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引导市属高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地方高校出现了“什么好卖就卖什么,什么专业好招生就申报什么专业”等无序发展和同质化现象,业已成为我们不得不协调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经统计,2021年十所地方本科高校共开设10个学科门类,170余个具体专业,专业布点536个,专业点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工学最多,共177个,占比33.02%;管理学次之,共105个,占比19.59%;艺术学80个,占比14.93%。开设最多的8个专业是,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物流管理、英语,以上专业,9所本科高校都在开设,以上8个专业2021年在校生62858人,毕业生16530人,在校生、毕业生最多的3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892、3094人,财务管理11279人、3548人,英语11141人、2399人。
因此,从专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度看,目前郑州地方高校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相对过剩,而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兴交叉学科、未来学科等创新型人才短缺,如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开设学校相对较少或开设时间较短,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息息相关的环境工程类、自然地理类专业只有个别学校开设,现代服务业专业布点也相对较少,与省实施的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等十大战略不相匹配,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对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我们认为,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实施对高校学科建设分类指导,通过政策谋划、政策及资金支持和后期监管,促进高校集中力量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二是加强人才储备。加强切合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培养引进,提升高校办学层次,落实人才引进激励政策,为学科专业建设储备人才。三是提高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的动力。高校要明确办学根本,坚决克服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思想,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抓学科专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郑州地方高校内涵建设的支持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纠偏,2018年至今五年间,市教育局划拨高校内涵建设经费共2887.4万元,引导郑州地方高校开设与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匹配的急(特)需专业、产教融合创新试点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10多个项目建设,目的就是支持地方高校集中力量发展特色学科,鼓励市属高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为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今年5月16日,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了豫办〔2022〕17号文件,其中包含《关于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河南省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等内容。7月22日,省教育厅又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教高〔2022〕238 号),主要布局新兴未来专业、坚决撤停低质专业、锻强提质优势专业、重塑升级传统专业,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调整优化,发布了省急需特需本科专业支持目录清单,优化调整、限制新增本科专业控制目录清单。
根据豫办〔2022〕17号文件精神和领导批示,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借鉴沿海职业教育发展较好城市的经验,并充分征求学校及市直机关部门意见,拟写了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总的指导思想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面向”,锚定“四个高地”核心功能定位,以“高等教育起高峰、职业教育建高地”为引领,前瞻谋划布局,坚定深化改革,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耦合,有效激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生发展动力和协同发展活力,稳步增强高等教育办学实力,加快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实施意见就高等教育优化赋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探索创新工作机制等三项总任务,优化学校和本专科专业结构布局、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数字化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对接产业发展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等八项分任务,高水平学科建设和培育、支持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等21项子任务进行了量化和明确,提出了具体落实举措和推进支持措施。
我们相信,如果随着各级政策出台,将有效激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内生发展动力和学科专业建设活力,专业同质化造成的生源竞争和资源浪费现象也将得到很好的解决。
2022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