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963/2024-00084
  • 郑州市农业农村局
  • 政协提案
  • 2024-07-25
  • 2024-07-25
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1019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杜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守正创新”方面

郑州市高度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一是加强物质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乡村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为此,郑州市制定出台《美丽乡村建设导则》,明确提出“生态保护,环境优先”“传承文化,塑造风貌”等建设原则,强调要尊重山水格局现状,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要重视对郑州地域文化和乡土的保护、发掘与传承。目前,已在东部平原打造了一批田园美丽田园村,在西部丘陵山区打造了一批山水风貌村,使乡村物质文化资源得到有力挖掘和保护利用。同时,积极推进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全市累计申报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1个、省级4个)、中国传统村落1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乡村在民族文化、传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特色资源。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开展涉农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调查,经初步统计,全市共有涉农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4项、省级和市级非遗70余项。同时,持续强化农耕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利用,新密超化吹歌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一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今年又择优向省厅遴选推荐荥阳柿霜糖等4项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薪火相传·优秀农耕文化展示”。

二、关于“立足乡村文化优势,培育特色品牌”方面

近年来,郑州市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特色乡村文化资源宝库,助力乡村文化品牌建设。一是依托乡村文化遗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产业。例如,市级财政先后为新郑市裴李岗村投入资金2100万元,以“万年裴李岗·农耕起源地”为主线,大力打造历史文化名村,建成饮食文化伙房、民宿、研学中心、耕读书屋等10处大小景观,并从2024年开始,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举办农耕文化节,旨在传承农耕文化,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二是依托民俗节庆,培育特色活动品牌。连续举办6届农民丰收节,鼓励支持县(市)推出体现农耕农趣农味、农风农乐农情的丰收节庆活动,指导各地挖掘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农业文化遗产等独特价值,发挥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效用,组织开展沉浸式、融入式休闲节日活动,形成了新郑“枣乡风情游”、荥阳“河阴石榴节”等一批知名的农事节会活动。三是学习借鉴贵州省台江县“村BA”、榕江县“村超”等IP创建成功案例,打造文化IP。2023年在中牟县狼城岗镇全店村举办郑州市“村BA”,全市16个区县(市)的代表队参赛。比赛中,一些非遗项目进行展演,给现场观众别样的视听感受,比如舞狮、青谷堆大鼓、黄店麒麟舞、黄河打硪号子等登台亮相。比赛期间,到场观赛的参与人数累计超2万,收看网络直播人数破100万,有力宣传了农耕文化,打造了文化IP。

三、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旅游”方面

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挖掘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传承中原民俗文化,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圈。一是制定政策,大力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先后制定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郑州市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细则(试行)》《郑州市乡村 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并明确了有关财政扶持奖励政策。二是扎实稳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下设13个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多部门,加快推动农村道路、供水保障、电网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不断推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提质升级,努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4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5%,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初步实现全域农村“净、绿、亮、美”,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基础。三是建设和美乡村示范村,有力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以来,郑州市以城乡融合为导向、发展产业为核心、提升风貌为基础、培育文化为内涵、做好运营为手段,按照“生态宜居环境美、产业兴旺生活美、稳定安宁和谐美”的标准,在全省率先开展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带动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和美乡村示范村67个,打造精品休闲旅游线路7条,建成精品民宿287家,沿黄美丽乡村旅游带、环嵩山组团、长寿山组团、伏羲山组团“一带三组团”基本形成,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超11亿元。四是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特色资源保护、城乡融合发展良性互促。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5家,推出了“过大年度假线路”“春季踏青线路”“挖野菜、赏美景、品春味”“五一畅游郑州主题线路”“暑假游主题线路--消暑篇、亲子篇”“金秋休闲观光精品线路推介”“中秋国庆休闲度假线路”等一系列旅游路线,引领市民走进乡村、寻梦田园。2023年,郑州市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次14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52%,年营业收入10.75亿元,同比增长22.95%。

四、关于“汇聚各方智慧力量,激发内生动力”方面

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各类文化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制定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出台《郑州市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计划》《郑州市乡村文化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指出要“协调组织本地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定期展示、传授技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开展民间艺人职称评审。依托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活动,鼓励引进乡村旅游专业运营实体,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鼓励以乡镇、村为单位自行举办节日晚会或群众文化巡演活动。推动文化人才下乡服务,完善文化人才扶持政策。组织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师生、体育科研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吸引广大人才。市农业农村局、人社局、工商联等9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广大人才返乡入乡参与乡村建设的若干措施》,支持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参与乡村文化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各方人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培育文化队伍,增强内生动力。目前,全市2900余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均配备1名(含)以上文化管理专员,为我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注入新力量。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寻找村宝”“志愿者下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绿城春雨行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动员多个专业文化工作者进到乡村基层,开展文艺培训、发掘文化能人的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基层的文化生活,还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基层文艺队伍。

下一步,郑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充分结合自身职能,认真做好乡村文化建设,激发乡村文化振兴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在编制农业强市、和美乡村建设村庄规划等各项规划时,充分结合我市农业文化资源实际情况,将农业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和利用纳入规划。同时,每年将文化振兴有关工作纳入市级“三农”一号文件,压实工作职责。二是强化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主动联合宣传、文旅等部门,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重点开展“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送文化下乡等活动,指导开展农民摄影、书画、戏曲创作等文化活动和“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乡村文化魅力和吸引力。四是强化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申报第八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第三批河南省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增强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支持各地将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