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民进郑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郑州市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方面研究的提案”收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激励措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推动产学研走深走实
一是谋划建设郑州科创一体化服务平台。为破除创新主体信息沟通壁垒,市科技局在郑州市技术交易市场1.0版本推动成果转化的基础上,正在谋划建设科创一体化服务平台,助力产学研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升级到2.0版本,目前正在设计平台页面及板块结构,打通信息堵点,全方位搭建科技资源共享桥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企业可以通过平台随时发布技术、人才、融资需求,高校院所可以分领域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能力供给,并通过平台服务机构实现评估评价、科技金融、法律及科技咨询等全流程一体化科技服务,为技术供需双方实现足不出户、信息全通的互助式服务,赋能产业创新,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推动郑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试点。为谋划郑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市科技局牵头起草了《郑州市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首批已遴选19家试点单位作为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新型载体,协同启动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更好发掘早期科技成果的潜在商业价值,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移转化,赋能重点产业链提质升级。三是组织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专场对接活动。发挥政府牵线引导作用,组织一流大学研究院、政府签约类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发布与成果交流专场活动,促进优势创新资源与企业技术需求匹配对接,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作为首个发布单位,已于7月下旬围绕“智能科技与数据技术”领域开展对接交流活动,其他研究院将陆续分批次组织实施。同时,市科技局面向以上高能级平台及高校院所征集了140项科技成果,已在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公开发布。结合市工信局面向企业征集的129项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市科技局向郑州市16家一流大学研究院、政府签约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推送,促进企业技术攻关需求与高校院所精准有效对接。
(二)加大政策激励力度
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到2026年,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90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0 家。激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郑州市首次及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万元奖补。二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组织开展“揭榜挂帅”研发专项,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单个项目财政支持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组织开展场景应用创新专项,开展前沿应用技术实验验证与迭代创新,单个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三是开展成果及转移转化资助。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给予1000万元配套奖励,对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参与完成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配套奖励;鼓励各类创新主体转移转化科技成果,进行技术合同登记,依据上年度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最高给予50万元补助,对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给予100万元一次性补助。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一)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一是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工作专班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发布关于组建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并征集专家的通知,面向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高等院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单位,征集数字化转型专家,目前已征集50名专家,组建了专家指导组,帮助试点企业及时解决数字化过程中的难题和痛点,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三是制定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郑政办〔2024〕10号),明确试点城市四项推进原则、十二项工作目标、十二项重点任务、十项奖补资金、以及五大保障措施。到2025年,计划完成44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改造,培育数字化服务商30家以上,打造“小快轻准”解决方案数量80个以上等,并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工作。
(二)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2023年9月郑州市成功获批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一是围绕新型高端装备、新型耐火材料、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铝基新材料四个细分行业,市工信局面向全国公开遴选征集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商14家、专业服务商100家、第一批试点企业152家。二是建设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形成“1+N”数字化改造服务平台体系,提供转型咨询、解决方案、供需对接、场景案例、线上培训等一揽子服务;打造数字化转型案例展厅,为试点企业提供转型路径规划、技术辅导、案例推介等智力服务,并逐步向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拓展。三是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学习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理念和经验;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行业专家组成智库资源,免费向企业和社会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分享,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舆论生态环境。
三、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
(一)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一是在原“黄河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各相关部门围绕“郑聚英才计划”制定了“1+N”的配套政策,如“一事一议”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补助,引进全球顶尖科研人才政策;针对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分别给予最高2000万、1000万元项目资助,加速集聚一流领军人才政策;对以项目形式引进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和团队,给予用人主体最高60万元资助政策等。二是建设高能级人才平台载体,打造人才建设发展引领区,全力推进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平台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三是建设宜居宜业人才生态,对在郑工作的省市A、B、C、D类高层次人才首次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分别给予不超过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筹集40万套(间)人才公寓,建立统一运营管理系统,打造环境温馨、功能齐全的“人才之家”。
(二)畅通人才流动渠道
一是建立人才快速认定机制,推行高层次人才认定“常态化+承诺制+容缺办”,实行快审快批、限时认定,人才到岗后直接兑现服务保障待遇,满足相关资格条件后兑现奖励资金和购房补贴。探索人才认定举荐制,3名以上海内外同行业一流领军人才共同举荐,经评审可认定为相应类别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将年纳税5000万元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中柔性引进的高级技术研发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认定范围,享受相应服务保障待遇。
感谢贵单位对郑州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和郑州市产业发展做好科技和人才支撑,共同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好成绩。
2024年8月20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学技术局院校处 邮 编:450000
联 系 人:王 旸 联系电话:6718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