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22-00131
  •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2-12-09
  • 2022-12-09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夯实联防联控基层阵地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20220264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九三学社郑州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夯实联防联控基层阵地”的建议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我委深入学习,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我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夯实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础,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基层疫情防控长效机制和支持政策等文件和举措。

一、关于“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引导疫情相关科室科学、合理、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的指示精神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全市投入13618万元,为全市10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家乡镇卫生院建设了200个发热哨点诊室并于2020年10月底建成并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是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为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哨点”作用,提高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织实织牢基层防线,全面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工作要求,我委出台了《关于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哨点诊室设置的通知》,明确了基层发热诊室的设置原则、建筑布局、设施设备、人员配备、处置流程、消毒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流程和规范。依照“平战结合”“医防结合”原则,具备条件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门诊,其他基层机构设置发热哨点诊室。发热门诊(哨点)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300平方米、40平方米,单独设置于基层机构的入口处,独立于其他建筑,与其他工作区域严格分开;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集预检分诊、留置观察、隔离转运功能于一体,医务人员通道和疑似感染人员通道严格分离;完善了标识标牌,配备了DR、生化分析仪等化验(检)设备,紫外线消毒灯、空气消毒机、留观床、办公电脑等器材和设备。二是多措并举,积极推进,科学实施。市卫健委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建设方案,制定多项推进措施。制定建设工作方案,对基层发热诊室建设,实行“一机构,一方案”,根据每个基层机构的实际情况,单独设计建设图纸,做到专人负责;组织医疗院感专家,组成多个专家指导组,对设计图进行审核把关;对难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对疑难问题现场解决;采取周报告和月督导机制,建立工作台账,每周报送建设进度,每月督导建设进度,对发现问题当场反馈并要求及时整改。同时,将督导情况报市防控领导小组并进行通报;制定相关措施,建立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简化相关手续,解决了项目建设相关审批手续复杂、耗时长与建设任务时间紧的矛盾,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建设任务;依据国家和省级最新版本的防控指南,组织防控专家,采取网络课堂、线上授课等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批、多轮培训,帮助和指导基层机构的相关科室、部门在物资调配、人员分配分工、协助协同、工序衔接等方面不断优化,工作人员做到政策熟、业务精、操作规范。

二、关于“政府应组织各级领导及专家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有序、有效的工作流程及常态化监督机制”的建议

一是市委市政府组织各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国家疾控局有关要求,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和相关工作指南,借鉴其他地区防控工作中好的做法,组织市疾控中心、市六院等市属医院疾控专家,及时总结前期工作中的经验,梳理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和漏洞,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市的防控工作机制和制度,结合我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实际,持续更新和动态发布我市的疫情防控政策,建立了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在历次疫情反弹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和检验。在此基础上,我委紧紧抓住防疫物资的储备调拨、防疫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大数据筛查排查和流调、定点医院的建设、动态化的核酸检测、社会管控等关键环节,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二是近几年来,通过郑州“健康郑州”微信公众号、家庭医师签约平台、乡村医生微信群等渠道,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线上咨询、预约转诊、健康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和疫情防控宣教、康复指导等服务。同时,有针对性的向辖区居民提供最新的疫情动态、防疫政策、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通知,形成逐层逐级常态监督机制,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

三、关于“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劳动价值应受到重视,体现劳动价值,重视其心理疏导”的建议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突发情况多、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情况,我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郑卫人[2021]24号)。一是将防护物资重点向防控一线人员投放,加强一线人员的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为医务人员通过良好的休息场所、基础性疾病防治药物、卫生用品和干净、营养、便捷的就餐服务。二是科学配备人员,合理安排工作轮班,避免过度劳累,安排年度带薪休假,保障休假期间与工作期间相同的薪资收入。三是组织市属医院心理健康专家,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方式,开展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评估,及时采取心理援助措施,疏解工作人员心理压力,对重点人群开展心理科普教育。四是依据《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4号),及时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待;依据《关于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护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关保障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11号),开辟工伤认定绿色通道,保障医务人员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五是加强人文关怀,做好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家属的保障工作,解决其后顾之忧:不安排双职工同时到一线工作,不安排孕期、哺乳期职工到一线工作;对家有老人、小孩的要尽可能兼顾家庭,开辟家属就医绿色通道;协调教育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为防控一线人员子女在公立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园入学提供优待;会同文旅部门,为医务人员提供游览便利和优待政策。

四、关于“大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为更好服务和保障群众健康需求,我市立足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持续强化基层能力提升,持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以三级综合医院牵头的医联体基本实现分区管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医联体,上下协作关系更加顺畅,远程诊疗系统普及率逐年提高,群众在基层就医更加便捷。

2019年10月制定《郑州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3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牵头的医联体网格布局,分区域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一是网格化管理,上下联动。分别指定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市一院等3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分片负责,建立较为明晰的网格化布局。中医医联体及眼科、骨科、传染病、心血管、老年病、肿瘤等专科医联体通过横向协作,强化相应专科能力技术提升。三级公立医院在做好医联体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托管等形式与区域内县级医院加强医疗联合,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建立了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管委会,加强对医联体管理统筹管理;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机制,根据医联体建设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按功能定位落实责任,提升各成员单位强化区域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同步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建立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中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二是积极探索,综合施策。郑州人民医院通过“区院联结”、“团队输出”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提升。与县(区)政府签约,探索和政府深化合作,以“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为载体,实现城市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对接,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带动当地区域龙头医疗机构,由当地龙头医疗机构向下辐射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从而构筑起跨区域、覆盖全域的“三甲医院-县(区)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级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即“充分利用郑州人民医院优势,以项目为抓手,畅通三个渠道,即派下去、送上来和远程指导;把握四个重点,即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最终全面实现“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从上至下、层层帮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指导体系;搭建一个长期连续、上下联通、实时共享的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平台;探讨一套引导医生在医联体内有序多点执业、患者在医联体内合理分级诊疗的科学机制;探讨一个可以复制、可供推广、多方共赢的分级诊疗新模式;探索实施“团队输出”模式。即由郑州人民医院派驻管理团队、业务团队,全面负责合作医院的医疗服务、学科规划、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实现人财物全方位同质化协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资源,有效提高运转效率,充分发挥郑州人民医院的区域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多元办医格局中体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郑州市中心医院采取统管、托管、联办等多种方式,形成“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合作机制。实施全面统管,快速提升能力。2017年郑州市中心医院与新郑市政府签署协议,统管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挑选200余名骨干人员进驻新院,使该院迅速达到县级医院能力,已于2019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探索实施联建,将成员单位由松散型向紧密层转变。借鉴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托管经验,积极推进与高新区沟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建试点工作,选派业务院长和行政管理团队,同时加强技术力量支援,根据联建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派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普通外科、中医科等业务骨干部到联建点采用坐诊、会诊、查房、手术、授课等形式,实地带教,联体又联心、以实现基层能力提升,质量同质化、利益共享的目标。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推进“一院一科一品牌”(即“牵头医院的一个科室,分包医联体内的一个成员单位,联合打造基层医院一个品牌科室”),帮助医联体单位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派驻专家长期指导确保专业稳固科室发展,变“群众跑”为“医生跑”,从疑难病症患者病情交流、检查到实地查看病人,从科室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到技术提升,都进行了细致规划、带教,实现为基层“输血”+“造血”的目标,实质性提升基层能力。

三是普及远程终端,拓展资源下沉实效。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破解医疗资源城乡不平衡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市广泛依托各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的远程诊疗中心,广泛开展网络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快捷有效下沉至基层,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城区内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终端已部署240余个,远程会诊系统终端已部署260余个,远程影像终端已部署109家,通过远程诊疗系统经常性的开展会诊指导、诊断、远程教学培训等工作,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为便捷。

医联体工作开展以来,覆盖面广,医联体内培训更加经常,基层能力提升更加显著。24个医联体牵头单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学术会议18余场次,累计培训9.1万余人次,免费接收为期3-6个月的进修6000余人次;远程诊疗信息系统普及率逐年提升,群众基层享受高等级专家医疗服务更加便捷。依托各医联体牵头单位自主建设的20个远程会诊中心,累计开展远程心电诊断180.9万例,远程影像诊断59.3万例,远程会诊约2.1万例;设置三个综合服务平台(郑州市中心医院96595、郑州人民医院67077777、郑州儿童医院96995),为群众服务更加贴心;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先后有6家一级医疗机构升级为二级,11家二级机构顺利通过二甲评审,34个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即将通过验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五、关于“政策上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创新用人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我委持续开展基层机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一是继续开展人才培养“369”计划延续项目,2022年投入资金162万元,选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医师260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专业涵盖全科医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防控、骨科、中医科、五官科、急诊急救、应急救助、影像、检验等。二是继续开展国培项目,2022年,投入资金161万元,培训基层卫生人员261人,其中骨干全科医生21人、乡村医生200人、骨干人员40人,基层卫生人员理论实践技能和服务能力切实得到提升。三是根据《2022年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方案》精神,投入资金70.91万元,2022年,对我市98个家医团队,395人,开展签约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签约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四是积极贯彻落实《关于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工程的通知》精神,根据市里统一部署,各区(县、市)卫健委与人社、编办部门密切配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的原则,仅2021年就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31名,招聘特岗全科医生27名到基层机构工作。五是“十四五”期间,财政投入4660万元,为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全科医师2120名,投入13003.2万元,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3096名。六是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和财政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对医疗机构实施“两个允许”政策,即医疗机构营收在扣除成本和适当保留发展资金的基础上,盈余资金可以全部用于奖金福利等支出,上不封顶。

下一步,郑州市卫健委将就贵委提出的建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贵委的宝贵意见建议更好的落实。在上级和有关部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提高服务能力、防疫能力和薪酬待遇。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贵委对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和关注,并希望在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市卫生健康工作!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