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1609197/2023-00072
  •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政协提案
  • 2023-08-31
  • 2023-08-31
关于对夯实专业人才培养 打造中部文创根据地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594号提案的回复

刘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夯实专业人才培养 打造中部文创根据地的提案”收悉。

您关于“政府文化部门组织、动员文创行业力量在驻郑高校高职高专组织公益培训,择优开展文创业务指导或吸收大学生参与文创开发,打造属于郑州市文创行业的‘子弟兵’,并以此为依托开发郑州特色文创产品”的主张,充分体现了您对郑州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视和关注,展示了您在郑州文创发展研究的专业水

准、熟悉程度以及对文创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和前瞻性研究成果;非常感谢您对郑州文创发展和人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创产业发展,明确了文创产业的主管部门,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文创发展的热情日益高涨,文创产业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截止2022年12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07家,营业收入560.93亿元,其中创意设计服务企业139家,创意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 146.1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收入的 26.05%。但广告服务等传统行业比重偏大,数字内容服务、文化娱乐休闲、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会议展览服务等成长活力强的业态发展相对不足的结构性失衡态势依然存在,特别是伴随文创产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同质化严重、创新乏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们立足现有资源,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依托,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比如,动员组织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与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进行产学研结合的交流研讨,在提升非遗传承人理论修养的同时,与相关学科院系师生一起,围绕非遗工艺传承、设计创新、元素活化等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主动对接郑州部分高职高专推动“非遗”项目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把郑州的民间舞融入舞蹈表演专业、传统音乐融入音乐表演专业、古琴融入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漆器髹饰技艺和木雕技艺融入工艺美术专业、陶瓷烧制技艺融入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装裱技艺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专业;结合不同学院专业特点,探索建立非遗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从行业内聘请专家教授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为非遗项目进行辅导培训,同时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人进入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学院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鼓励引导学院师生参与企业工艺改造升级,注重每个专业对准一个区域、对接一个企业,打造学院与非遗项目的对接平台;如密玉玉雕与河南矿业学院组建了交流培训平台;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送教入企”,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提升麦积花制作技艺、梦祥银等非遗项目的创新设计能力,共同研发推广产品等;多渠道动员局属事业单位技术力量融入文创发展热潮,以郑州地标、中原特产、历史传说、传统工艺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研发;加强与文创企业合作,推出了“唐宫夜宴”周边文创产品链,支持华强方特设立文旅文创研发基地,推动数字技术跨界应用;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有效提升了郑州区域性文创产品研发、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

您在20230594号提案中提出的“郑州市高校及驻郑高职高专院校文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对于化解我市文创产业创新不足、人才匮乏等不利局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值得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在内的业界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针对性研究。鉴于我市文创产业发展牵头部门由市委宣传部主导,我局暂无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为保证人才培养与项目合作的持续性,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统筹指导作用,依托各级文创行业组织,广泛动员各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力量,与驻地高校高职高专相关学科院系一起,围绕开展文创公益培训进高校的模式、频次及后续合作等深层次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和调查研究,为进一步形成和优化既切合实际、又各具特色的,有活力、可持续的产学研合作范式创造有利条件,为郑州文创人才梯队建设、本地文创资源的研发营造良好环境。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