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新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郑州市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对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文化遗产资源概况
郑州位居中华民族腹心重地,地处“天地之中”,为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核心地区和中国统一王朝最早定都之地。郑州不仅坐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五岳之中岳——嵩山等驰名中外的自然资源,更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目前,郑州市拥有世界遗产2项12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项89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47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31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无论是文化遗产资源总量,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位于全国城市前列。上世纪50年代至今,郑州市文物考古工作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5项,居全国首位。深厚的历史积淀不仅为郑州市入列中国八大古都、国家六个大遗址片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关键支撑,也为郑州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了深厚的资源优势和文化潜力。
二、郑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所做的工作和成效
(一)文化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促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为解决好文物发展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结合,以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方式,促进文物保护成果具体化的“生态保遗”基本理念,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目前已建成苑陵故城、小营点君台等遗址生态文化公园40余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古遗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优化环境、带动发展的积极作用。郑州商代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大河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已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目前正在申请挂牌。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已获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授牌,成为全国36处已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此外,近年来对郑州城隍庙大殿、登封永泰寺塔等一批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本体维修保护,不仅使文物本体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也使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艺术价值更加凸显,更具有观赏性,成为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接受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共场所。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文化展示、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切实增强了郑州的城市文化底蕴,让文物保护工作和经济建设实现“双赢”。
(二)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博物馆建设和陈展方面,郑州市立足自身博物馆底数,提出了“百家博物馆”建设谋划,加快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推动博物馆数量与质量双提升,积极扩大博物馆群体效应。目前,郑州博物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已建成正式开放;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仰韶遗址博物馆、黄河国家博物馆正在施工。郑州纺织工业遗址博物馆、中国古代冶铁博物馆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三)城市文化的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成功举办“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中国考古·郑州论坛”“亚太地区都城遗址与历史城市保护研讨会”“商周青铜器和金文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东亚牙璋学术研讨会”“中国古都学研究高峰论坛”等多个国际性学术会议,不断增强郑州历史文化的社会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成功举办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嵩山论坛、园博会等大型活动,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郑州,走进郑州。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谋划
下一步,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我局将以黄河流域以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指引,紧紧围绕全市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城市文脉“两带一心”城市文化战略格局,深化基础研究,加快郑州地区在黄河文化、国家文明中具有突出意义的典型遗存保护展示利用,构建黄河历史文化主体标城市。启动中华文明主题乐园策划及筹建工作,弥补世界范围内没有系统展示中华文明的主题乐园的空白,成为河南、郑州落实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华文明风采相关批示的重要抓手,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从郑州开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坚持整体开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差异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市域范围内文物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通过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文化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今后工作中,也希望您能够给予持续的关注和呼吁,我们也将继续采纳您所提出的合理而科学的保护建议,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好,推进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2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