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23-00069
  •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3-08-29
  • 2023-08-29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0230084号 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农工党郑州委员会:

由贵委提出的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作为保障广大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是夯实基层筑牢疫情防控网底。根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全市建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诊室200家,配备医护人员1117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医务人员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重点人员排查、防控知识宣传、隔离观察、健康监测和预检分诊、核酸检测、密接人员流调、环境消杀、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在去年年底全市排查65岁以上老年人114.09万人,根据重点人群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提供线上指导、随访、上门服务、协助转诊等服务;同时为全市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防疫服务包”13.5万余份,为基层医疗机构配置指夹式脉搏血氧仪10276个和高流量氧疗设备共319台,有力提高了诊治和重症患者鉴别能力。

二是顶层设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印发《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2021年新增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明确提出落实“有业务用房、有人员编制岗位、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的“四有”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要督查事项,列入深化改革、市政府重点工作、城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五个一批”重点任务实施月评打分,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市党政领导牵头领办实事项目,明确建设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目前,郑州市已通过政府投资新建、调剂公有用房、政府办医疗机构改造转型、公有房屋折旧补偿、政府租赁等方式解决业务用房,新增面积6.1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00余张;核编核岗4324个,新增人员2200余名;配置设施设备,新增核磁共振、CT、 DR、彩超等设备152台;各区县(市)投入建设经费5.56亿元、拨付运营保障经费2.7亿元,有效破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主导占比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金不足等发展难题,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深化创建高标准改善基层服务条件。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以创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等活动为契机,大力打造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品牌。目前我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示范中心,陇海马路社区服务中心和北下街社区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新建的之外)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及以上;其中: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全市共有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有力提升了群众对全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认可和信任。2022年底,共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1142.57万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管理77.05万人、高血压患者管理70.81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30.33万人。

四是对口帮扶高效率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市级综合医院重点帮扶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四个开发区,其他区县(市)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所在县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参与中心日常管理、骨干医生坐诊带教、开展远程诊疗、联建科室(项目)、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免费上挂培训等方式,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出台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实施意见,在薪酬待遇、培养培训、职称评审等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队伍。逐步形成常见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居家有保健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探索由校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上级三甲医院联合模式,开展校园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传染病防治,着力解决学生近视、脊柱弯曲、肥胖等家长社会关注的学生健康问题。

五是健康管理高质量服务居民。创新健康管理,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健康小屋,推行“三个一”(一间健康小屋、一名健康管理员、一个服务团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建档、健康筛查、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服务,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探索以医助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养老、安宁疗护床位;对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每2个月主动上门服务1次,对慢性病、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老人和有需求的老人,每周巡诊1次,推动实现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深化健康教育,以社区为主阵地,每年举办健康大讲堂3000场次以上;开展健康达人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自我健康管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健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

我市的做法得到国家卫健委认可,在国家卫健委工作交流上发表经验交流2期。被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高的十件实事(服务项目)之一。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到位。受疫情和经济下滑影响,多数区县(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有”保障经费和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资金存在拨付不到位现象。

二是医保对基层限制较多,影响基层首诊和患者下转。国家和各级均提出康复回社区,但康复定点范围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尚未获得医保准入;基层与上级医院用药不衔接,影响基层承接上级医院下转病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和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多种因素导致机构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结合提案建议,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一要创建实践样板,引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自今年起,在全市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等五类实践样板,对于创建成功的机构,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补助。二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重点引进培养一批紧缺专业人员,提升基层常见病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要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激励机制,优先签约重点人群,重点服务慢病患者,丰富签约服务包内容,推进家庭病床、居家护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落实预留专家号源和住院床位、慢病长处方等政策,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实践技能培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技能竞赛。提升履约服务质量和群众签约获得感。

二是抓实队伍建设。一要靠待遇留人。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增发当年的奖励性绩效。要用足、用好各项倾斜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二要用政策引人。一方面会同人社等部门统筹安排进人计划,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引进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要予以优先保障。另一方面推动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扩充基层医生队伍来源渠道。三要想办法育人。持续实施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家庭医生团队技能培训、在线培训等计划,鼓励现有医务人员采取在岗培训、脱产培训、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大力推进全市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项目化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努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技术能力。

四是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群众需要的中医药设施、配齐专业人员,建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持续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推广相关适宜技术。

五是持续开展督导督查。继续提请市委、市政府将国家基本公卫项目资金等经费落实和《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郑办〔2022〕45)文件要求,纳入重要督查督办事项,持续加大督导力度,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区县(市),按照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全市通报批评。

六是完善医保支持政策。积极与医保部门协调,加强与分级诊疗病种目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衔接;扩大康复定点或康复项目实施范围,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费、手术费等收费标准。

感谢贵委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今后继续关心、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