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发展乡村微度假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0287号提案的回复
民建郑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乡村微度假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以“建设河南省休闲农业先行区,服务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目标,通过科学规划、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圈,掀起了乡村微度假、县域旅游的发展热潮。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乡村康养旅游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促进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加强品牌创建。截至2023年,我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45家;创建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8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61个,省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5个,省级四星级以上旅游民宿7家;创建市级农业科普研学实践基地24个。参照3A级景区标准,建成67个城乡融合、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精品村、14个省级康养旅游示范村。沿黄美丽乡村旅游带、环嵩山组团、长寿山组团、伏羲山组团“一带三组团”基本成型,形成了和美乡村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互促共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培育了新郑“枣乡风情游”、二七“樱桃节”、荥阳“河阴石榴节”等一批知名的农事节会活动,打造了“一山、一河、一体验”——“嵩山休闲养生游”、“黄河风光揽胜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等 3 条休闲农业精品主题线路。全市70%以上的户外教育培训、85%以上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培训、90%以上的自然教育、亲子游等活动都集中在乡村。周末假日,“走进乡村、寻梦田园”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休闲选择和生活方式。
但正如提案中所提到的,我市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顶层设计欠缺、服务标准不高、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我们计划从以下四个方面共同发力,努力构建乡村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乡村旅游规划布局
目前,郑州市农业农村局正在牵头编制《郑州市加快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规划》,规划中重要的一节即为“加快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具体计划从“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进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推进康养旅游及民宿产业快速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要求,从而针对性引导各区县(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同时,抢抓农业强省建设机遇,发挥郑州省会城市资源优势,计划在省农业农村厅支持下,全力打造中牟高效农业、金水现代农业、荥阳现代种业、登封休闲农业等四个引领示范片区,点面结合、示范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争取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即将启动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摸清乡村旅游资源底数,建立乡村旅游资源数据库。下一步,将结合旅游普查情况,编制《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新时代发展需要和市场特征,提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整体思路及目标定位,科学谋划重点项目、文旅产品、线路业态,着力健全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多方面立体化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潜力和价值,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加快构建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
二、坚持品牌打造,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应
一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工程。以品牌创建工作为抓手,继续开展农业农业村部组织的休闲农业重点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点创建活动,打造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基地、农事研学基地、康养基地等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
二是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高标准推进10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强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村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着力打造功能互补、结构合理、辐射周边的特色片区组团。更加注重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和“美丽田园”建设,更加注重发展“美丽经济”,在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深度服务上下功夫。同时,对已基本成型的“一带三组团”发展格局进行巩固提升,鼓励打破单个村庄界线,加强优势资源重组优化,做好67个已建成和美乡村的后期运营,实现优势互补、区域运营、抱团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设一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示范效应、“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三是文化赋能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各区县(市)复兴弘扬民俗文化、医养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传统文化精华,创新转化农事体验、传统体育、非遗展示等民俗民艺以及药食同源项目,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体验。深入挖掘豫西抗日基地等红色资源和红色故事,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积极引导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农耕文化、乡贤文化与乡村旅游等充分融合,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市民微度假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四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依托新郑大枣、中牟大白蒜、荥阳河阴石榴、登封芥丝等原生、原汁、原味乡村特产及剪纸、香包、泥塑、木板年画等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农特产品、非遗产品向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和养生保健品转化。持续更新“郑品好物”“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产品名录并定期开展乡村好物展示展销活动。加大乡村营养膳食餐饮系列产品研发,强化郑品美食宣传。到2025年,形成10个“郑品好物”产品主品牌,30个地域文化特色的系列子产品,推介5条乡村旅游美食精品线路。
三、持续加强投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一是加强资金支持。充分利用8亿元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等专项资金,引导各县(市)继续深挖当地红色、农耕、黄河等文化、旅游、生态资源,实施一批乡村旅游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民宿、游客服务设施项目,持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二是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继续实施“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工程,创新“线上+线下”“乡村+城市”展演机制,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推动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继续联合市交通旅游集散中心,增设更多的乡村文旅专线,提升乡村旅游公共设施,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
三是持续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推动乡村休闲旅游智能化平台建设,完善乡村休闲旅游通讯设施配套,拓展农事生产智能化管理、返乡农民工创业信息、农村管理人才培训、网上预订支付、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等功能,促进乡村休闲旅游智慧化、便捷化。在和美乡村、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点等打造一批智慧文旅试点。
四、强化管理服务,为乡村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持续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市旅游整体营销计划,进一步拓宽宣传营销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拓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利用郑州文旅官方抖音号、视频号、微信、微博、大象新闻等新媒体平台以及各区县(市)文旅媒体宣传平台,构建郑州乡村文旅宣传矩阵,为郑州乡村文旅产品服务宣传引流。统筹策划一批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加大消费场景的建设与培育,增加乡村消费市场活力。
二是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参与农业农村部举办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活动,提升郑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全国行业领域的影响力。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使用“走进乡村 寻梦田园”“郑在乡约”公共品牌,打造“春赏花、夏消暑、秋采摘、冬年庆”四季主题活动,力争做到季季有高潮,月月有亮点,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转变服务方式。树立“店小二”意识,运用大数据、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行业方面技能培训、观摩交流、农事节会等公益服务。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训、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农村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引导经营主体转变思路、开阔眼界、提升服务,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充分挖掘农村乡土人才,建立乡村人才资源库,让致富带头人、乡村建筑师、非遗传承人等能工巧匠,带动农村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四是破解用地难题。引导各县(市)积极开展村庄整治和土地整理,引导经营主体转变思想观念,通过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和村集体、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接待和活动场所。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调研,探索以“点状供地”的方式满足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用地需求。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长期以来对乡村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在今后工作中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