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74/2023-00076
  •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3-08-30
  • 2023-08-30
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0230175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徐可委员:

您在郑州市政协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郑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为加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政策先行强保障,为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面对大好发展形势和诸多有利因素,郑州市在做好本市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项目与资金支持。未来3年,郑州市预计筹集13亿元资金,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和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一、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已建成中医药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重点实验室3家。未来3年,我市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为契机,依托河南省慢性病中医药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骨与关节损伤修复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中医药防止肛肠肿瘤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基础实验室等多种研发资源,发挥科技研发的体制优势,加强科研管理,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课题,努力打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时整合我市中医药研发资源,建设我市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开展中医药防治疾病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中医药研究,推动中医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跨学科研究应用,为中医药在传承推广和创新发展中提供医学依据。

二、大力发展道地药材,打造现代化中药产业管理模式

以道地药材“密二花”为重点,支持建设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支持中药材新型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产地初加工,引导中药材规模经营企业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同时我市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及研发型药物企业、设备企业等科研资源,在宜居健康城内打造中医药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基地,促进中药制剂发展和新药成果转化。与北京同仁堂合作建立中医药质量追溯数据中心,推动中药产品的智能化场景集成创新,确保中药材从种植地环境,选种栽培,加工炮制,流通储藏到市场销售全过程可追溯,形成从中药材到饮片再到中成药的全产业质量管理链,实现“从种子到杯子”“从田间到车间”的全流程来源可溯,去向可查,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与质量保障。

三、总结推广中医抗议经验

疫情防控三年,我市中医专家结合症候、气候等特点拟定了八味辟秽祛浊饮、银翘败疫方等协定方,自主研发金蒡清疫颗粒、荆防败瘟合剂,并纳入医保得到广泛使用。

四、打造学术传承计划,规范中医药学术传承推广动态管理

我市全面落实国家、省级精神,对确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从业人员,鼓励参加全省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成立民间传统中医药特色整料技术挖掘和传承工作小组,挖掘和收集优秀民间中医特色技术、民间传统特效中医单验方,组织开展评价和推广应用。

五、加快促进中西医结合

以中医优势病种、特色服务为重点,完善政府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中医药传统医疗技术申报新增项目,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治未病、中医经典病房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持续推进按病种分支付费(DIP)改革,扩大优势病种数量,实施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打造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发挥中西医协作优势,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融合诊疗体系,加快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六、加快促进中医药人才发展

为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我市实施“名医团队引育工程”“5+3青年岐黄培育工程”“基层人才十百千培养工程”等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梯队特色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全面提升中医药人才的综合素质。到2025年预计引进中医药领域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高层次人才30名。力争选拔培育各级国医大师共计60余名,市级骨干人才200人,市级青苗人才500人。建成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基地20个,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师300名,西学中人才4000名。

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希望今后您一如既往支持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