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6049270/2023-00045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政协提案
  • 2023-07-20
  • 2023-07-20
关于强化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0230085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郑州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提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的建议

多年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技术领域,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培育组建了一大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农业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扩大到158家,其中省级72家。2016年以来新增重点实验室38个,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1家。这些平台涵盖了育种、畜牧、农产品及食品加工、林果、蔬菜、饲料、农机装备、兽药等大部分农业领域。尤为重要的是,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批复组建了一批重点面向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力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攥紧农业“芯片”要求。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配合市农委统筹整合市农科所、市蔬菜所等农业创新资源,聚焦优势领域,高标准推进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建设,支持其建设省级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性、配套性,努力打造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二、关于创新机制、提高平台效率的建议

在平台建设方面,市科技局相继出台了《郑州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郑州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文件,不断推进各平台间的共建、共享机制,以平台共享资源,以平台带动平台,以平台辐射企业。很多平台实现了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以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任务,比如依托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速冻调制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具有解决行业重大核心技术难题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平台资源高效利用。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中,我局会进一步要求各平台加强合作共享、协同发展,强化各平台的辐射示范作用,释放科技人才创新潜力,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更加完善的、科学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完备的系统化农业创新“大平台”。

三、关于积极扶持、加大投入力度的建议

目前我市已制定出台《郑州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按照组建模式不同,将新型研发机构分为三类,对应不同的支持政策,给予200万、500万甚至最高1个亿的运行经费支持。同时为了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体系,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制定出台了《郑州市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实施细则》,对新创建或实现优化重组进入新序列成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500万元一次性资金支持,5年内根据其研发投入、实施项目情况统筹给予1000万元资金总额的持续支持。这些举措必将从科技投入方面进一步扶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外引内培、壮大创新队伍的建议

各科创平台人才队伍的稳定、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平台的发展与建设进程。我们将紧紧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投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力实施“郑州人才计划”,着力引进培育符合我市产业发展布局,带技术、项目、资金在郑创办企业的创业领军团队。依托我市重点企业、研发机构等平台,致力引进培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创新领军团队。制定出台了《郑州市引进外国专家项目及人才国际化培养实施办法(试行)》,鼓励支持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及高端人才。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建设,开展高校科技助企赋能行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聘请知名专家开展合作,吸引和鼓励优秀青年技术人员参与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创新平台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科研人员整体水平。

五、关于扩大交流、积极推进合作的建议

在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我市要继续以各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依托,积极探索“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充分对接全球科技资源,参与国际前沿科技合作,承接海外高水平科技成果在郑落地,打造“高精尖”科技创新集聚地,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今年将继续认定不少于5家市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支持不少于5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支持我市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支持在我市设立外国专家工作室,实施高端外国专家技术合作,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短期交流访问,推进中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项目。

感谢贵单位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也将加强与贵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将所提建议进一步融入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之中,以更好地促进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

 

2023年7月20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