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付颖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的建议答复
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发〔2023〕9号),实施“七大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助、资金奖励、优化环境等措施,力争到2025年,全市民营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民营经济在全市技术创新成果中的比重达到75%;吸纳就业占全市城镇就业的比重达到85%;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每年新增20万户,到2025年超过230万户,民营上市公司力争达到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突破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突破1000家,支持更多民营企业挺进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下步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真正摸清企业所需,找准禁锢企业发展顽疾,不断调整优化现有政策措施,适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助力减负。
二、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答复
一是构建“线上线下”企业融资体系。抓好郑好融平台建设,向人民银行争取申请征信牌照。通过建好1个“郑好融”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做大1个“郑好融”信贷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规模,在各区县(市)设立N个“郑好融”金融服务港湾,完善“1+1+N”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总体框架,力争全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新增600亿元。二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规模,统筹整合现有财政资金或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本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动态补充机制,增强市直管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代偿能力。力争五年业务规模突破500亿元,业务放大倍数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融资担保业务支农支小业务占比达到80%以上,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三是做好“银企对接”融资促进工作。结合各类培训班,安排驻郑银行轮流参与进行金融产品推介和银企对接,让中小企业深入了解不同银行的金融产品,实现银企互惠共赢。对接郑州市多家银行,定期举办“走进银行”活动,进行全方位的金融惠企政策宣讲、金融产品推介,提高企业融资的便捷度。积极带领驻郑银行开展“六走进”活动(进链条、进园区、进平台、进基地、进集群、进专精特新企业),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渗透率,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三、关于“优化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的建议答复
一是开展涉企法律公益活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律师公益服务团作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会计、金融等领域的法治培训和讲座,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防范法律风险的能力水平。二是加强政策落实力度。严格落实《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实施发展环境再优化行动”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政务服务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集成服务。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禁止滥用行政权力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严格审查涉及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的增量政策,有序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推进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四、关于“加强培训和人才支持”的建议答复
一是加大重点人才专项培养力度。对于重点产业类的认定为A、B、C、D类高层次人才,由用人单位制定个性化人才培育计划,分别对用人主体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经费支持。对于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博士),给予10万元培养经费支持;对于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5万—10万元资助。对设立国家、省级、市级博士后工作平台的我市用人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资助;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国(境)外优秀博士后提高至15万元,资助期限为2年。每年选送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赴国(境)外培养进修,根据培养时间和层次给予人才3万—10万元资助。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抓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配合省人社厅做好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筹备工作,做好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工作。巩固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质效。三是支持民营企业素能提升。深入实施优秀企业家领航计划,组织领航计划企业家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专业性、专题性学习考察,遴选优秀青年企业家到中国500强企业参观考察;每年组织100名领航计划企业家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培训考察,给与培训经费(除交通费外)补助,帮助企业家拓宽国际视野;积极与国内企业家开展互动交流、游学活动,开阔思路,不断提升我市企业家整体素质和水平;形成中高端体系化培训模式,区分企业高层、中层,全年培育重点企业800家(人)。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研贯通”新模式,为企业培育输送适合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缓解企业“缺人才”不敢创新的问题
五、关于“加强企业与政府的沟通与合作”的建议答复
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意见建议直达平台”功能。在平台管理系统中,开发短信消息推送功能,将待办企业诉求推送给相关分派员、接件员,确保及时获悉待办事项,提升企业诉求受理、梳理、转办、办结、反馈效率。持续对接市智慧城市中心、市大数据局,建立问题反馈工作群,市县两级分派员针对平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随时反馈,随时解决,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及使用效果。二是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约200家,可以为全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可立足自身优势,重点在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创新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孵化培育力度,指导小微企业向创新型企业方向发展。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将发挥专家团服务优势,在信息、技术、创新、融资等方面,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重点服务名单,做到服务数量有数据支撑、服务过程有台账可查、服务成效有案例佐证。三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结合“郑州企业家日”,通过举办论坛、座谈交流、优秀企业家表彰等,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坚持“点办理、批处理”,用好全省统一的“万人助万企”活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提升亲清在线—企业问题直报平台功能,实现企业诉求线上闭环办理,线下多渠道解决,切实做到有诉即办、有诉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