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3-00050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政协提案
  • 2023-08-31
  • 2023-08-31
关于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151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赵世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精心谋划,创新实干,大力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推进全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游客接待总量为3230.95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267.33亿元,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带动20万人实现就业,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成为了乡村振兴新的突破口。

(一)注重品牌培育,构筑乡村发展“强磁场”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省、市级乡村旅游品牌19类249个,其中包括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3个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5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9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园区,3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30个市级A级景区村庄等,乡村旅游发展的雁阵效应显著。

一是积极培育乡村康养产业。2022年,我局联合市乡村振兴局,先后推荐18家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积极督导、协助创建单位谋划扶持项目,打造不同类别的乡村康养产品,其中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神仙洞村、巩义市小关镇南岭新村成功认定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二是打造A级景区村庄。我局对标浙江杭州,联合市农委,创新编制《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评定标准(试行)》,重点鼓励引导新密、巩义等县(市)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产品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今年1月,我局认定推出首批3A级景区村庄26个、2A级景区村庄4个,促进乡村旅游纵深发展,助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真正实现旅游富民、旅游美村。其中新密市朱家庵村、神仙洞村、楼院村、助泉寺村、龙泉村、黄固寺村被认定为郑州市3A级景区村庄。新密市通过对本地文化基因解码,打造独特乡村文化标识。城关镇投资500多万元,建成高沟村“民俗陈列馆”,依托书法、戏曲文化底蕴打造“郑州市农民书法村”和“中原戏曲第一村”;黄固寺村依托农耕文化,打造农耕文化陈展馆,获得“全国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助泉寺村依托密玉文化,投资近亿元打造“河南密玉小镇”;神仙洞村投资近亿元打造“乡村康养旅游民宿集群”。

(二)鼓励民宿先行,敲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2022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同公安、财政、农业农村、消防救援、卫生健康等13部门印发了《郑州市乡村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做好民宿发展政策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旅游民宿发展内生动力。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等出台相应政策,持续优化民宿发展营商环境,旅游民宿“办证难”问题逐步解决。成立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委员会,积极贯彻旅游民宿国家标准,参与制定河南标准。今年4月,持续推动我市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对标武汉、杭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市财政局制定了《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十条措施》对民宿综合体、集群发展、文旅融合、专业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应奖补政策。特别明确了对乡、村两级的激励,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宿项目落地,高效建设运营。《十条措施》对高水平培育和打造一批郑州本地服务质量好、带动作用好、示范意义好的旅游民宿企业,不断提升郑州市旅游民宿管理和服务水平,助推郑州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是推进精品旅游民宿集群发展。我市旅游民宿发展如火如荼。2021年我市成功举办中国民宿发展大会,签约项目95个,合同金额高达530亿元,涵盖旅游度假区、精品民宿、古镇古街、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等。乡村旅游民宿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持续在巩义、登封、新密、荥阳、新郑等地开展“民宿走县进村”活动。着力开发建设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慢生活、微度假”乡村旅游民宿集群。在全省首批17家五星级民宿和11家四星级民宿中,我市各入围3家,其中中州悦隐·伏羲山会盟山居民宿、中牟青山后民宿、巩义里山明月入围五星级乡村旅游民宿,响水堂民宿、朴业·溱源洞穴民宿、云顶琼琚悬崖轻奢民宿入围河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民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民宿由点到面、从小到大、积少成多,已经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

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诚如赵委员提到的,虽然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文旅产业融合深度不够。乡村休闲文化娱乐设施难以满足游客需求,特别是中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旅游产品缺乏创新性。二是乡村旅游运管人才不足。特别是策划、管理、运营、推广的人才匮乏,难以适应乡村旅游休闲快速发展的需求。三是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个别县市对当地民俗文化、资源认识不足,缺少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无法满足游客对特色旅游产品的需求,导致同质化发展。

三、今后工作的着力点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积极吸取赵委员的建议,发挥乡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联合市农委,依据《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评定标准(试行)》,认定10个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协助推进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二是联合市乡村振兴局,新创建2个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引导全市乡村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三是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县(市、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巩义、新密和中牟等三县市创建试点工作。四是推出4个郑州市休闲康养旅游基地,9个全国乡村旅游首选地,45个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地,着力建设生态更加优美、产业更具活力、文化丰富多彩、特色愈发显著的都市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也愿我们共同携手,共创乡村旅游美好未来,助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