人,三类户3345户1031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167户543人、脱贫不稳定户61户18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117户9586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站位“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完善推进举措,克服灾情疫情影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脱贫户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截至目前,脱贫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46.16元,同比增长10.06%;三类户中,消除风险户116户383人。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赓续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底线任务和基础性工程来抓。一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持续保持攻坚态势,加大资金投入和帮扶力度,做到力度不减、工作不松,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坚决贯彻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领导小组,挂牌成立郑州市乡村振兴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脱贫乡村调研  次,全年召开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工作推进会等20余次。三是优化政策供给。出台《郑州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研究下发《郑州市“四个不摘”主要政策调整优化清单》,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中延续51项、优化25项、调整23项、新增12项。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同时,加大市、县两级投入,全年共争取中央、省资金21651万元;下达市本级资金32820万元,同比增加516万元;落实县级配套资金23061.78万元,同比增加753.78万元;总投入达到77532.78万元。五是强化督导指导。专门成立督导组,加强常态化督导,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发挥乡村振兴局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作用,全年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各级从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干部6197人,向各有关区(市)县和市直部门下发重点工作提醒4期,向各有关区(市)县委书记发提醒函2期,对14个部门进行了约谈。

二、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坚持把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位置来抓,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构建完善监测帮扶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一是建立健全行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每月向市乡村振兴局提供一次数据变动清单,其中民政局负责提供农村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名单,医保局负责提供医疗报销后自费部分超过2万元的农户名单,城建局负责提供C级、D级危房户名单,教育局负责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名单,水利局负责提供饮水安全未保障到位农户名单,残联负责提供新办理、新升级的一级、二级残疾人及精神、智力三级残疾人名单,市乡村振兴局负责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信息推送,做到每月一比对,及时筛查返贫致贫风险点,及时反馈基层核实,及时会商研究解决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采取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等途径,按照“五个必到”要求,定期开展多渠道、全方位排查,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上半年,全市共排查农户8万户28万人,新认定监测对象18户65人。围绕灾情疫情影响,先后开展三轮集中排查,共排查农户36.99万户163.33万人,按照应纳尽纳的要求,将3178户9761人纳入监测对象。三是建立精准帮扶机制。对按程序纳入的监测对象,第一时间指定帮扶责任人,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综合保障、扶志扶智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展开一对一帮扶,有序消除风险。

三、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

紧紧围绕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相关行业部门强化工作指导,完善政策举措,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政策落实,提升保障水平。教育扶持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试点启动义务教育中小学午餐供餐和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加强中小学校建设,调整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严把“控辍保学”关,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学生由每生每年8000元调整到12000元,研究生由每生每年12000元调整到16000元,全面提升脱贫乡村学生受教育水平。全年共发放资助资金24395.7万元,惠及学生32.2万人次。其中,共对建档立卡学生发放资助资金6692.676万元。没有发生因贫辍学问题。健康扶持方面,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提升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乡村医疗水平;针对脱贫人口继续实行“七免一减”惠民举措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至10月底,全市享受“七免一减”惠民政策1.19万人次,累计减免金额204.6万元。严格落实医疗保障各项惠民倾斜政策,脱贫人口门诊慢性病、重特大疾病门诊病种报销比例均提高到85%,较一般人群分别高出15个、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住院起付线由0.75万元下降为0.55万元,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10万元(含)以下的达到85%、10万以上的达到95%。通过多重医疗保障,脱贫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平均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截至目前,脱贫人口和三类户住院1.44万人次,医保支付5654.7万元;门诊慢特病待遇享受3.59万人次,医保支付905.42万元;享受医疗救助1.2万人次,救助资金支出1014.94万元。住房保障方面,建立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机制,及时进行精准改造,申请中央及省补助资金52万元,落实改造任务26户,目前已全部完工。饮水安全方面,扎实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完善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做好农村供水问题排查和整改,保持动态清零,不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全年完成饮水问题整改和现场复核18项,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585万元,争取农村供水工程水毁修复资金2.973亿元,有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兜底保障方面,扎实开展贫困边缘人口基本生活状况动态监测,完善农村低保申请对象收入认定标准,对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脱贫人口和三类户给予“渐退期”政策,将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等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20376户38393人,其中纳入监测对象2112人;巩固提升残疾人脱贫成果,享受困难残疾人补贴、生活补贴16294人,其中脱贫人口2366人、监测对象62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5254人,其中脱贫人口2175人、监测对象503人,分别发放补助金1863.36万元、4823.29万元;扎实做好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共发放省、市两级受灾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8877万元,募集慈善捐款、捐物合计20.5亿元。

四、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紧紧围绕提高脱贫群众收入水平,增强脱贫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坚持把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确保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一是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旱厕、垃圾乱堆、黑臭水体“三个清零”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脱贫村村容村貌不断提升。目前,脱贫村列入全市美丽乡村精品村12个、示范村21个,已建成美丽乡村10个。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在全市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全域公交”建设模式研究,深化“交通运输+”,建制村通客车率、直接通邮率保持100%,村庄公共区域亮灯率达到90%以上,绿化率达到37%,党建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二是强力推进产业振兴。坚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创建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产业对脱贫户覆盖率达到100%,确保大灾之年脱贫群众收入有来源、增收有保障。三是做实稳岗就业。动态监测脱贫劳动力就业培训情况,扎实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实现脱贫群众和“三类户”劳动力应就业尽就业目标。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455人,脱贫人口务工总人数达到21870人,完成省定任务数21340人的103%。设置公益性岗位2248个,其中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从事公益性岗位325人次。四是深化金融帮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农户多方联动机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推进小额信贷政策落实,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脱贫乡村,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数字金融服务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市历年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44368.88万元,贷款户数7907户,贴息1027.5万元;向32家帮扶企业投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23315万元,帮扶脱贫户2411户;落实救灾政策,受理农业保险报案1258件,赔付资金2453.92万元,实现应赔尽赔。五是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和产业后续扶持,对全部搬迁劳动力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先后扶持了一批特色种养、服装加工、光伏发电等配套产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水平。同时,全面启动“五个新”专项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系列创建活动,使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得到提升。六是有效开展消费帮扶。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工会助力、邮政搭台、社会参与的消费帮扶新模式,各级预算单位在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完成交易额1489.95万元,各级工会共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价值639万元,郑州邮政帮助脱贫地区销售特色产品1282万,44个帮扶消费扶贫馆安排就业近200人,销售业绩突破6000万元。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销售脱贫地区农副产品34.81亿元。七是加大驻村帮扶力度。全市共派出驻村工作队420支,驻村干部1260名,实现了脱贫村全覆盖。为每名市派第一书记下拨2万元党费、3万元工作经费,对市派驻贫困村和低收入村的每个工作队下拨3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按照每人每天140元标准发放驻村补助,为驻村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和后勤保障。今年以来,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严格落实“五天四夜”工作制,履职尽责,得到了所驻村群众的高度认可。八是扎实做好问题整改。坚持把问题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省、市2020年度考核反馈的问题和督查巡查发现的问题,做到主动认领、照单全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挂账号销、整改清零。截至目前,对照反馈的123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乡村帮扶机制,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乡村帮扶,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乡村,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感谢李委员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继续接受您的监督和指导!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