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100/2024-00192
  •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政协提案,提案
  • 2024-08-31
  • 2024-08-31
关于当前环保行业现状及对策的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0878号提案的回复

尊敬的徐国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当前环保行业现状及对策”的提案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发展环保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郑州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一、健全政策体系

近年来,郑州市先后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和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出台了《郑州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郑州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二、强化产业支撑

我市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一是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达到760余家。其中以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环保装备制造企业95家,以城发环境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污染治理企业65家,以河南福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资源循环利用企业116家。二是加强先进技术装备研发。鼓励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各类能效试点和示范项目。目前,我市在水污染监测、污水污泥处置、净水剂等领域储备了一批先进技术,部分技术通过科技部的评价鉴定,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利用。

三、完善回收网络

一是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及全量处置体系。目前,全市垃圾分类设施覆盖9079个小区,覆盖率达到99%以上;全市每年产生约400万吨生活垃圾,100%实现无害化处理;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4座,设置厨余垃圾收运路线97条,实现城市建成区全覆盖;建立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置“三联单”管理制度,实现污泥100%无害化处理;投入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可回收物等各类收运车辆4078台,建成区(县)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11座,6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二是打造“两网融合”回收体系。结合“无废城市”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两项示范建设,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两网融合”,建立“点、站、场、中心、末端处置企业”五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置体系,实现再生资源管理循环畅通。三是打造标准化、绿色化中转站点。结合绿色分拣中心建设,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品收购站无证经营”等顽症痼疾。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专项整治工作台账管理的回收中转站共计1822处,完成整治1694处,整体整治率达到93%。四是打造再生水高效利用的“郑州模式”。202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约4.1亿吨,利用率约50.8%,已建成三环、四环及供水专线等再生水管网约370公里,结合三环再生水干管沿线建设智能取水栓24座,开发再生水清洁能源供冷供热面积约350万平方米。已投运大型污水处理厂7座,设计处理能力240万吨/日,通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优化工艺调控、增加运营投入等措施,目前实际出水水质优于贾鲁河标准,COD、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年均值达到河流地表Ⅳ类水体标准,为郑州市排水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建成污泥处理厂5座,设计处理能力2600吨/日,2023年累计处理污泥65.27万吨。

四、下步打算

尽管我市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问题,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处置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点建设不规范,现有处置设施及工艺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互联网+”等创新模式普及率低等。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越来越讲究高效便捷,而在道路上进行清扫作业的车辆对速度有严格的限制,且只能在一定区域内活动,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对效率的要求,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二者融合的可能性较低。

下一步,我市将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以建设“无废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重点城市为契机,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宜居生态环境。

再次感谢徐国强委员,希望继续关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24年8月31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