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勇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郑州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关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为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产业能级及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我局先后研究制定了《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郑制高组办〔2020〕3号)、《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2〕52号)、同时,依托持续性下发的《郑州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郑政〔2020〕20号)、《关于组织2022年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郑工信〔2022〕154号)等政策性文件,对中药制造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新项目建设、技术化改造、规模扩增、平台建设、质量提升、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拨付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3300多万,主要涉及中医药新产品奖励项目。同时,联合市财政局,制定印发了《郑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郑工信食品〔2024〕1号),并组织开展了2022、2023年度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经企业申报与区县(市)审核推荐,现征集到149家企业239个项目,涉及单品种销售、产业公共平台服务、科学技术奖、新品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质量提升、检测检验设备等方面(医药工业百强企业培育、委托生产增量、集中带量采购暂未收到申报),专项政策覆盖面更加广泛,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持续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扶持作用。
二、落实产业链机制,建设特色产业链条。今年以来,按照郑州市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要求,依据《郑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链2023年工作方案》(郑链长办〔2023〕5号)、《郑州市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郑政办〔2023〕51号)等规划文件,将“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作为重点任务,着力建设道地大宗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积极探索仿原生态种植模式,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建立优质、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为中药材深加工和产业化提供资源保障,打造有郑州特色的“豫药”品牌。立足道地大宗药材资源,推动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制饮片、超微饮片、配方颗粒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的改造,积极拓展功能领域。
三、发挥龙头优势,打造郑州中医药品牌。我市现代中药产业主要涵盖了中药饮片加工及中成药生产两大类,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以太龙药业、瑞龙制药、协和制药厂等企业为代表,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新郑市、荥阳市等地,产值13亿元。2023年,我市中成药产量超5550吨,规上营业收入达10.23亿元,增加值增速为16.9%。其中,太龙药业是河南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23年产值增速为58.35%,独家产品双黄连口服液位列“中成药感冒抗病毒类第二名”、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瑞龙制药是中药饮片炮制细分行业省内龙头企业,年业务增长率30%以上,乳安片、雄黄粉、地黄等产品占据细分市场第一;协和制药厂的当归补血口服液为国家中药保护产品,市场占有率30%;德圣堂药业建立了国内首条自动化九制怀地黄、九制黄精、六神曲生产;韩都药业的萸苁强肾胶囊、灵芝益寿胶囊,奥林特药业的参蛤胶囊、肝精补血素口服液、金砂消食口服液等独家产品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郑州市中医药产业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与发展优势,但仍存在特色优势不明显,上下游配套能力不足,龙头带动作用不强,总体实力偏弱等问题。下一步,我局将持续高效落实《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托现有资源优势与发展基础,积极发展现代特色中药,着力提升产业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培育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中药品牌,促进中药产业规模与效益大幅提升。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