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3-00082
  •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 政协提案
  • 2023-08-28
  • 2023-08-28
关于加强三方主体产业合作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701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王晓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三方主体产业合作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持续完善产业体系、做优乡村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但正如王委员在提案中指出的,当前我市乡村产业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产业发展小散杂、项目效益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

立足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结合王委员所提建议,下一步围绕推进农业产业振兴,市农委将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做大做优农业产业

2022年,郑州市政府印发了《郑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对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及路径进行了统筹谋划;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印发的《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科学编制农业强市规划,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下一步,市农委将引导各区县(市)以《规划》为指导,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种植、养殖、加工等行业,因地制宜开发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宗类、多样性、专属性特色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同时,以村镇(乡)为载体,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着力提升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一批、提升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农业产业强镇,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壮大一批优势突出、链条融合、效益明显的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二、坚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项目,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近年来,市农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部署,积极谋划实施产业项目,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和动力。2022年,全市组织实施产业项目144个,投入各级财政资金4.43亿元,带动近5000户农户受益。下一步,市农委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落实惠民政策,聚焦种植、养殖、加工、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推动项目建设“往前赶”、“早落地”。同时,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牧场、“菜篮子”工程、绿色食品集群培育工程等项目实施,培育打造一批优质特色高效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基地,发展提升一批链条完备、效益明显的绿色食品集群,从而带动全市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三、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利益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市农委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新培育了银发牧业、四季水产物流港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新培育人人利、豫玉种业等省级龙头企业5家,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8家。这些企业经营稳健、规模较大,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经营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通过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行动,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多方支持的产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最后,感谢王委员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市的“三农”工作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