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00/2022-00212
  •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协提案,提案
  • 2022-09-23
  • 2022-09-23
关于进一步巩固我市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20433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王新荣、王红梅委员:

您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巩固我市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2022043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的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精神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郑州市发展改革委在我市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中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积极配合我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助力我市乡村振兴。

一是成立我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乡村振兴有关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为做好我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强化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经委党组研究,我委成立了以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杨东方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三队”(即办公室、旅游发展组、项目协调组、服务保障组、五虎沟村、千户寨村和神仙洞村工作队),统筹做好委内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二是统筹做好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学习和督导工作。年初,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内下发了《关于做好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全市发展改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把握“新阶段”的新定位、“新理念”的新内涵、“新格局”的新机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能,紧紧围绕本级党委、政府的乡村振兴工作重心,结合实际情况,聚焦阶段性任务,注重从产业、政策、治理等方面入手,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把脱贫攻坚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根据新的需要,借鉴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全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抢抓时机,主动靠前,积极作为,全力服务我市春耕备播和农业生产,为我市乡村振兴更出彩添砖加瓦。

三是全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2021年我市遭受了“7.20”特大暴雨灾害,全市受灾严重,特别是西部山区,广大农村地区灾情更加突出,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我委作为郑州市灾后重建的牵头协调部门,积极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需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相关行业特点,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思路,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极简审批,切实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助力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高标准抓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乡村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好管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针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护缺失等问题,根据国家、省工作安排,我市立足实际,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聚焦短板,大胆创新,变痛点为亮点,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每年支持试点县2000万元的改革奖补资金,采取1+N模式(即:1个试点县+5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以点带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改革试点初步建立起了市、县、乡(镇)三级管护体制改革政策体系和管护清单,摸索出农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等村级无力承担事项由县级统筹,村级建立管护小分队、依托“五老”人员(即: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先进、老退伍军人)设立监督岗等群众参与度高的管护机制。下一步,将在构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联动平台、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指导帮助改革试点市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是加强谋划,项目带动。全市发展改革部门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工作重点和灾后恢复重建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当地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在注重项目谋划质量和针对性上下功夫,重点针对灾后恢复重建、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生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医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谋划了一批“三农”领域重大项目。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其中市本级谋划了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蔬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郑州市东南外埠入郑畜产品查验点建设项目、郑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优质畜禽良种繁育中心项目、郑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优质畜禽良种繁育中心项目、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郑州市“菜篮子”工程蔬菜高标准生产基地项目、郑州市“菜篮子”工程生态渔业示范基地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并积极争取发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六是加快推进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第一,明确工

作目标。2022年度,科学规划建设农村电网,在县域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座,实施10千伏网架联络升级行动,提高农村10千伏线路互联率10个百分点,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做好年度新增4.57万亩高标准农田配套电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到2025年,全市农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压减至5.4小时以内,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全市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规模200万千瓦,风电项目累计建成50万千瓦,清洁能源供应保障更加有力。

第二,明确重点任务。重点从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增强农村电力保障能力;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统筹考虑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要求,围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农民增收,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林牧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发风能资源,建设生态融合型、环境友好型风电场,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生态旅游等民生改善工程有机融合,重点推进巩义市风电开发利用,助力乡村经济发展;多元化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采用“1+1+X”建设管理模式,以县(市、区)为申报主体,在全域积极研究推进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结合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探索建设“光伏+”示范项目,力争到2025年累计建成光伏发电项目200万千瓦;提升农村地热能利用水平,在集中供暖未覆盖的城乡结合部、重点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和黄河滩区居民搬迁安置点等区域,积极开展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埋管无干扰地热能供暖和地热+再生水多能互补供暖,拓展地热能利用方式,与生态种植养殖、观光农业等相合,有序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和梯级利用;实施“气化乡村”工程。结合乡镇、农村的地理位置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按照“宜管则管、宣罐则罐”的原则,积极推进燃气下乡,持续完善县域天然气支线管道,提升管网互联互通水平,不断增强气源保障能力。

七是主动开展革命老区振兴相关工作。今年1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结合今年党史学习相关要求,我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学习,提前研究,同时积极与市老促会联系,主动服务全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及时启动了郑州市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征求了市直各单位的意见、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通过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即将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初步建立起郑州市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项目库,共谋划项目145个,总投资1323亿元,其中2022年计划投资340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一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二是农村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部分脱贫群众依然有返贫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工作重点,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建立我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乡村帮扶机制,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脱贫乡村帮扶,集中力量支持一批乡村振兴精品村、示范村和重点村,以点带面,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