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3-00053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政协提案
  • 2023-08-31
  • 2023-08-31
关于对打造郑州文化IP赋能文旅产业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193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杨梦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郑州文化IP赋能文旅产业的提案》已收非常感谢您对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

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们高度重视,对您所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并与相关部门联系,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能,经研究后,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紧紧围绕郑州“在全国找坐标、在中部求超越、在全省挑大梁”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依托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建设放在十分突出重要的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谋划,统一部署,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近几年,郑州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比如:《郑州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实施意见》、《关于征集文化和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的通知》、《郑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初步形成了财政、税收、国有文化资产管理、资产处置、土地处置、人员分流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工商管理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体系。比如,在财政上,市本级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两亿元。这些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建议,一是郑州构建厚植创作土壤以及助推高峰之作的格局、环境,研究出台繁荣发展郑州文艺的意见和配套规划,实施郑州市文化精品工程,设立文化专项资金,建立优秀选题库,团结服务知名作家,积极培育中青年作家,引导扶持文学精品创作生产,形成文艺创作产业集聚效应。二是搭建集精品文学创作选题规划、业务交流、优秀中青年作家培养、精品出版、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作家聚焦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进行创作,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三是郑州市能够借鉴国内‘城市IP’和‘内容平台’合作的“洛阳模式”,开展城市IP联动引流活动,推动线上流量的线下转化,落地主题酒店、主题街区、沉浸式剧本杀、VR全感电影等项目,创造有故事、有体验、有情感的新旅行方式,从而赋能文旅产业、实现“引客入郑”、拉动文旅消费。”为我们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展示中原文化特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市目前处于建设具有国际商都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阶段,建设与国际商都相匹配的、具有亲和力、影响力、感染力的文化体系,统筹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汇聚民俗文化,对于充分发挥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您所提出的有关建议,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专家咨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有关建议。

一、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机制体制保障。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2023年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我局2023年营商环境专项绩效考核目标任务,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日常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包容普惠创新—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指标的牵头单位,参加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整理并报送上传相关材料,按时汇总报送月报、季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日常工作。及时报送落实国家、省出台的文化旅游类惠企纾困政策情况。

二、强化龙头带动。持续深化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一园三核”文旅空间格局,加快建设黄河国家博物馆、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黄河天下”文化演艺综合体、商代王城遗址保护开发、郑州国家级非遗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高标准推进黄河、大运河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天下文化综合体、商代都城历史文化片区、荥泽古城文旅融合项目、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谋划建设中华历史文化大观苑等一批吸引力、带动力强的郑州特色文旅精品项目,开发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创消费产品,持续提升郑州作为“古都名城”“现代时尚活力之城”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在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简称交易所)在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全力以赴进行筹建。有序展开了交易平台改造、交易软件开发、交易规则修订、交易模式细化、培训教材编写、挂牌项目筛选等筹备工作。为了加强国家试点平台的服务功能,还构建了与知识产权交易运营配套的中介、金融、保险、物流等服务体系。交易所先后与88家中介机构、89家银行业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11家全国知名保险公司和12家物流公司,分别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达的包括:(一)开展专利商标申请权、使用权、所有权交易,(二)积极推行专利产品许可交易新棋式,(三)开展与为识产权交易联动的质押融资新服务,(四)要建立健全相关业务现则和入险防控体系,(五)探素为识产叔价值评估有效棋式,(六)完善技术平台支撑和服务体系保障,积极打造知识产权创新与服务资集散地等7项试点任务,创造了必要条件。

四、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助推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发展。

抓紧编制和实施《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管城回族区老城区传统古民居保护规划》、《管城回族区乡镇传统古民居保护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挖掘商都历史文化资源,推进商都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优化文化旅游发展环境。规划建设旅游快捷交通、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星级厕所、旅游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商都文化旅游集散网络。提升商都历史文化游水平。打造商都历文化广场品牌项目,打造区域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由旅游演艺场馆配套,打造《商都古韵·魅力郑州》实景演出等演艺项目,建设成为郑州旅游总部基地、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旅游服务机构总部。利用商城遗址附近现有场地进行简单修复完善改造,复原一部分商代人民的生活场景,突出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珠宝文化等内容,形成游玩、娱乐、观赏、消费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商都文化广场。经过一个时期的不懈努力,加快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起步区建设,把商都历史文化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

五、激发市场活力。持续扶持本地文旅企业稳步发展。支持建业、银基等龙头企业冲刺国内旅游集团20强和国内旅行社、酒店100强。谋划建设一批吸引力、带动力强的郑州特色文旅精品项目,开发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创消费产品,持续开展郑州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促进文旅消费。

六、加强“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旅主品牌塑造。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文旅主品牌。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化文化理论研究。加快打造“书香郑州”“书画郑州”“文艺郑州”“戏曲郑州”,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加强文化强市建设,让郑州的文化特色、文化形象、文化优势“立”起来,让郑州人心灵充盈、内心丰沛。高质量办好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用好市长论坛国际化平台,增强郑州城市国际化色彩,加快入境旅游市场的复苏。全力办好第七届中国诗歌节、郑州国际街舞大赛、2023年全国图书馆年会等重要文旅品牌活动,进一步擦亮郑州文旅名片。围绕郑州文化、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邀请国内省内大家、名家创作一批“大作、大戏、大剧”,进一步提升郑州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创排豫剧《杜甫·黄河之子》、舞剧《唐宫夜宴》、杂技剧《红旗渠》。

七、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一是培育打造世界级和5A级旅游景区。实施精品景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支持新郑市黄帝故里文化旅游区、新密市伏羲山旅游区、巩义康百万景区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登封市范家门、摘星楼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登封市少林景区,擦亮世界级“金字招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二是持续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支持新密市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惠济区艺茂国际仓休闲街区、荥阳市中森玖巷休闲街区、新郑市西千稼集民俗文化街创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进登封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休闲旅游、工业旅游、考古旅游、冰雪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等“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三是重点发展都市型乡村旅游。以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为抓手,打造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首选地、特色生态乡村旅游体验地、休闲康养旅游基地。认定一批郑州市A级景区村庄,实施乡村旅游宣传推广“六个一”工程。四是积极推进旅游民宿高质发展。研究制定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召开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开展旅游民宿国家标准、河南标准贯标行动。组织开展“民宿管家”和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协调成立郑州市旅游民宿协会。全力支持荥阳黄河夕上、上街方顶驿等民宿项目建设运营。积极推进巩义壹仟米城、阿卡贝拉等民宿集群项目加快建设。力争新增5家四星级(或丙级)以上旅游民宿。五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持续开展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建设行动,打造高素质红色景区讲解员队伍。支持红色资源乡村发展红色旅游,推出大嵩山、伏羲山等一批乡村红色旅游景点和红色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是持续深化研学旅行。充分利用省文旅厅研学奖补资金导向作用,开展郑州研学旅行评选、推广活动。评选推出一批研学旅游基地(营地)、研学旅游线路、研学旅游课程和研学旅游机构。是持续推进交旅融合。推进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配合市交通局做好S312郑州境(新G107至G234段)旅游公路示范工程提质工作。依托全市旅游公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区、停车区、游客驿站、观景台、营地等配套设施。依托郑州东高铁站公交场站,谋划建设郑州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感谢您对郑州市文化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并请您继续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郑州市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