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2266/2024-00171
  • 郑州市教育局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建议,提案
  • 2024-09-27
  • 2024-09-27
关于在我市推行中小学校车接送服务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2024031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朱蕾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推行中小学校车接送服务的提案”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实施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提升工程

针对您提出的“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早晚上下学高峰时段,学校附近马路两侧变成停车场,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扎堆,占道、抢道现象频发,导致学校周边道路严重交通堵塞,影响正常交通秩序。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问题。因公共交通乘坐人员构成复杂,私家车无处停放造成学生在马路、车辆之间穿梭,非机动车违规带人等,导致学生上下学出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建议。

配合公安机关推动规范、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设施,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共同维护学生安全上下学。

(一)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设施

我局与市公安局密切配合,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8部分:学校区域》(GB5768.8)和《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GA/T1215)等标准规范,在学校出入口周边不少于150米范围内的道路设置机动车30公里/小时(或以下)限速标志、注意儿童标志及“学校区域”等辅助标志,根据实际需要规范设置减速丘、减速震荡标线等物理减速设施。根据道路宽度、交通构成等实际情况,在对向机动车道之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分隔设施。根据学校门口道路情况和上下学时间,科学设置禁止长时间停车、禁止鸣笛、禁止掉头的范围和时间,完善相应交通标志标线。合理规划设置校车专用停车位和相应标志标线,避免与其他车辆发生冲突。学校周边是公路的,要推动增加警示设施、照明设施,以提高夜间、雾天等不良天气下的视认性。完善学校周边监控设备建设,加大对闯红灯、超速、违法掉头、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步行入学安全通道

我局与市公安局、城管局等部门积极沟通,推进学校附近公共停车场或临时停车位对学生家长开放。同时配合公安局、城管局,结合校园周边人行道建设情况,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两侧不少于30米的人行道范围内,通过隔离护栏或其他分隔设施设置全封闭的护学通道,确保学生步行出入学校安全。推动加强学校周边人行道建设,保障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和安全性,防止出现无故中断、高差过大、连接不畅等影响学生步行安全的情况。科学合理设置行人过街设施,采用人行横道标线、人行横道标志及其他设施共同清晰界定过街区域,结合道路宽度及学校规模、上下学时段行人过街需求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宽度。推广设置安全岛、行人驻足区等二次过街安全设施和行人信号灯,学校门口连接道路为城市主干道或国省道的,要共同推动设置立体过街设施。

(三)强化学校管理,优化周边道路交通组织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校一策”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综合采取错峰上下学、单向交通、远端停车、诱导途经车辆绕行、临时限行等措施,缓解上下学时段接送学生车辆集中通行和停放压力。一是因地制宜在学校门口设置专用接送车道,引导接送车辆即停即走;二是有条件的可在学校周边道路开展分时交通管制,实施机动车单向交通组织或限时禁行管控,划定学校周边无车区,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对学生通行的影响;三是鼓励新建、改建学校建设地下停车接送系统,分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隔绝社会车辆和人员干扰;四是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接送学生较多的学校,要因地制宜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引导车辆有序停放;五是学校师生的自行车要停放在校内;六是实施错时上下学;七是节假日、周末等接送学生高峰时间应允许车辆进入校内运动场等空地;八是规范发展专用校车,鼓励发展定制公交,便利学生安全上下学。

(四)强化学校门口安全管理

我局联合公安、卫生、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对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的滚动排查,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加油站等重点部位,网吧、游戏厅、小饭店、小商店、快捷酒店等重点场所开展清理整治,清理散乱摊位,有力净化校园周边治安、交通秩序环境。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及时更新和完善学校周边交通路段的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减速带、人行横道等设施,学校门口要设置缓冲区且合理设置阻车桩,施划网状线。学校门口缓冲区与道路交界处,有条件的要增设升降柱、隔离墩、移动拒马等防冲撞设施,保障人流聚集和消散时的安全顺畅。学校门口与公路连接的,要增设路侧防护、加宽路肩或设置路侧净区,增强学校出入口的可视性与安全性。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优化调整出入口位置,减少在城市主次干路和国省干线公路的开口,降低交通安全风险。统筹推进通往学校主要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全方位提升学生上下学安全水平。

(五)推广“校家警”常态化护学模式

持续优化完善公安民辅警、学校安保人员、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的“护学岗”机制,严格落实“高峰勤务”制度,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打造学校周边“安全区”。加强对护学队伍的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共同做好上下学时段护学工作,引导和护送学生有序通行、安全过街。

二、广泛调研宣传,推广校园公交

针对您提出的“成立由市教育局、公安局、发展改革委、交通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项目组开展调研,参考其他省市地区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市实际,研究制定适合我市的校车接送服务实施方案。将“校车接送服务”纳入民生实事工程,加大推进力度。选择交通问题突出的行政区为试点,由市教育局协同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统一部署,科学规划设置路线和接送站点,在试点区和学校试行校车接送服务,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以备后续全市推广”的建议,积极配合交管等相关部门,推广校园公交出行举措。立足本地区、本学校实际需求,广泛开展中小学校园公交出行需求调查,科学集约设置停车位和标志标线,协同制定“一校一策”管理服务模式,带动校园周边综合环境整治,打造学生方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公共交通民心工程。同时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协同为学生提供“校门对家门”的个性化、智慧化定制公交服务,方便学生群体出行、缓解交通拥堵。

目前,以巩义市教育局联合巩义市交通局为试点,探索开设定制公交专线接送学生上下学服务相关工作,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巩义市公交公司下属城乡公交公司面向社会群体推出了“定制公交”业务,在每周针对家住乡镇在市区高中上学的学生推出校园定制公交车,解决乡镇学生离返校问题。校园定制公交以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为试点,已经推广到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巩义市江南实验学校,5家客运公司75辆城乡客运车,开通15条定制线路。

三、实施校园内部区域交通安全提升工程

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要落实好校园内部的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校内车辆和人员日常管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和安全检查,督促学校落实校内安全防范要求。公安机关要发挥专业化优势,指导学校合理规划校内车辆、人员活动区域和交通流线,提升校内交通安全水平。

(一)实施校内人车分离管理

学生步行出入口与机动车出入口应在空间或时间上分开设置,学生通勤集中时段所使用的校门、主要步行通道要禁止所有机动车通行。校园内部尽可能合理规划功能分区,根据实际情况将步行通道与车行道路分开设置,使学生活动区域与机动车通行、停放区域实现空间分离。具备条件的,根据师生日常活动、学习、办公的主要交通流线,在功能区进出口设置隔离墩、隔离护栏、阻车桩等物理隔离设施,禁止机动车驶入。不具备物理隔离条件的,原则上不要在校园内停放机动车,可结合周边道路实际施划临时停车泊位。

(二)规范校内车辆通行管理

按照功能分区及校内车辆通行需求,分类实施车辆单行、禁行、限行管理。教学区、学生活动区的道路除非必要、应急外,应全部设为禁行道路,禁止机动车通行、停放,禁止无人配送车辆进入,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应推行。办公区、生活保障区确有车辆通行需求的道路应设置为限行道路,实施限时、限速管理,通行时间不得与学生活动时间重叠,通行速度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服务保障、公务接待等校外车辆进入校园的,应提前向学校申请登记,在指定时段从指定校门入校,按照指定路线通行,在指定区域停放,禁止未经登记的车辆进入校园。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入智能化车辆管理和监控系统,对教职员工车辆、服务保障车辆、外来车辆分类管理,规范、细化通行权限。

(三)优化校园内部交通组织

校内步行通道应与各建筑出入口紧密衔接,构成安全、方便的步行网络。校内机动车通行路径应专门设置,实行人车分离,避免穿越教学区、运动区等学生集中的区域。优化学校内部停车区域规划,与学校机动车出入口一体设计,减少机动车在学校内穿梭。对于有学生骑自行车前往学校、有停放需求的中学,要根据自行车停放需求设置相应的停放区域。学校要结合校内车辆管理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守法出行,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道路,未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16周岁以上也尽量不骑行电动自行车。

(四)加强校内交通秩序管理

结合校园值班巡逻,加强校内车辆通行秩序管理,及时发现制止校内超速行驶、违反校内规定通行、不在指定地点停车、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和安全头盔等行为。教育引导学校职工和学生守法出行。上下学、上下课学生出行集中时段,安排专门的安保人员或教职员工负责检查,禁止车辆在教学、运动等人员密集活动区域通行,提示提醒学生进入车辆通行、停放区域注意安全。加大对校内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惩戒力度,对严重违反校内交通管理规定的驾驶人,建立“黑名单”制度,视情采取限制驾驶车辆进出校园等惩戒措施。

(五)加强校内人员交通安全培训

加强对教职员工、服务保障人员的交通安全培训,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加强驾驶视线盲区、学校区域安全驾驶等培训,强化车辆起步、慢行礼让、风险识别与防范等安全意识培养。加强校内人员交通安全提示,结合学生出行规律、季节和天气特征因素,充分利用校内宣传平台,教育引导学校职工和学生守法出行,及时推送出行安全风险预警、安全防护要点、校内路径诱导等各类提示信息。

四、实施学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工程

结合郑州市公安局、郑州市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和《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交通安全管理。指导学校结合教学安排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提升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一)完善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内容

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生活环境、学生的出行方式特征、活动风险场景及受教认知能力,构建覆盖未成年人全年龄结构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内容,有机融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安全教育内容,鼓励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组织修订《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版)涉及交通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设置交通安全专题教育资源栏目,上传教学资源、教案、课件,为全国中小学校自主开展专题课程提供教学支持。

(二)提升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师资水平

围绕交通安全主题学科教育融合课、交通安全主题少先队活动课和交通安全教育社会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组织开展分学龄交通安全主题课程制作、示范、推广,提升中小学教师组织开展交通安全素质教育的教研潜力,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分龄化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组织开展师资团队专题、专项培训,挖掘和培育交通安全教育的优秀师资力量、提升交通安全教学能力。

(三)深化交通安全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

每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秋季开学前,共同部署全国中小学校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知危险会避险”交通安全体验课。开学后、放假前,集中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用好“六一”国际儿童节、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关键日期节点,深化警校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的规模与声势,提升学生交通安全避险能力,培养学生交通安全出行文明意识。

(四)丰富拓展校园交通安全教育方式

针对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着力构建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启发式的交通安全教育实践基地,鼓励研发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体验产品,不断提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兴趣,拓展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生交通安全风险识别意识和避险能力。

2024年9月27日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