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2-00107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政协提案
  • 2022-12-09
  • 2022-12-09
关于加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郑州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20220676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王新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们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制度与文化的集合。其主体包括乡俗民约、管理理念、道德规范以及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农耕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根基、民意基础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也是乡村振兴、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深厚的农根文化奠定了郑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从新郑的黄帝拜祖大典到荥阳的先蚕氏嫘祖的传说,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列子的传说,从登封的二十四节气到河图洛书的传说,从中牟大蒜、西瓜到荥阳的石榴、柿霜糖,从新郑大枣到登封焦盖烧饼、芥菜丝,从登封闹阁、小相狮舞到黄河号子、担经挑,从郑州瓷器到剪纸、香包等各种手工艺产品,举不胜举,这些非遗都在各自的领域为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成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按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五年承诺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肇始地的文化、文物、民俗优势,共举办“二十四节气夏至、冬至主题文化活动”十余场次。为展示起源地节气文化、落实二十四节气传承保护承诺,建成二十四节气展示馆(博物馆)及文化公园。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占地22亩,其中规划建设面积约12000平方米,展示馆七个厅共展出各类与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有关的实物3500多件。2018年6月21日,二十四节气展示馆(博物馆)正式开馆。

回溯过往,我们为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如诗如画的农耕文化所震撼,为先民的智慧、睿思、创新、勤劳和伟大而自豪。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厚重遗产和磅礴力量,力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建功立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耕文化遗产的研究力度,甄别筛选农耕文化遗产进入非遗保护名录,积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郑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合理利用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持传统建筑风貌和格局,在空间环境营造中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加强对当地村民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保护与延续,培育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助力传统村落的文化振兴。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非遗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联系单位:郑州市文广旅局非遗处       编:450018

人:陈万进                联系电话:69095827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