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4-00084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4-10-12
  • 2024-10-12
关于加快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40396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九三学社郑州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自觉担负起省委赋予郑州“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责任使命,紧盯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目标,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总量超过1.36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8%、工业投资增长31.1%,增速均居9个国家中心城市首位。2023年郑州市入选全国“智能制造城市20强”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智能制造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一、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郑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数字郑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郑州市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工信、财政、发改、科技、人才、资源规划等多方面力量和资源,构建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绩效考核方案,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并设置较高权重,形成比学赶超工作氛围。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先后印发实施了《郑州市“十四五”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规划》《郑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郑州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郑州市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计划方案》《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5年)》等系列文件,每年制定专项落实方案,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建立目标导向、台账管理、督办督查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州市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提振企业转型发展信心。对新建智能制造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20%的奖励补贴;对被工信部认定或总部落户郑州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近三年市本级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资金年均2亿元。统筹安排3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参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打造财政资金引导、金融产品支持、基金投资补充的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

(二)加强服务保障,强化标杆引领。一是建立分行业诊断机制。以诊断挖需求、以需求促改造,围绕郑州市制造业六大主导产业,培育认定了42家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其中,中机六院、国机互联的集成实施能力、咨询设计能力均获评国家最高等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遴选了500家企业上门开展深度诊断,组织全市275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分区域、分行业、分规模摸清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绘制全市智能制造地图。二是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建立智能制造项目库、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服务商支撑、智库辅导、金融支持的“五位一体”联动推进机制,“一企一策”指导企业开展“场景-产线-车间-工厂”的梯度式改造,推动制造业高端突破、智能化提升和绿色发展。2023年,全市共实施技改项目520个,其中,智能化改造项目144个,绿色化改造项目212个,技改投资增长29%,高于全省(17.4%)1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2.4%、39.2%,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下降到25.3%。三是建立标杆引领推广机制。汇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分行业组织召开现场观摩活动,移植、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通过标杆示范、以点带面方式引领行业“智改数转”,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8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9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家,建成省级“数字领航”企业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33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225家,三全食品、郑州瑞泰建成国家5G工厂,三全食品获评国家“数字领航”企业,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富士康郑州厂区获评全球“灯塔工厂”,高新区、经开区、巩义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被认定为河南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三)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强化平台赋能。一是构筑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天瑞信科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信部年度评测,连续入选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吸引忽米网、卡奥斯、广域铭岛等国家“双跨”平台落地郑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5家,带动超7.3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构筑工业互联网赋能体系。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工业APP集聚,已部署工业APP超1200个,连接设备650万台。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3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三是构筑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集聚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等59家省内外资源,形成解决方案125个,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一是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以制造业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核心载体,聚力发力“六个一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和支撑能力。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2%,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7%,连续两年超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围绕郑州市20条重点产业链,联合骨干企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等各方,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产业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2023年,全市新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4家,新增省级实验室5家、总数达到12家。新认定高企1980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547家,新组建市级产业研究院13个。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依托郑州技术交易市场、产业大脑等平台,建立科技成果市场化应用机制,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加速产学研对接。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50亿元,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获批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经开“智慧岛”入选全省第二批“智慧岛”建设名单,入选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名单,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五)巩固数字底座,助力智转数改。一是夯实网络基础,建成5G基站5万个,加速向规模化应用转变;部署了中部地区首台L根域名镜像服务器,实现全光接入覆盖;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传输网络总带宽扩容到2720G,居全国第6位,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一位、第三位。二是夯实算力基础,建成4个超大型、1个大型、33个中小型数据中心,规划机架数量超过10万个。国家超算郑州中心超算能力持续提升,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中科曙光T8000、郑州庆阳哈密城市算力网实验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算力规模达到6200P,算力规模和峰值计算能力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培育了超聚变、昆仑、浪潮、紫光、数字马力等一批重点企业。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郑州算力发展综合评价位于全国所有城市第14位。三是夯实产业基础。坚持“一硬一软”双路突破,加快推动MEMS智能传感器研发中试平台、紫光超级智能工厂、超聚变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国家区块链产业发展先导区、省区块链产业园、省信息消费产业园、郑州元宇宙产业园区建设。2023年,全市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179.3万台、增长37.7%,规上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规上软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1%。

二、下步打算

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然各项主要指标处于全省前列、国家级试点示范数量中部领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根据今年线上评估,仍有46%的规上工业企业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最低(一级)标准,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服务支撑能力薄弱,仅有2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级评定,超过50%的企业表示难以找到适用可靠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易用好用的解决方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郑州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聚焦打造“算力之城”,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算力规模倍增到1.5万P,构建省内1毫秒、郑州-庆阳5毫秒、郑州-哈密20毫秒的三级算力时延圈。

二是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按照两年内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目标,“一企一档”开展诊断服务,“一企一策”制定提升方案,到2025年普遍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一级,其中40%达到二级及以上。

三是着力放大中小企业试点效应。做好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分行业遴选服务商,集成开发一批“小快轻准”解决方案和产品,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四是着力积聚数字化服务商群体。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专业园区,加快推进国内知名数字化服务商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自动化装备、信息服务企业向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转型,引导头部企业剥离信息技术研发机构。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