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22-00130
  •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2-12-09
  • 2022-12-09
关于建设健康郑州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20225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申培红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健康郑州 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推进健康郑州建设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有效举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健康中原行动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聚焦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因素,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积极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推进健康郑州行动各专项行动,助力提升全市居民健康水平。

一、健康郑州行动启动实施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全融入”政策体系。市政府多次听取健康郑州行动专题汇报,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审议通过,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健康郑州行动实施方案》,在国家、省15个专项行动基础上,增加“公共卫生体系提升、中医药促进和健康信息化”三项行动,完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为“健康促进行动”,共计18个专项行动,包含41项工作指标目标,其中26项指标设定优于全国、全省目标值。同时,制定印发《健康郑州行动(2020—2030年)》,提出了今后十年18个专项行动的基本路径、具体内容和重点任务。

(二)坚持部门联动,建立“高规格”组织架构。成立了市长任主任的健康郑州行动推进委员会,虎强常委任执行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和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体育局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市委宣传部等33个市直部门为成员,统筹推进健康郑州行动的组织实施、监测考核等工作;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承担推进委的日常工作。成立18个专项行动工作组,由各项行动牵头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各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和监测评估工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100名专家覆盖18个专项行动领域,为健康郑州行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各区县(市)均以政府或管委会名义出台实施方案,建立明确本级议事协调机构和工作规则,合力推进健康郑州建设。

(三)坚持多措并举,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一是开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举行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或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方式强化政策宣传;邀请国家卫健委规划司领导进行健康中国行动内容培训和权威解读;在市电台、电视台和委门户网站建立专题专栏,发布重要政策、普及健康知识、展示行动成效。二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培育打造全市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项目11个。积极参与新华网健康中国行动——各地行品牌传播活动,我市“坚持预防为主大方针 构建健康管理新模式”入选健康中国行动18个典型案例,《以人为本  共建共享“大健康”》等典型做法被《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多次刊发推介。

二、大力发展健康事业

(一)强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郑州被确定为全国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市委常委会研究,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主任、市委常委及副市级领导任副主任的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促进委员会,明确各有关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动工作。二是注重规划引领。对照《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出台《郑州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规划(2018-2020年)》,实施科学健身、控制烟害、健康科普、正确就医、清洁环境、健康养老、清洁空气等七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制定社区(村)、单位、医院、企业、市场、学校等健康细胞工程6个标准体系和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暂行管理办法,推动健康城市建设顺利开展。同时,按照全国爱卫会《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开展建设试点,形成可推广建设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提炼总结了健康村、健康乡镇、健康单位“一二三四”的建设模式,被全省推广、全国推介。三是突出创建主题,开展健康乡村特色建设。坚持“科学建设,因地制宜,一细胞一品牌一特色”原则,提炼能够代表一个地方或单位精神与文化的创建主题,贯穿健康乡村建设全过程。我市为全国健康城市标准化项目推荐的上街区通航社区、二七区康桥华城社区、中牟县雁鸣湖镇东村社区等三个健康社区做法,纳入项目典型案例,被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分别刊载推广。四是弘扬健康文化。广泛开展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教育,组织健康文化社团活动,连续15年年均开展健康大讲堂3000场次以上,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8年16.2%提升到2021年的31.39%。截至目前,共创建各级健康细胞6807个,健康城市建设各项指标稳步提升。登封市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排名全省第一;荥阳市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得到全国爱卫办通报肯定。

(二)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建成体系完整、功能互补、运行高效、智能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强力推进医共体建设,完善医共体改革政策体系。郑州市下辖巩义、中牟、新郑、新密、荥阳、登封等六个县市,覆盖76个乡镇、20个街道办事处、441.6万人,共有15家县级公立医院、9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61家村卫生室。我市自2016年开展县域医共体探索,2020年,我市以两办名义印发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2022年2月份,我市全面启动市县一体医共体建设,市委、市政府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改革情况并提出明确指示要求。市委深改委第13次会议、十二届市委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市政府第116次、120次常务会议、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分别专题听取医共体进展情况汇报。全市各级按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市级统筹、市县一体,政事分开、放管结合,法人治理、统一管理,中医贯通、医防融合,数字赋能、资源共享,五医联动、群众受益”的原则,强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医共体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10余个配套文件陆续出台,基层医疗机构价格改革全面实施,成立市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市县一体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各项制度机制逐步完善,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投入、政策保障、统筹推进等方面力度空前。全市6个县(市)共建成医共体7家,全部挂牌运行,制定政府、监管部门、医共体三方权责清单,实施“七统一”管理,开展医保基金和公卫资金双打包。全市医共体累计开展远程诊疗40余万例,双向转诊6万余人次,为基层医疗机构培训4万余人次,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业务500余项,帮助基层建设重点专科50余个,医共体牵头单位累计帮扶下级医疗机构开展坐诊2万余人次。根据7月份省实地核查反馈情况,我市6个县(市)医共体建设全部判定为完成省定阶段性重点改革任务,标志着我市医共体建设由夯基础全覆盖阶段转入市县一体高质量发展阶段。二是重心下移,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着力夯实基础设施,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达标建设,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市88家乡镇卫生院,有21家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63家达到国家基本标准;1838个行政村的村卫生室有公有产权,占比81%。三是改革完善机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基本完成信息平台和远程会诊等六大共享中心建设,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格局基本形成。优化提升服务,全面推进智能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实现在线签约、咨询和履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为重点,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目前,全市共有签约服务团队2291个,签约居民690.55万人、签约率66.7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1.06%。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郑州市和12个区县(市)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三)合理布局社区养老机构建设,优化医养结合服务资源,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城乡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使居民就近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日间照护与医疗保健服务。一是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郑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制定出台了《郑州市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明确新建居住区、小区养老用房配建标准,严把规划、配建、交付关,确保新建小区按标准要求配建移交。二是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更新。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有机更新、功能提升、人居改善相结合,因地制宜,分类别、分层次抓基础功能提升、服务设施完善。将社区养老设施纳入综合改造重要内容,对小区出入口和通道进行无障碍改造、地面防滑处理,在楼梯沿墙加装扶手,在楼层间安装挂壁式休息椅,建设凉亭、休闲座椅等适老化设施,统筹用房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19年以来,共完成1997个小区改造,增设物业管理用房8580平方米,建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65家,让老楼居民过上新生活。三是实施居家养老“百千万”工程。召开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启动了全市居家养老“百千万”工程(10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00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000名养老护理员),按照“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数字化”的要求,推进大小中心建设。建立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月通报工作机制,每月向各区县(市)通报“五个一”工作任务完成及在全市排名情况,传导工作压力,激发工作热情,全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截至8月底,全市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8个,在建的21个;已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20个,在建69个。四是整合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健全医养结合网络。2020年,市卫健委会同民政、发改、人社、医保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郑州市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创建工作方案》。在新郑市、二七区先行先试,打造“四级联动、四位一体”的“郑州模式”为抓手,形成以市带县,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社区)四级联动,“医疗、康复、养老、照护”四位一体的失能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2022年,推动建立“市级老年健康指导中心——县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乡级老年健康服务中心——村级老年健康服务站”四级联动体系,按照“一个主体,四个结合”的方法,以医联体、医共体开展医养结合服务为主体,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和家庭医生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方法和模式,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的老年医疗健康管理全过程、全区域服务网络。着力构建便捷可及、综合连续、更高品质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目前,已确定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为“郑州市老年健康指导中心”,15个区县(市)按照市级中心设置条件和标准,均完成“县级老年健康管理中心”建设。

(四)合理建设健康主题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馆及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近年来,市体育局结合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任务,积极加强市民健身公共设施场所建设、管理及运营指导工作的开展。一是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5年内建成以大型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主体,小型多样健身设施为补充,多层次、多元化的场地设施网络体系。二是编制出台《郑州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结合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合理布点布局,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吸引社会资本等方式,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扩容升级。到2025年,全面建成以县(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支撑,以乡镇(街道)体育健身场所为基础,覆盖行政村(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三是推动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流等建设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健身路径等场地设施,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四是认真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要求,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9块。新建或改扩建16个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所有县(市)建成“两场三馆”,乡镇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达标率达到100%(行政村不含少数山区)。建立完善场地设施管理维护机制,健身环境明显改善,真正实现“层次分明、布局均衡、开放惠民、智慧科技”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

三、以大健康理念统领各项工作

(一)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工作督导调研。一是将居民健康素养等部分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按承担工作任务系数确定考核分值,市直单位、各区县(市)责任、奖惩共担。2021年度考核结果显示,健康郑州行动26项考核指标中有23项优于基期值,17项高于或达到市政府确定的2022年目标。二是严格实施年度考核。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组织各区县(市)各单位完成省政府对我市实施健康中原行动的2021-2022年考核工作。三是通过进行过程的督导调研,按月、按季度进行检查,实施过程跟踪、过程监督、过程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县(市)、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调研和督导,推动其落实落细。

(二)加强健康教育。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积极开展社会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进课堂、走进教科书,使市民自觉养成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的良好生活方式。一是持续深化开展郑州“健康促进136模式”。依托一个健康小屋,办好三个讲堂(郑州健康大讲堂、中医名家讲堂、名医名家讲堂),开展六进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2020年开展健康大讲堂2970场,受众人数达180817人,2021年完成3420场健康大讲堂活动,2022年计划开展健康大讲堂3000场。建立完善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科普资源库。打造权威的健康教育平台,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考评机制,与晋升晋级挂钩,调动医务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二是深入开展“健康促进321”活动。健康教育进乡村,各级针对农村地区心脑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精神疾病等重点疾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技能。进一步做细做实专家帮扶县级提升健康素养工作,建立健康教育资源梯次下沉支援机制,各市属医院组织本单位健康科普专家深入县区开展巡讲工作;各区、县(市)组织本级科普专家在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巡讲活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巡讲进村(居)。健康教育进家庭,家庭签约医生或村医根据辖区居民基本情况提供健康服务。以家庭为单位,发放一张健康明白纸,培训一个家庭健康明白人,有条件的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健康素养66条、消毒常识、膳食宝塔、BMI转盘等)和相关健康工具(温度计、口罩、牙刷、控盐勺、控油壶、腰围尺等)。同时,为慢性病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处方、健康管理方案。健康教育进学校,按照健康教育进学校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活动;依照国家健康促进学校标准要求,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健康教育阵地建设行动,各地市开展健康科普巡讲进校园,完成本地中小学校医培训。各县(市、区)要建立完善覆盖全部乡村的群众身边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普及健康素养66条、健康教育技能、慢性病规范管理、地方病及其他重点疾病防治等健康知识。基层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结合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各级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实现村级及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全覆盖。重点实施医疗机构与乡村健康素养“1帮扶”工作,建立“帮扶医疗机构包县乡,巡讲专家指导到乡村,县(市、区)级抓落实,市级督促考核”的工作机制,内容包括:帮扶贫困乡村公益广告播放、健康巡讲、健康促进县和健康促进医院创建、健康素养监测、重点疾病重点领域健康教育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基本公卫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作,以及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等工作。三是开展居民素养知识竞赛。联合郑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市直机关工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各区县(市)共开展两届健康素养知识竞赛,在我市市直干部职工、各城乡居民中深入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印刷《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读本》、《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手册》、并向大众发放;在学习强国河南平台、郑州平台开设“健康科普”专栏;在微信平台开展七期“答题送红包”活动,内容包括健康素养66条、控烟、传染病预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共42万余人次完成答题活动。四是充分运用传媒宣传健康知识。近年来,郑州市卫健委将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知识普及率当作解决看病难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活动,在郑州电视台、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开办栏目《郑说健康》,在每周一下午黄金档播出,让老百姓能够通过直观的节目接收到权威专业的健康科普信息,制作健康公益广告并在郑州市电视台和5个县(市)电视台播出共计2250次。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开办栏目《健康郑州“郑”行动》,多角度、常态化、全方位展示郑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成就,推动科学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开设官方抖音号,以“守护千万郑州人的健康”为主IP号进行形象塑造。内容呈现以科普输出为主,在特定卫生健康节日为医护人员拍摄相关正能量创意短视频,展现我市各级医院医护人员风采,让普通百姓更加了解医生、护士的另外一面。开设官方微信号“郑州卫生健康一点通”,每天推送《郑说健康》视频音频、与卫生主题日发布健康科普知识、解读医疗相关政策等与社会大众相关的信息。

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以政府名义制定《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郑州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通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和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明确应急响应分级,确定应急处置措施。二是制定印发《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郑州市核酸采样相关人员项目制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根据工作需要,各区(县、市)17家疾控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281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持续巩固提高医疗机构核酸采样人员实践技能整体操作水平,规范采样行为,达到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的目标大规模开展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按计划完成指定人数的培训工作。三是搭建生活饮用水在线监测平台,运用计算机技术,GIS技术,GPRS无线网络等先进技术,结合水质监测设备,实现了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从收集、传输、处理、分析到发布的全过程管理,建立了现代化、智能化的实时监督监测体系,在线监测等服务项目48个在线检测点覆盖全市,实行10分钟检测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的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共计收到数据9373003条,收到预警信息7024条,对生活饮用水水质实行在线实时检测、动态的管理,通过数值的异常波动及时发现水质污染情况,达到及时快速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可能出现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推进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仓储中心和公共卫生检测中心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建设专班,2次召开专题推进会、1次召开重大项目调度会,研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自2022年4月至今,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2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17万元。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完成项目建议书批复,正在进行项目设计招标准备工作。五是加强全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综合医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建设。通过组织医疗机构参加各级发热门诊建设相关培训、及时了解各相关单位发热门诊建设进度、更新发热门诊台账、组织专家实地指导检查验收、下督办函等措施,促进我市相关中医医疗机构高效高质量完成标准化发热门诊建设任务。截至目前,郑州市市属、市管及区县(市)所属所管中医医疗机构中,二级及以上中医(综合)医院10家(7家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2家正在改造)。二级及以上西医(综合)医院共设置26处发热门诊(涉及24家医院),其中,完成规范化改造并验收合格的有24处,尚有2处正在改造。

五、提升健康信息智能化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郑州市城市大脑二期项目智慧医疗领域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已完成所有子系统的建设工作,涵盖基础支撑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便民服务的数字化居民健康平台,以及面向内部监管的病历质检系统等。其中郑州市智慧健康工程项目已建设信息系统中电子健康卡信息系统和预约诊疗信息系统已经完成验收工作,母子健康系统、医疗人口死亡系统和智慧卫监综合监管系统已经在区县推广使用。二是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不断更新完善,在现有区域平台支撑骨骼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数据采集、开发并开放接口平台、实现检验检查结构互认。截至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接入医院38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一千万余份健康档案数据,诊疗数据覆盖400多万人,健康档案实名建档覆盖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72%以上,汇总诊疗数据22亿多条。三是预约诊疗信息系统已通过验收,并在“郑好办”APP上线,目前已有11家医疗机构接入。全市医疗机构科室能力一图展现,公众掌上预约挂号,满意度评价回访,提升就医体验。四是在“郑好办”继续上线电子母子手册、一键急救、急救地图、健康档案、医师护士执业许可在线办理等特色健康服务,深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机制,实现“多渠道覆盖、多服务上线”。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建立健全大健康的管理体系,对卫生城市、健康城市和健康郑州行动采取联动联创,科学统筹,整合资源,融合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调整融合卫生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建设、健康郑州行动组织领导架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一统筹协调三项工作,强化工作合力。二是强化考核评价。结合新出台的《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以市政府名义修订2018版《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办法》《郑州市卫生城市管理工作考评细则》,重新明确爱卫会议事规则和成员单位承担的三项工作职责。将卫生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建设、健康郑州行动一并列入市政府综合绩效考评和重点工作督查事项,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爱国卫生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国家、省、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将健康行动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市财政列支卫生城市创建、健康城市建设专项工作经费;继续实施红(黑)旗督查和爱国卫生杯奖惩机制,市财政保障奖补经费;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加大健康县区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力度,给予健康乡镇、健康村(社区)等健康细胞一定奖补,调动基层开展创建的积极性,筑牢健康郑州建设微观基础。四是强化主题宣传。结合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实际,在广播电视、报社等媒体设置专栏,进一步加大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细胞创建的宣传力度;联合国内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建立“研究—实践—政策”三位一体的健康城市建设体系,提速健康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真正使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