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3-00045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政协提案
  • 2023-08-31
  • 2023-08-31
关于对加快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增强城市文化自信软实力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082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耿天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增强城市文化自信软实力”的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郑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进行了认真地学习与研究,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工作越来越关注,我们以实现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目的,以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为基础,以项目培育和建章立制为重点,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力度。

1.制定了一部规章。为贯彻落实《非遗法》和《河南省非遗保护条例》,郑州市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历时三年多的时间,于2019年4月1日颁布实施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保护办法》对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人才培养、经费保障、项目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2.编制了一部规划。从2020年7月开始,多次组织专家研讨编制郑州市非遗十四五发展规划,经多方共同努力,2021年9月,市黄河办印发了《黄河流域郑州段非遗保护规划》,对2021到2035年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了做了中长期规划。

3.争取了一个政策。2022年3月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联合制定了《郑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细则(试行)》,我们专门制定了《郑州市非遗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示范性展示馆传习所资金扶持申报条件、申报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4.整理了一套档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非遗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从2019年开始,我们对全市307个项目的基础数据和资料进行了数字化整理,对项目的工艺流程、项目内容进行了拍摄,目前200余个项目已经整理完毕,获得了各县市区和项目单位的好评。

5.完善了四级名录保护体系。我市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已基本建立,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我市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黄帝拜祖祭典、少林功夫、超化吹歌、苌家拳、小相狮舞、登封窑);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7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示范性展馆6个,示范性传习所8个,市级非遗示范性展馆6个,示范性传习所12个,市级非遗研学示范基地8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起点较低。目前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商品转化率较低,尤其与特色化旅游商品的结合上滞后,还没有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园区化发展相结合的示范性基地、龙头企业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主题街区或主题公园等。

2.非遗宣传力度还不够。郑州非遗资源丰富,也不缺乏精品,但推出去的产品或者好的作品还比较少。

3.对非遗资源的研究还不够。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如何把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充分展示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特色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课题。

三、未来工作谋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十四五保护规划,按照中央两办《关于进一加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们下一步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育。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进一步梳理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和存续状况。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碎片,将符合保护条件的项目分别纳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积极培育具有重大保护价值的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水平。强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和认定,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育培训力度,注重从实用技术、技能上下功夫,培养出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

(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力度。坚持传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宣传打造雕刻、古琴斫制、传统髹漆、传统美食、传拓等传统工艺品牌,抓好登封窑、高浮雕拓片、木雕、密玉玉雕、水晶雕刻、梦祥银、岐伯康养基地等一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企业、大中专院校等机构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

(四)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加大对农历二十四节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利用各县市区区位优势,打造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品牌。持续开展黄帝拜祖祭奠、少林功夫文化交流合作,扩大对外文化宣传;继续加大超化吹歌、小相狮舞、苌家拳、登封窑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

(五)夯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郑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继续协调在黄河文化公园、商城遗址公园和具备条件的公园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性展示馆(传习所)评选工作。

(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理清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与黄河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打造黄河生态带建设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展示的主体工程,深入挖掘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历史碎片,丰富城市文化元素,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文化街(区)和主题公园,有序推进非遗景区评选工作。启动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建设成效明显的项目,按照以奖代补的原则给予经费补助。提升登封少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七)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继续抓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加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宣传非遗文化力度;市级以上示范性展示馆(传习所)要经常性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演、学术讲座等活动,向大众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