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3-00058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3-08-28
  • 2023-08-28
关于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地头”产业链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管控服务体系的建议的答复
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C(2023) 011号建议的回复
尊敬的刘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地头”产业链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管控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注和关心。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和广大市民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进行监督,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鞭策,将会更加有效的促进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工作更上新台阶。
郑州市委市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重视,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为了保证群众“菜篮子”安全狠抓了相关工作。下面就相关内容分两部分作以答复,第一部分: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地头”产业链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管控服务体系相关工作。第二部分:下步工作谋划。
首先答复第一部分内容: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地头”产业链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管控服务体系工作情况。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本市生产、消费量大的农产品,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抽查机制,提升大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确保在出现风险或风险苗头时,能快速预警和处置
(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针对重点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质量安全管控不规范、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2021-2023)和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三年行动(2022-2024)有效结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进一步健全监管名录,规范农产品生产记录,引导生产经营者强化主体责任,落实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农药兽药科学使用管理。并结合郑州农产品生产者的种养习惯,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殖模式,制定并下发了韭菜、豇豆、芹菜、肉羊、肉牛、蛋鸡、肉鸡、生猪、鲈鱼、黄河鲤鱼、团头鲂等11个品种的种养殖技术指导手册。每周、月、季按时向省厅上报各种报表与总结。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反映的问题线索,落实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迅速报告、果断处置。
(二)引导生产经营者实施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我市标准化生产,市农委制订了145项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实施。编制了“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农业”发展规划,鼓励农产品生产主体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农产品源头生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1万亩;经省农业厅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7万亩;经农业农村部累计认证登记“三品一标”966个,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市农委将监管关口前移,建立重点种植业行政村、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自检体系,积极引导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制度。每年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4次抽检,检测结果通报至各县(市、区)政府,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三)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市农委建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追溯体系包括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指挥中心、15个区县(市)指挥分中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组织382个监控点,实现了对我市食用农产品生产实时视频监控、数据采集、质量追溯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监管能力。为发挥追溯功能,加快电子追溯进程,打造生产、监管、检测、执法等信息平台,今年利用新的技术,对追溯平台进行升级改造,为与国家和省追溯平台对接做好了技术准备。为提升追溯点人员操作能力,分批对追溯点人员进行轮训。在完成本级追溯体系建设和使用的基础上,我们将企业落实食用农产品的追溯责任与重大创建、品牌认证、参加大型会展,承接政府财政项目进行挂钩,督促所有品牌农产品企业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进行了注册。我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基本实现了100%追溯管理。
二、依托河南省正在建设的100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区”,以此完善追溯体系,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先行先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一)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郑州市建立了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为龙头,以县(市、区)检测中心、乡镇监管站为基础,以基地和市场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检验监管体系。(“三级”是指市、县(市、区)、乡镇检测站三级质量监管。“四层”是指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各县(市、区)检测中心,乡镇监管站,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构),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网络,被农业农村部誉为“郑州模式”在全国推广。近两年,市农委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启动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建设,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监控点,实现实时视频监控、即时数据采集、质量追溯等功能,有效地提升了监管能力。近年来,已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控指挥中心,15个区县(市)分中心,全市127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255个蔬菜专业村建成追溯网点。
(二)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紧紧围绕蔬菜生产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装备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菜篮子”基地综合生产能力,自2018年起,连续谋划建设四批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亿元,总面积2.6万亩,逐步打造了一批基地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产品品牌化的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为市民提供优质产品,提高蔬菜稳产保供能力。截至目前,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建设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59个、美丽牧场 13个,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5家(国家级14家、省级55家、市级136家),创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7个(国家级4个、省级3个),创建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4个(国家级8个、省级6个)辖区内现有有效期内绿色食品17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9个,涌现出了 “登封芥菜”、“中牟西瓜”、“新密金银花”等农业品牌,有效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切实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郑州市农委同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管理工作的通知》, 印发了《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准出制度》规范了上市交易的蔬菜、水果、水产、禽蛋和活禽等5类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分工。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了对流通领域食用农产品的监管,食用农产品监管从产地到流通领域实现了无缝衔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工作常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能力得到了提升。健全了基层监管队伍,全市涉农的123个乡镇办,按照“有机构、有岗位、有职能、有责任、有人员”5有要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涉农的村、社区共聘请了900多名村干部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信息员),解决了基层机构和人员不足,打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人才培训,优化农业科技队伍,以37个区域中心站为依托,建立起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村级农民技术员”为主线,带动科技示范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专业大户、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骨干农民和返乡涉农创业者等为培训重点,大力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专项技术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四)优化合格证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以二维码等形式开具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2022年全年辖区内农业生产主体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2.91万张,获证上市农产品2.26万吨。为了进一步规范合格证开具,今年为企业配备了200台合格证打印机。
三、适时构建农产品产业链源头质量安全保障管控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农产品生产、农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到初级农产品实现有效监控
(一)抓土壤环境监管。自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度重视,2020年9月1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李喜安为组长的郑州市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现了多部门全方位全领域推动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防控了耕地土壤污染风险,形成了重点工作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态势。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完善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摸底调查方法,掌握使用量的变化情况。对灌区用水进行定期监测,对规模养殖场、大型的水产养殖厂等出水进行监测,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2.推动农业废弃物合理处理。配合生态环境局,严格执行地膜标准,严禁生产和销售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下地膜。持续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行动,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5%以上。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持续在中牟县开展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在惠济区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力争实现全市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5%。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配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以上,杜绝污染耕地。3.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2020年我市先后印发了《郑州市2020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郑办〔2020〕10号)《郑州市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2020年度工作方案》(豫环文〔2020〕25号),严格按照方案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局也始终坚持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一是动态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定期对全市疑似污染地块名单进行了动态更新,全市累计122个疑似污染地块。二是积极督促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2个疑似污染地块的初步调查和43个涉及土壤法规定的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均为未污染。三是落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要求。我市4个污染地块中,1个地块已经完成治理与修复,达到安全利用目标,针对剩余3个污染地块,严格落实了风险管控有关要求。四是组织全市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现场监督检查。生态环境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集中对全市疑似污染地块进行了逐一现场检查,目前,全市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未发现有违规开发现象。五是积极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按照分类管理和评估要求建立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减排评估数据库,完成基础排放量、新增排放量和工程削减量核算的认定,建立涉重金属行业减排评估数据库等工作。做好重金属污染物的总量减排与核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实现“到2020年底,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较2013年下降12%,与2015年相比,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做好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切断涉镉等重金属进入农田的途径,确保粮食安全。
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郑州市农委负责农业污染源普查,历时三年,历经千辛万苦,为农业污染防治工作谋划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同时,郑州市农委也被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表扬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集体。
(二)抓生产环节监管。为推动种植业绿色、高效发展,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郑州市先后实施了可追溯“菜篮子”生产基地、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支持建设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和生物物理防治设施设备,推行统防统治技术措施,不断扩大统防统治面积。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工程,通过节水、减肥、减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几年的发展,项目区基本实现水肥一体化、生物物理防治全覆盖,粮食生产统防统治面积持续提高,化肥利用率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35.85%,利用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生物农药等防治农作物病虫害183.45万亩,农药利用率达40%,肥料利用率40%,化肥施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
(三)抓水产监管。深入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的“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重要部署,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稳步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持续促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积极探索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动物饵料,因地制宜试验推广水产新品种,结合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建立了一批示范推广基地,实现了加快转变水产养殖方式、持续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全力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工作目标。在2020年“五大行动”中,全市推广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池塘底排污尾水处理技术模式、人工湿地尾水处理技术模式等生态养殖模式,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用药、指导规范用药减少用药、加强生产管理减少用药,指导养殖企业采用配合饲料替代鸡肠养殖鮰鱼,引进推广“优鲈二号”等新品种。推进实施水产养殖生产日志制度,统一印制《水产养殖记录本》每年一次发放到养殖户。指导养殖户做好“三项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健全养殖过程信息链,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四)抓畜禽养殖监管。近年来,郑州市农委通过规范畜禽养殖生产经营行为,严格畜禽养殖档案管理,要求养殖场详细记录投入品、检疫、免疫、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可追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市农委建有兽药饲料质量安全检验中心,可检测包括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在内的126个参数,各区县(市)均成立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下一步将持续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驻乳企进行检测,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监测力度,做好生猪屠宰和肉品品质检疫检验工作,保障畜禽产品安全供应。
(五)抓投入品监管。建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1.强化行政许可审查。严格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许可条件审查,对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通过,切实强化源头把控能力。2.强化行政监督检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要求,深入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覆盖生产、经营、使用各个环节,对于存在的问题严格监督整改到位,切实提高企业规范化生产经营水平。3.强化产品监督抽检。认真开展国家、省、市三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等监督抽检工作,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抽查、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监测面尽量做到全覆盖,切实提高流通产品质量管控水平。4.强化执法办案。强化“检打联动、行刑衔接”措施,依法严肃查处违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非法制售农资黑窝点、群众举报的农资案件、网上违规销售农资等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坚决打击农资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行为。5.强化农资管理法规宣传培训。大力开展以《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及配套规章为重点的法规宣传培训,加大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主体的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药依法管理水平。
四、下步工作谋划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管”出来的,更是“产”出来的。2023年,我们与时俱进转变工作思路,从重监管向重生产转变。积极做好与委内各处室的沟通协调工作,积极宣传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教育引导企业自觉落实各项安全规定,从生产环节多下功夫,为群众多提供优质的农产品。
(一)健全监管体系,落实属地责任。在加强基地日常监管的基础上,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大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进一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成果,督导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态管理,有效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和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三年行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民投入品采购、标准化生产、安全用药、规范开具合格证的宣传指导和监管队伍的业务培训,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探索信用体系,强化主体责任。探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引导生产经营者强化主体责任。继续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组织开展指导培训,将承诺达标合格证的开具情况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开证等行为。进一步规范绿色食品认证,严把认证认定准入关,加强生产全过程监管,维护品牌的公信力。
(三)完善检测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评估、监管、应急等工作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做好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基础上,扩大监测品种和项目,并对存在风险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加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倒逼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发挥追溯体系功能。
尊敬的刘余代表,虽然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完善生产主体名录,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加强农产品基地监测,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继续巩固安全县(区)成果,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为保障群众舌尖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以上答复,不知当否?敬请刘余代表指正,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