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薛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设备产业链建设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电力设备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关乎能源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也与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大力推进电力设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对于郑州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实现我市电力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程行业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全方位构建发展平台,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吸收采纳。
一、当前电量及电力装备产业情况
郑州电网处于河南电网的中心,已经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与220千伏统调电厂等为主供电源的220千伏骨干电网。截至2023年底,郑州供电区电源装机总容量12518.73兆瓦。其中,统调电厂20座,装机总容量10712.9兆瓦;地方电厂14座,装机总容量278.68兆瓦;10千伏及以下并网分布式光伏项目若干,装机总容量1527.15兆瓦。郑州市新能源装机以风电与光伏为典型代表,风电主要以集中式风电为主,光伏主要以分布式光伏为主。全市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超过 206万千瓦,约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6.41%,年发电量18.32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4.75%。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和投资增长也为新型电力产业带来了积极助力。出台了一系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扶持政策,为新型电力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和雄厚的产业链基础,包括高效清洁能源装备、先进主辅设备、新型储能以及智能输变电装备等多个关键领域得到全面发展,为我市在新型电力装备产业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全省电力装备产业区域布局状况看,我市是省电力装备产业的主要集聚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全市规模以上电力装备企业约172家,年产值达400亿元,产品覆盖输变电、配用电、光伏、储能等各个环节,横跨一两次、高中压、交直流装备等领域。今年,我市成功引进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原区域总部,省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两大龙头企业许继集团、平高集团计划将总部搬至郑州,许继集团、平高集团分别专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控制装备、超高压输配电装备,将更好地支撑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同时,在电力线缆、储能电池、光伏、加工设备等细分领域拥有一批以新昌电工、深澜动力、协鑫能源科技、新昌铜业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开工建设了智能感知与数字装备产业基地、框架建设(年产800台变压器、2800台箱变、1.5万台智能开关及2万台高低压开关柜)等重点项目,我市新型电力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产业链机制建立情况
一是制定郑州市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和推进方案,在承接省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等28条产业链基础上,结合郑州实际,重点培育装备制造等20条产业链。其中省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细分领域,按照省产业布局,归入我市装备制造产业链。安伟书记、何雄市长等21名市级领导担“链长”,统筹推进产业链培育工作。
二是制定《郑州市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等20条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及相关产业链图谱清单,明确了各产业链发展目标、补链延链方向和实现路径。建立“一链一专班一图谱一研发机构八清单”和联席会议、逐月调度、任务交办和督导考核工作机制,建立“1+6+20”工作架构,成立1个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办公室、6个助企强链专班和20个产业链专班。16区县(市)做好省、市产业链配套提升,参照市级架构建立专班,形成市、县两级坚实工作合力。
三、产业链培育总体情况
(一)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做大做优产业集群
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资源,围绕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条,紧盯龙头企业,抓主抓重“建产业”,与中电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中国电气装备中原区域总部揭牌落地,助推企业汇聚创新人才资源,提高创新能级,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更好支撑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依托中国电气装备战略协同效应,积极打造中国电气装备产业孵化创新基地,构建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专业化协作配套水平,促进上下游企业产供销一体联动,推动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更多产品进入中高端、关键环节,助力打造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以来,我市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业举办培训班3场次,并利用培训平台把企业推介、参观头部企业、科研成果交流、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接等活动纳入培训当中,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二)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坚持市场为导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产业研究院的创新资源,加大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研发攻关力度,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全面提升了电力新能源科技及装备创新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在光伏、储能等领域组建一批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和技术平台,开展应用示范,抢占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制高点。目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拟投资20亿,在郑设立A类新型研发机构(暂命名为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郑州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州研究院),初步规划方案已完成。同时,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以郑州研究院为牵头单位申报智能配用电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智能配用电基础材料、核心软件与装备,分布式智能电网与源-荷供需互动两大科技问题开展研究。
(三)推动工业微电网项目,带动产业链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发展屋顶光伏、多元储能等绿色能源,推动用能结构低碳化、提高能源效率,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在传统行业集中的县市区(重点西部四市一区)的重点耗能产碳企业和工业园区,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建立清单台账,制定考核体系,强制进行绿色低碳工业微电网建设。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利用峰谷电价差,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建设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微电网示范项目,实施新能源综合利用,实现新能源和新型储能融合发展。1月,我市印发了《2024年工业绿色化改造行动方案》,将微电网拟建项目任务分解到各区县(市),力争全年建设工业微电网1000个以上。为推进工业微电网建设,组织各区县(市)工信部门、相关企业召开工作部署会和座谈会3次,到现场进行调研、督导2次,5月份下发通知对工业微电网实行月调度工作制度,并将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工业经济主要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实施“月调度、月排名、月通报”工作机制,确保全年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依托国电投河南公司资源优势,增强“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在高新区先期谋划推进源网荷储项目共计16个,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集成优化综合能源供需优势。
(四)加快“三化改造”,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4月8日,组织全市加快工业企业“三化改造”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召开,随后各区县(市)又召开加快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大会,全面掀起“三化改造”新热潮,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月10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郑州市2024年度首批绿色制造服务商,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绿色化装备制造供应商重要方向,服务全市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作,推动全市制造业提质增效与新能源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聚焦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力争将更多企业的设备更新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设备更新范围,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全市梳理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企业更新项目13个,资金需求约4亿元。
(五)全力打造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服务企业发展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项目建设、落实惠企政策、加强要素保障等有力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行业运行整体平稳,电力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已制定《郑州市降低用电成本专项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广应用新型绿色节能技术,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持续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围绕产业链龙头企业中电装备集团,我市主动对接企业,从企业的所需所盼入手,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2次参加刘尚进副省长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原区域总部建设工作,协助推动中电装备集团平高、许继协同发展、统计和税收归属、工商变更及企业迁移等问题解决,落实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等其他支持政策,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原区域总部在我市的支持和帮助下,各项建设工作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为加强我市光伏企业对外交流合作,宣传推荐优势产品,打造品牌形象,下发通知组织企业参加第17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六)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工业企业新能源电力建设
鼓励工业企业利用现有厂区或者租用厂外空间,通过自建或引进第三方建设等方式,投资建设新型储能设施。应纳入技术改造统计的,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技术改造项目事后奖励。
一是印发《郑州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细则》,对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完成后按照项目设备和软件投资额的12%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建设规模在1000千瓦时以上的电力储能装置,投入使用后,按照实际放电量给予0.5元/千瓦时补贴,连续补贴3年。
二是印发《郑州市2024年工业绿色化改造行动方案》(郑制高办〔2024〕14号),实施制造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大力推进工业企业发展屋顶光伏、多元储能等绿色能源,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建立清单台账,制定考核体系,强制进行绿色低碳工业微电网建设,利用峰谷电价差,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加大资金奖补力度,建设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综合智慧能源零碳电厂、1000 个工业微电网项目,实施新能源综合利用,推动用能结构低碳化,提高能源效率,强化能耗和碳排放双控,稳妥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落细工作任务,全力推动电力装备产业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在产业链的发展谋划上还要更加力。新能源产业当前正处于重要窗口期,要做好战略布局谋划,在把优势做强、把龙头做大、把产业链做全、把生态做优上下功夫。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还要更加大。要在招大引强上有新突破,在补链延链强链上有新进展,在产业生态上有新变化,加大产业配套招商,丰富拓展应用场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多为企业对接项目、多做贡献。
三是在要素保障上还要更加强。构建支持本市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聚焦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和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开展先行先试。加大对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新能源装备产业。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投资、土地等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和本市节能减排、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专项资金,支持本市新能源产业技术突破、产业发展和特色园区建设。
四是在助企纾困减难上还要更加紧。畅通信息渠道,主动下沉企业,及时沟通对接,实现惠企政策应享尽享,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高效助推企业发展。以钉钉子的精神努力将新能源装备产业打造成经济新增点、支撑点、贡献点,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动能和支撑。
最后,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电力设备产业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欢迎您今后继续关注和监督此项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