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370/2023-00038
  • 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政协提案
  • 2023-11-15
  • 2023-11-15
关于做好郑州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十五届政协委员会一次会议第20230465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李海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郑州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建议对推动和完善我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参考作用,我局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

一是高位推动,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省自然资源厅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防汛形势研判和工作部署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部署。分管副市长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对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市政府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优化调整了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资源规划局局长、市应急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直各有关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市资源规划局。落实防灾责任,调整更新了全市地灾防治责任人、群测群防员信息;选取专家建立了市县两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市资源规划局还制定了局领导分包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分包责任,每月前往分包县(市)指导开展地灾防治工作。

二是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先后多次组织应急、气象、资源规划等部门进行气象研判,加强各成员单位信息交流和会商沟通,为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会同市委宣传部积极推进预警信息发布,通过郑州发布、头条等渠道推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拓宽了预警发布的覆盖面;联合市教育局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指导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工信局等部门积极推进本领域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强化行业部门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抓牢了以下工作:全面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各区县(市)联系技术单位组织对全市5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威胁财产近15亿元。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导各区县(市)和项目建设单位完成灾后重建安置区、单选址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隐患。扎实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完成了8个区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普查)评价工作。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通过采取排危除险、工程治理、搬迁避险等方式,达到了消除或降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的效果,2023年汛前已核销隐患点158处,为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积极做好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印发《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月活动方案》,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灾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会商研判和预报预警,组织市气象局等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召开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会商会议,提前分析研判,提出重点防范工作建议。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2次(黄色预警31次、橙色预警1次),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郑政钉、微信群等方式发送到各级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并通过门户网站、郑州发布、头条等多渠道向全市推送,拓展预警信息覆盖面。

二、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

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意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综合防灾减灾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完善灾害防治工作和隐患管控、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风险防控“1+4”工作体系,坚决守住地质灾害防治金标准。

一要围绕“如何履好责”完善防治工作体系。修订《郑州市地质灾害防御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和职责,充分运用风险调查评价成果,增加风险区划“一图一表”,提出“风险区”防范要求,提高预案的操作性和实用性。印发《郑州市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全年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时段、区域和对象。建立专家管理和驻守工作制度,明确技术支撑单位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全面加强排查监测、宣传培训和应急处置技术服务。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进一步完善防治工作体系,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分工,各成员单位都要认真履职、严格履责。

二要聚焦“隐患在哪里”完善隐患管控体系。做好汛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429处,其中崩塌322处、滑坡64处、泥石流11处、地面塌陷31处、地裂缝1处。探索“隐患点+风险区”管理模式,按照“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要求,将风险调查评价划定的高风险区作为重点防范区域,比照隐患点管理,落实乡(镇)、村(组)防灾工作责任,明确群测群防员,加强日常巡查排查。对全市切坡建房、西部山区临坡、临沟、临崖等地质条件脆弱的地区要加强日常巡查,扩大地质灾害防范的覆盖面。严格地质灾害隐患的动态管理,针对新发现的隐患点,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确定监测责任人,设立警示标识,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确保隐患防范不失控。按照《河南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管理暂行办法》,对已消除隐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评估、核销,及时更新隐患点台账。

三要抓牢“什么时候发生”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精准预警,主动与市气象局、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对接,修订预警预报制度,优化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将预报预警精度达到乡镇一级,加强与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市)的信息共享。及时组织开展灾害气象风险会商,提前分析研判,针对性提出重点防范工作的意见建议。落实防灾责任,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实行县包乡(镇)、乡(镇)包村工作责任制,严格开展综合治理、汛期巡查、群众转移避险等工作,督促各部门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责,及时调整更新各级防治责任人、群测群防员、技术支撑单位及技术人员信息。推广监测预警设备布设,在巩义市、荥阳市、登封市地质灾害威胁较重区域,选取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测设备,通过推广应用监测预警设备,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和防灾能力。

四要着眼“隐患怎么除”完善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分类实施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和避险搬迁等综合治理措施,对我市西部黄土丘陵因切坡建房带来崩塌灾害威胁的地区,风险高、治理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组织排危除险;对重要人口聚集区、重要基础设施等地区,且难以实施避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通过工程治理消除隐患;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灾威胁严重的居民点,采取避险搬迁方式化解风险,最大程度消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威胁。积极探索防治新路径,按照“宜迁则迁、宜治则治”的原则,将地质灾害防治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修复深度融合,运用系统化思维和市场化手段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参与治理。

五要紧盯“风险如何控”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源头管控,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强化技术支撑,建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完善专家驻守制度,制定技术支撑单位工作方案,协助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演练,承担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救援技术服务,各区县(市)至少有一支地勘专业队伍驻守,全程配合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汛前、汛中和汛后的排查巡查等工作。强化工程活动管控,充分运用风险调查评价成果,指导各区县(市)和建设单位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强化汛期重点部位、关键时段管控,坚持“避险为要”,将避险转移作为当前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制定针对“六类重点区域、五类重点人员”的地质灾害防范避险转移措施,在发布地质灾害橙色及以上预警、巡查排查发现异常时,指导各地组织受威胁群众转移,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强化宣传演练,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防治业务知识培训,指导各区县(市)开展避险演练,提高群众防灾意识,推动全民防灾。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不断提高全市资源规划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