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6岁儿童幼小衔接脱节的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郑州市结合“双减”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
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幼小衔接
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精神,2021年秋季学期,郑州市确立了中原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为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其他区县(市)确立了区(县)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校和试点园,目前,全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科学布局,强化学校学位供给
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整体策划,研究确定了未来三年的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重点采取“三个强化”的保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如期高质完成。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根据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对未来10-15年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抓紧修编《郑州市中小学布局规划(2021-2035)》,加快编制《郑州市幼儿园布局规划(2021-2035)》。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强化《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郑州市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执行落实,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使用到位。三是强化推进落实。强化部门联动、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简化项目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压茬推进施工。同时,市政府把中小学幼儿园建设纳入对区县政府的考核内容,压实主体责任。未来三年,郑州市将计划投入使用中小学(小学、初中)90所,提供学位12.6万个;投入使用高中14所,其中市属学校10所,县(市)4所(新郑2所,中牟2所),全部投入使用并满额招生可增加学位3.7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48所,新增学位17.2万个。
三、强化保障,加强学校师资建设
2021年,郑州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市级部署、县级实施的原则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由区县(市)党委政府统筹牵头,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由县级教育部门和辖区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根据县域内中小学校编制总量和国家、省制定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由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核定县域内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实行总量控制;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按照学校规模、班额、师资结构、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和任务需要等情况,将岗位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完善教师均衡配置机制,结合县域实际,以集团化、学区制、中心校等为基础,按照相对就近原则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实行县管校聘,科学设置岗位,开展依岗竞聘、跨校竞聘、统筹调剂等工作,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县市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稳步推广”的思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二年内覆盖所有公办中小学校。
四、统筹推进,放宽小学入学年龄
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义务教育实行以区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小学具体入学年龄由各区县(市)教育局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结合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教育资源最大承载量等情况研究确定。2022年郑州市区小学保证6岁3个月的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比去年提前1个月。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接下来我市将结合《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继续加强政策指导,督促各区县充分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小学降低入学年龄。
五、辐射带动,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将继续坚持项目引领,促进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实施“新优质初中”项目,郑州市教育局自2018年起,启动实施了“新优质初中”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已投入资金1.2亿元,启动两批共165所学校的创建工作。经过评估,首批113所创建学校中,95所学校被认定为“郑州市新优质初中”。目前,正在组织对第二批52所创建学校进行评估。今年,将启动第三批“新优质初中”创建工作。计划“十四五”末,完成200所“新优质初中”的创建培育任务。二是实施“名校+带动引领工程”,通过集团化办学,扩展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我市评选了首批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全市30个教育集团入选。按照有关文件要求,2022年我市下达1300万元对以上30个首批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奖补。并且我市18个教育集团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三是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2021年,郑州市全面启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计划分6批次推进,每批创建周期5年,2030年全部完成。我市13所学校被推荐位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示范校,23所获批特色校。郑州市和金水区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您提出的建议,基于我市教育实际情况,立足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对推进我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将把您的建议作为重要参考,持续深化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202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