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4-00068
  •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 政协提案
  • 2024-07-22
  • 2024-07-22
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0334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李志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工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此议案对改进我市设施农业生产、指导和规范设施农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接到提案办理件之后,我们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提案涉及问题的有关情况,掌握当前我市设施农业发展状况及有关政策法规,深入研究分析提案所提及建议的落实情况以及未落实原因,做到有的放矢。现就提案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设施农业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有助于推动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从务农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变,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和农业增值空间,对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郑州市设施农业自2009年起,经过一轮快速扩张后,2016年后进入了稳定发展期,目前主要以设施园艺生产为主。2023年,全市拥有设施总面积10.7万亩,其中设施蔬菜8.1万亩(含西甜瓜),占设施总面积的76%;设施水果、花卉2.6万亩,占设施总面积的24%。设施蔬菜包括温室面积1.3万亩,大中棚面积5.5万亩,小拱棚面积1.3万亩。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全市设施蔬菜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区域分布日趋优化,集中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设施档次逐步提高,钢骨架温室、大跨度温室大棚的比例显著提高;夏季设施蔬菜迅速发展;滴喷灌技术、集约化育苗和防虫网、遮阳网应用面积与覆盖亩次均快速增长。随着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的产业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许多设施蔬菜、设施瓜果基地都已成为市民休闲采摘的好去处,大大提高了设施农业附加效益。

近年来,我市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确实如您所讲,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仍有较大差距,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智能化现代化装备落后、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科技创新不足等。

    二、近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多措并举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

为切实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市农委谋划2018-2022年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项目,2018-2022年,四批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面积2.6万亩,总投资2.2亿元。该项目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装备水平,推广绿色生产和循环农业为建设目标,以基础设施提升和生产设施配备为主要内容,确保市场安全有效供应,满足城乡居民对安全、鲜活、优质“菜篮子”产品的美好需求。

其中,2021年郑州市“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被列入郑州市政府重点工作(郑政办[2021]7号),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全部为郑州市财政资金,建设规模6300亩,涉及万滩镇、韩寺镇、黄店镇3个镇、10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日光温室81座、铺设田间生产道路6.28万平方米、新打机井4眼以及埋设灌溉管网、低压配套和排水沟等。

(二)积极抓实农产品产地冷链建设工作  

1.摸清底数,夯实工作基础。开展2023年度冷链设施建设调查摸底工作,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统筹谋划建设工作,开展2023年度冷链设施建设调查摸底工作,上报新密市五个实施主体。通过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抽查等方式密切配合省农业农村厅对我市开展建设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细。

2.督办督导,推动项目建设。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会,传达通报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全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展情况,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涉及冷链项目的四个县市下发督办函,督促项目进展。

 3.加强学习,优化建设效果。组织相关县(市)参加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暨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会线上视频会。

(三)守正创新推动品牌建设工作

1.高效完成品牌申报工作。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年度工作安排,开展2022年度《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评选修订工作,省厅分配郑州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农业企业品牌2个,农产品品牌8个。积极组织开展全市农业品牌建设情况摸底工作,经过市级初审最终报送省厅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农业企业品牌2个,农产品品牌14个。

2.积极参与品牌推介活动。组织5家企业积极参与2023年“智慧岛.智选豫品直播电商节”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等面向全网推介郑州市特色农产品,提升郑州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宽销售渠道。积极对接沟通,组织企业参加铁路12306五一嘉年华展播活动。组织参加2023全国“土特产”评选活动,最终确定一家企业通过省级审核参加全国“土特产”评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东方甄选看河南”文旅直播活动,以直播带货形式推动河南特产上行,助力乡村振兴。

3.深入做好品牌培育工作。参加农业农村部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申报线上培训,筛选我市现有农产品品牌积极参与申报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工作。

4.推进农业品牌数据收集监测工作。为加强农业品牌数据收集监测,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组织开展省级农业品牌目录信息填报工作要求,组织我市现有54家省级知名品牌目录企业开展农业品牌信息系统信息填报工作。

(四)持续稳固发展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我市组织部署2023年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明确培育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销能手技能培训、乡村治理与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三类并进”行动,培育高素质农民2757人。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带头人与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637人,种养加销能手2120人;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育前、育中、育后各环节,设定清单制、备案制、评议制等一系列制度化安排,推动制度化、模块化、精细化管理新格局;三是巩固基础支撑。用好教育、科研和推广资源,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完善“一体多元、优势互补、协同协作”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培育需求。建好用好共享师资队伍和教材课程体系。加强现有强农惠农政策聚合,创设地方支持政策,精准投入定向支撑;四是推动认定开发。严格合规资质审查,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训颁证机构体系建设,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评价、认定、颁证工作同步开展。形成高素质农民培训、扶持、认定、应用耦合系统,更好支持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五是选树推广典型。注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功模式总结推广,组织开展优秀培育模式、优秀师资教材、优秀学员典型挖掘宣传,树立示范标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素质农民发展典型上电视、上网络、上广播、上报纸,展示郑州新时代新农业新风貌,展示郑州新时代新农人新风采。

(五)加快智能化农业发展工作

2022年6月,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郑州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计划方案》将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作为数字乡村全面提升行动的重要内容。市农委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科技在种植养殖领域应用,以数字化转型带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1.结合数字乡村示范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建设“数字田园”,智慧农业物联网平台帮助南屯实现自动浇水、自动施肥、自动采集气象信息、自动采集土壤环境信息等。荥阳市广武镇张庄村建成“数字果园”大数据平台,以数字赋能果园精准管理,配备虫情灯、孢子仪等工具,为分析病虫害提供有效手段,提高张庄村石榴产量和效益。中牟县狼城岗镇北堤村建设“数字田园”、“数字渔场”、“数字菜园”,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北堤村现有蔬菜大棚、锦鲤池、稻鳖混养区进行数字化建设,实现环境精准监测、环境异常报警、实时视频监控、设施智能控制、水肥一体、雾化系统、农产品溯源,为数字乡村特色产业赋能。中牟县万滩镇关家村建有智能烟感、智能气感平台,能够及时发现烟雾异常,提前预测预警,辅助农业生产。

2.推动智能化养殖。加强自动饲喂、圈舍通风温控、自动化除臭等智能化设备在大型养殖场的应用,实现精准上料、精准饲喂和养殖环境智能监控。全市规模化养殖场562个,全部使用了自动饲喂设备和圈舍通风温控,50%安装了自动化除臭智能设备。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全市生鲜乳收购站16家,运输车辆14辆,全部纳入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生产全程可查询。加强规模养殖场智能服务管理。全市在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备案养殖场1228家,每月可检测生猪规模场存出栏情况和生鲜乳生产、收购情况和价格等信息。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利用动物检疫电子平台,可以掌握全市畜禽检疫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预警。

三、针对您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对策和建议”,我们拟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资金支持,拓宽支持渠道

深入研究梳理并用足用活国家、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资金政策和支持措施,统筹中央预算内、中央转移支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用好设施农业贷款贴息奖补政策,充分放大财政资金撬动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具体奖补办法、申报指南由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积极探索设施农业设施设备购置补贴方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美丽牧场、农业产业强镇、休闲农业园区等项目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申报范围。

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设施农业特点设立专属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机具及大棚设施等抵质押贷款;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土地、补贴、保险、担保等领域大数据,发展设施农业供应链金融,为设施农业开发特色金融产品;落实好现有农业保险政策,探索将更多类型、品种的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鼓励承保机构积极探索推出农业设备设施保险产品,延长保险链条;支持按市场化原则开展设施农业再保险;农业信贷担保机构要把设施农业贷款纳入担保范围,落实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探索建立设施农业发展专项基金。

(二)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实施现代种植业提升工程。以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老旧蔬菜设施集中连片改造提升工程;以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抓手,着力推动园区生产方式的优化、产品结构的完善、农机农艺的融合、高产优质模式的推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行动;因地制宜新建一批设施高端、绿色低碳、技术先进、三产融合的都市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围绕补齐设施蔬菜产业短板,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到2030年,改造提升老旧设施2万亩,全市现代设施种植业装备水平显著改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小型园艺机械使用率明显增加,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创建20个设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园区,建设3个百亩都市现代设施种植标准化园区,推广宜机化栽培、绿色低碳、优质高产等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全市设施种植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建设6个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实现育苗全程自动化作业管理,实现环控措施自动调控运行,补齐设施蔬菜产业短板。

二是实施高效节地设施畜牧建设工程。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和完善精准饲喂、自动饮水、电子识别、状态监测、疫病防控等设备及控制系统,实现高效节约养殖;稳步推进生猪家禽立体化设施养殖建设,因地制宜推广高层楼房养猪,推广叠层笼养,建设封闭式蛋鸡、肉鸡圈舍;建设一批肉牛肉羊集约化设施养殖场,重点改造升级以舍饲为主的标准化圈舍,配套自动称重分栏(群)、自动饲喂、通风保温、疫病防控等设施;以节本增效为目标,提升规模养殖场草畜配套比例、资源利用效率和数字化应用水平,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场。到2030年,建设或升级改造完成1个立体多层规模化生猪养殖场、6个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6个肉牛高效集约养殖场、6个肉羊高效集约养殖场和2个现代化奶牛智慧牧场,带动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主要畜禽大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全程设施化。生猪、蛋禽、肉禽产能保持稳定并逐步优化,牛羊产能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建成现代畜牧业强市。

三是实施生态健康设施渔业提升工程。坚持扩产能、调结构、优布局为导向,重点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着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等设施渔业,积极拓展设施渔业绿色养殖空间。加快传统养殖水域设施提档升级,推进设施渔业养殖标准化、工厂化、生态化及池塘养殖智能化设备研发应用;推广漏斗型池塘循环水高效养殖,建设漏斗型圆形池塘配套尾水处理单元,配置鱼粪残饵自动收集装置、净化池、循环泵等;推进工厂化养殖设施建设和装备智能化升级,推广工厂化吊水净化车间建设;推进池塘养殖多功能智能化设备研发应用和池塘生态养殖装备技术及管控系统集成应用,促进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到2030年,建设10个池塘设施渔业养殖场,8个工厂化循环水设施渔业养殖场,带动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4万亩,新增现代工厂化养殖水体约12万立方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智慧高效、绿色安全、保障有力的现代化设施渔业发展格局。

(三)常态开展人才培训,稳步提升农民素质

常态化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紧密衔接农业农村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紧密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立农为业和创新发展现实需求,坚持创新发展能力和联农带动能力“两维”同步提升,针对设计理论教学、交流研讨、观摩研学课程,鼓励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参加培训。组织参加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大赛,聚合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引导农业农村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加强制度设计和流程管理,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事业提质、提能、提效,更好培育“以农为本、立农为业、联农共富”的乡村人才,更好支撑服务乡村振兴。

(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将重点谋划郑州市农业农村智慧大脑项目,强力推进郑州市农作物种子质量鉴定基地优化提升工程项目,同时抓好郑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郑州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等5个续建项目,以项目建设助力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将依托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和郑州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从学科门类、仪器设备、创新激励、保障管理、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升设施农业科技创新的软硬件实力,打造集设施农业科技研发、技术转化应用等为一体的设施农业科研实验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构建“1+1+N”信息体系,即1套数据标准、1个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N个应用系统,加强全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同时,依托全市共享交换平台,建立数据双向更新机制。

以上答复,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