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00/2024-00181
  •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协提案,提案
  • 2024-06-16
  • 2024-06-16
关于促进我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0900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陈晓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结合郑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我们从对服务业发展的提升思路方面对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服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我们将从供需两端发力,厚植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服务业提质增效、数字赋能、融合发展、体制创新、开放合作等重点领域,着力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助力郑州打造国际化区域服务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一、瞄准提质增效,强化服务业支撑功能。

着力提升服务业创新服务、要素集聚、资源配置、枢纽辐射、开放高地和人文辐射功能,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强化产业创新功能。大力发展服务业“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面增强服务业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引领、示范、带动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加快创新升级发展。强化要素集聚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支持金融资本集聚,加快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推动各类要素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全面优化要素集聚环境,提升服务业集聚高端要素的功能,推动郑州产业创新升级。强化资源配置功能。以提高郑州在中部乃至全国经济活动影响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为取向,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在金融资产、碳减排、知识产权、大数据等领域,重点打造一批全国性和区域性资源要素交易平台,构建全国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强化枢纽辐射功能。依托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巩固提升国家“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功能基础上,着力塑造“创新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新优势,形成国家中心城市的新支撑。强化开放带动功能。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深化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合作,谋划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综合试验区;实施“中欧班列(中豫号)+”建设工程,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办好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建设国内一流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强化人文凝聚功能。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建设“创意郑州”文化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

二、突出数字赋能,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以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导向,以数字共享整合服务业要素资源、以数字互联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以数字应用重构服务业价值体系,着力培育服务业发展新优势。以数字共享整合服务业要素资源。持续提升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郑州分所、浙江大学中原研究院、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创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河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域冠军企业,推动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建设,打造中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积极推动人才汇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持续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着力引进一批数字领域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数字互联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做大做强大数据核心产业,加快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国际智能终端大数据产业园、郑东新区智慧岛、白沙园区大数据产业园、郑州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园区;依托重点园区着力推动工业、精准农业、交通物流、电子政务、惠民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围绕安全芯片、安全智能终端、信息安全服务等领域,推动信息安全产业集聚发展。以数字应用重构服务业价值体系,推进服务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三、推进跨界融合,创造服务业发展新供给。

以产业升级需求和消费升级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相互赋能,强化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推进郑州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制造业“双创”平台,促进服务、制造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推进服务型制造,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现代物流协作平台、企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等服务平台,探索众包服务、供应链协同等“智造”新模式,推进郑州制造企业向“无生产线”工厂和“无工厂”制造商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围绕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传感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需求,全力补齐专业化生产服务短板,拓展衍生价值链,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支撑,为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和全产业链掌控能力提供坚实服务保障。推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鼓励发展面向农村、农业的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营销服务、物流服务、旅游服务等服务业,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建设面向农业的科技资讯、信息服务、装备服务等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创新发展。推进服务业内部行业融合。坚持“文化+商业+旅游+会展”多元驱动,推进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化区域商务会展名城、国际化区域现代商贸中心建设;围绕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商贸与物流、金融、科技等产业融合。

四、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新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要素流动自由、供给主体多元的良好氛围,着力释放服务业发展新活力。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市场制度,探索便利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等新型服务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特色服务出口产业。加快转变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进审批标准化,推动形成门槛有效降低、规则平等透明、竞争公平充分的服务市场。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市场化创新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创新创业发展空间,积极搭建新型孵化平台,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业的同时,培育更多新兴服务业态。完善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功能,加快适应创新创业需求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本链的有效融合,促进金融产品供给、服务模式和融资体系全面创新。

五、扩大开放合作,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

以全方位开放为引领,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着力打造黄河流域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示范作用,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以打造“双循环”生产服务中心和“双循环”生活消费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扩大信息产品消费规模;依托口岸和跨境电商资源,打造全国领先的国际高端消费品集聚中心;探索“消费+登机预办”一体化试点,加快形成内陆免税购物新高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承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带动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服务出口;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发展五大战略,提升郑州服务业开放发展的能级和空间。推进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加强与西安、洛阳等城市在服务外包、技术研发、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在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联合与协作;谋划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合作机制;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加强城市群之间分工协作,扩大要素流动。率先建设黄河流域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为郑州率先建设黄河流域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发挥郑州在服务业改革创新中的先行示范作用,提升郑州在全省服务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力。深化郑州都市圈服务业合作,推动生活服务同城化。


2024年6月16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