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995/2023-00083
  •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 应急救灾
  • 2023-08-23
  • 2023-08-29
关于打造政府主导 全社会参与的应急救灾群众防线提案的回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0230154号提案的回复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关于打造政府主导 全社会参与的应急救灾群众防线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王炜委员:

您在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政府主导 全社会参与的应急救灾群众防线》的提案(20230154号)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学习研究,《提案》部分建议在我局职责范围内,现就有关问题回答如下:

一、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针对“建立区域应急指挥和应急准备系统,实现统一指挥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全程管理与提前准备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制度管理与程序化运作相结合。”建议。一是深化智慧应急综合能力建设,我市投入44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城市·智慧应急软件系统和数字防汛指挥平台,打造集“监测预警、值班值守、责任人管理”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融合应急、气象、水利、城管等19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并接入全市5600余路视频信号,实时查看各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场所、水库河流、桥梁隧道等部位现场情况,并通过数字防汛APP将指令直达重点防汛责任人,不断丰富防汛扁平化指挥和防灾减灾救灾精准部署的技术手段。二是县两级分别成立了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以郑州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名义印发了《郑州市应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明确了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应急救援联动、前后方指挥联动等工作内容,强化市总指挥部和各专项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前后方指挥部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统一指挥、协调联动,形成应急救援合力,提高应急指挥和综合救援能力和效率。三是建立军地应急处置协同机制。与郑州警备区、武警郑州支队联合印发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应急救援行动对接办法》、《关于民兵应急力量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通知》,《办法》明确了军地对接的目的和依据,规定了适用范围、对接和联络方式、预警的时机、预警的内容及向军队申请救援力量的协调程序和提供的必要信息等,规定了军地双方共同参加应急救援行动时的组织指挥、情报共享、装备保障等,建立了军地应急处置协同机制。四是出台《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县村分别组建了不少于50人、30人和10人的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均建立起乡镇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物资储备库、应急调度平台“1+4”体系,以及村(社区)安全劝导站和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1+3”体系,全市共明确安全劝导员、灾害信息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员17.6万余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减灾融入到基层每一个网格单元。

二、推进防汛救灾物资储备。针对“改变以往物资设备集中储备的方式,由各办事处建立小型储备库,配备必需的抽水、防洪、发电、物资人员运载工具等物资,大灾来临可迅速启用,不必等待那不知道能不能及时来到的救援物资。” “各办事处应预先确定灾民安置点(体育馆、大会堂、学校等)和难民营建设点(公园、操场),并就地储备地垫、被褥、盆、桶、照明等物资。”建议。一是抓好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会同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制定《市级救灾物资保障工作会商制度》《关于加强救灾物资调拨使用的通知》等,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与紫牛快跑物流有限公司签订救灾物资运输协议,确保在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后,救灾物资调拨及时高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强化三级救灾物资储备。推动市、县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逐步达到《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Ⅱ响应标准。目前,市、县、乡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已基本建成,市级设立救灾和物资储备库1个,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52个品种11万余件;16个区县市设立救灾物资储备库17个,共储备生活类救灾物资60余个品种26件。各乡镇、办事处均设有物资储备点,共储备各类救灾物资31万余件。三是加大防汛抢险装备投入。2022年,市级一次性投入7762万为市应急管理局物资备库采购大流量抽排水车、应急指挥车、大型移动照明装备、应急通讯保障车、无人机、冲锋舟等各类防汛救援装备和通讯装备,是2021年17.85万防汛装备物资的434.8倍。目前,市乡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共储备4大类、41个品种、72469台(套)防汛抢险救援物资装备,价值 4.6 亿元,是2021年1.02亿元的4.5 倍。其中,防汛应急指挥车101台、排涝抢险车155台,应急排水单元1326台,可满足全域同时发生多处以上重大突发险情的前方应急指挥和紧急救援需要。四是科学设置避险安置场所。2022年汛期,为满足紧急情况下防汛避险需要,结合防汛特点,从无到有,新明确或建设防汛紧急避险安置点2889处,为避险为要奠定基础。2023年汛期,根据防汛形势变化,科学调整紧急避险安置点设置,推进避险安置更加科学,群众转移安置保障更加有力。

、推进应急救灾社会联动。针对“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应急救援体验性参与,培养自救能力,成为应急救援的后备力量。”建议2022年,全市通过12157块电子显示屏、11278个微信群、10434个宣传大喇叭,播放或发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宣传提示、标语、宣传视频74万条次;组织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防灾减灾和安全宣传教育活动5.1万场,受益超过700万人次;组织开展应急科普体验馆体验宣传22场次、受益1442人次。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防灾减灾宣传体系的构建,大幅提升了宣传教育力度、广度、深度,公众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普遍提高。2023年,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宣传广泛开展,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新闻媒体、网络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灾害背景、灾前征兆、防灾准备的宣传;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

、推动应急物资精细管理。针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管理救灾物资”建议, 2022年10月11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针对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水平不足、管理信息化手段运用程度不高、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等当前存在问题,推动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将按照省、市工作推进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一是推进应急物资保障数据整合。按照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意见,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应急物资信息共享,明确数据共享内容和规则。开展应急物资保障数据资源建设,统一应急物资需求、调拨、运输和发放等信息的表达形式,促进多主体、多层级、全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并对医疗卫生等其他类型应急物资信息,预留信息扩充空间和接口。二是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决策支撑能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应急物资管理的全程留痕、监督追溯和动态掌控。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应急物资需求分析精确性,优化应急物资供应路径,提高供需匹配度,为应急物资保障决策提供快速、科学、精确和可视化技术服务。三是提升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水平。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配送中心等仓储物流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提升应急物资存储管理效率和智能化监控水平。着眼智慧化物联网建设,为储备应急物资配备信息化标签,为车辆等运输工具配备定位装置,为分发站点配备应急物资识别设备。四是完善健全救灾捐赠管理机制。结合郑州市自然灾害特点,强化部门间协同配合,进一步完善健全救灾捐赠管理机制,确保救灾捐赠工作启动后,依法依规开展救灾捐赠活动

感谢您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复!

 

 

                 2023年8月23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