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3-00058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3-09-27
  • 2023-09-27
关于建立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优化配套激励政策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2023030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景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优化配套激励政策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和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一是持续优化企业发展评价。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加强企业经营质量指标运用,参照省级“头雁企业”评价办法,研究制定市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评价管理办法,将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利润总额及增长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遴选一批量的合理增长、质的稳步提升的企业成为省级“头雁”企业、市级“链主”企业,并给予政策支持。优化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2022年,对9642家工业企业进行评价,综合考虑了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将差别化政策运用到政策资金申报、环保等方面。

二是分类施策强化企业服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强化问题解决,建立“13345”工作机制,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完善企业、问题、干部三个数据库,理清惠企政策、工作任务、要素保障三张清单,健全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评奖惩四套机制,强化问题收集、梳理、转办、督办、反馈等5个环节。截至目前,我市共收集企业用地、融资、环保、政策落实、技改、拖欠账款等方面问题13013个,已解决13010个,解决率达99%以上,对经营困难企业开展专项帮扶,解决企业“活下去”问题。强化包联服务,市县两级211个工作组驻企蹲点、指导督促,各级干部下沉一线、贴企服务,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企业服务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县、乡三级助企干部6027名,包联企业16339家,累计走访企业31672家(次),召开座谈会15836场,对企业包联帮扶,解决“活得好”的问题。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明确支持领军型企业(集团),对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进行年度表彰,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出台实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建立“创新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次培育路径,截至2022年底,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791家,其中国家小巨人企业112家,单项冠军企业7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5家,在政策引导层面着力解决企业“活得久”的问题。加大对本土企业家培训力度,联合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举办专题研修班8次,在科技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等方面进行学习,提升企业家战略管理和领导水平,累计参训企业家1500余人次。

三是着力营造创新发展氛围。搭建创新平台,依托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软件所郑州基地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组织烟草行业、煤炭企业、重点企业家新思路新发展等产学研对接会50多场;连续举办8届“院士中原行系列活动”,促进知名院士专家与重点企业深度合作;面向全省征集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对接科研院校技术成果,促成了“钎焊技术绿色化可靠性”“汽车钢板弹簧异响改善”等一批科技成果在郑转化。布置创新场景,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中铁装备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掘进机械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高能级产学研平台,成立了“李刚(电工)”、“吴毅(焊工)”等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好想你、思念食品等企业与陈坚院士、苗明三教授等中国工程院、国内高校专家和高端人才合作;锐杰微科技、云顶服饰等企业与中原工学院、郑州东方技工学校等开展渠道式人才培养、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人才培训,加快应用型人才培育。汇聚创新资源,把引进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作为我市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探索以“外引内培”的方式启动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相继引进了中国科学院过程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中国计量研究院等12个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郑建立创新中心和研究院,持续汇聚高端优势创新资源。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落实各项惠企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