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00/2023-00192
  •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协提案,提案
  • 2023-08-09
  • 2023-08-09
关于大力扶持我市县域经济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第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0230709号提案的回复

郭益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大力扶持我市县域经济”的提案收悉,您的提案站位高、针对性强,对进一步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中牟县、荥阳市、巩义市、新郑市、新密市、登封市等6县(市)为郑州县域,总面积5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市(7567平方公里)的79.2%;2022年县域常住人口500.1万人,约占全市(1282.8万)的39%。县域经济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石,是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发挥特色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支撑,发展质量持续提高,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发〔2020〕12号),明确了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力争3到5年的努力,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实现“八个提升”,即6县(市)全国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位次不断提升,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占比稳步提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提升,产业聚集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部署了培育特色集群,提升产业能级;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守好生态文脉,坚持绿色发展的四项重点工作任务。截至2022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4.5万元,占全市比重约为31%,巩义、新郑、中牟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据赛迪顾问《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新郑、巩义先后获评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二、郑州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推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调结构与促转型相结合,优化各县域产业体系。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各县域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基础特征,制定出台相对应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坚持企业主体、项目为王,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支持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巩义豫联集团、明泰铝业入围中国制造业 500 强,新增等恒创精密等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走特色化产业发展之路,着力建设铝精深加工、新材料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县(市)产业集聚区“三化三制”改革,建立“六个一”推进机制,将6县(市)产业集聚区整合为7个开发区,加快推动开发区提质升级。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文旅产业大发展,持续完善文旅产业链条,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消费+”战略,不断提升县域旅游品质,中牟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登封市连续五年入围中国旅游百强县。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发挥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大力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三是做精做细现代农业。全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全力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2022年郑州新建高标准农田4.57万亩、高标准“菜篮子”示范基地2000亩。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调整种植结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动农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农业产业化集群效应,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合作示范社,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022年郑州新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达到4个。

(二)加快实现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城镇与乡村相贯通作为城乡统筹的有效路径,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格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郑州市和各县(市)同步高质量、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和落实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引导体系。二是推进城区基础设施补短板。以“三项工程、一项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高品质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城市道路综合改造,有序推进城市道路有机更新;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三是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以精细化管理“路长制”工作为载体,着力解决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堵点、痛点、卡点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四是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2022年新建无害化厕所1.6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50个、示范村80个、旅游精品线路7条。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重大交通项目、燃气管道、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2022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40公里。

(三)加快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一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深入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开展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作,黄河干流水质断面稳定达标。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全方面推动沿黄生态廊道建设,2022年完成国土绿化及灾后恢复重建2.38万亩,抚育中幼林3.21万亩。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积极开展河流清洁活动,着力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源头治理工作。二是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水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长巡河制度,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三污一净”专项行动,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4个县级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全面开展“三散”治理,有效实现空气质量“三降一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23天。三是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以推动实现企业绿色生产作为重点,出台实施企业绿色化改造支持政策,加快推动企业绿色化、低碳化、节水化技术改造。

(四)加快推进县域改革开放。一是持续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一件事”目录清单推动实现“郑好办”在线可办。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100%网上办理,逐步压减企业办事时间。全市共上线“一件事”405项、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304项、“即来即办”1028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504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间压缩至41个工作日。二是稳步推进对外招商。个性化、针对性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意见、绩效考核办法、优惠政策等,依托各类产业平台,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主要招商方向,成功举办各类宣传推介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开放招商取得新突破。

(五)加快推进县域民生事业发展。一是持续兜牢民生底线。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县(市)加大民生支出,积极做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提升脱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各县(市)全面落实“全民参保三年行动计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和医疗保险参保比例不断提高,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加大对特困群体、残疾人的救助和帮扶力度。三是全面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等方面投入,优化农村学校选址,最大限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2022年6县(市)新增中小学学位3.5万个以上。研究制定课后延时服务方案,全力推进中小学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服务。还全面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加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有序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六)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1〕65号)《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2〕10号)《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2〕36号)《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发〔2023〕9号)等文件,助推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精神激励。郑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郑州企业家日”。“郑州企业家日”的设立将加固政企之间高效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使营商环境更优、“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更牢,企业合法权益保护机制更完善,尊重、理解、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更浓厚,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激发企业家参与建设郑州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热情。三是民营经济市场回稳。今年以来,全市中小企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实现由负转正,扭转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下滑的不利局面。

三、下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并从以下五个方面着重发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

一是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做强产业为重点,优化县(市)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定位,调整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布局,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提高产业支撑力。通过壮大主导产业群、推动县域开发区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措施,加快构建和完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是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把城乡贯通作为发展的关键,“做强”县城,“做实”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加快中心镇建设,把中心镇建设成为特色经济发展聚集、体制机制创新、人口规模达到10万以上的小城市,实现由镇向城转变,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打造以县城为龙头、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奋力在乡村振兴中迈开大步,在城乡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

四是强化县域人才支撑。深化县域放权赋能改革,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 政策,集聚一批科技、产业等领域专业人才,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打造一支强大的县域经济繁荣人才队伍。

五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助推、质量品牌争创、资源要素保障等七大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健全司法执法对民营企业的平等保护机制,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增强预期、提振信心,聚焦实业、深耕主业。着力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力争到2025年,郑州市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

  

                                   2023年8月9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