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吴再辉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 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建议的答复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守护群众健康的前沿阵地,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持续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好的人才、技术、机制引向基层,持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基础建设的建议
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机构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区县(市)投入建设经费 5.56 亿元、拨付运营保障经费 1.7 亿元,市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有效破解了基层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等发展难题。一是按照政府主导,高起点谋划的原则,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按照市委“四有”(有业务用房、有人员编制、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建设要求,出台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3年内完成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00家,确保每个街道办或3-10万居民至少一家,2021年底基本完成,2022 年普遍达到国家标准。其中,业务用房由区县(市)政府免费提供,建筑面积按照国家标准,新建城区不小于3000㎡,旧城改造区不少于2000㎡;人员编制按照每万名居民7名(其中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护士)标准核定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数量。二是压实责任,高规格推进。将基层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督查事项,列入深化改革、市政府重点工作、城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五个一批”重点任务,明确建设任务,细化分工,层层压实责任。通过政府投资新建、调剂公有用房、政府办医疗机构改造转型、公有房屋折旧补偿、政府租赁等方式解决业务用房,新增面积6.1万㎡、新增床位600余张;核编核岗4324个,新增人员2200余名;配置设施设备,新增核磁共振、CT、DR、彩超等设备 152 台。
(二)关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核心,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医防融合,市级统筹、上下联动,管理统一、共建共享”的工作思路,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市委、市政府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改革情况并提出明确指示要求。市委深改委第13次会议、市政府第116次、120次常务会议、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分别专题听取医共体进展情况汇报,全市医共体改革态势良好。二是市级层面,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完善,制定出台市县一体高质量推进医共体建设实施意见,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建立,医共体改革平稳顺利推进。县级层面,各县(市)全部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医共体党委,出台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各县(市)向医共体移交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权限,完成医共体唯一法定代表人手续办理,基本实现了人、财、物统一管理。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完成去行政化改革,县级卫健部门任命组建医共体领导班子,理顺了医共体管理体制,医共体成员单位业务定位更准确、分工更明晰。各县(市)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平台和远程会诊、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六大共享中心建设。健立了顺畅的医共体内部转诊机制、科学的医共体管理规范和高效的运行体系,基本建立了“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就近看、未病共同防、群众更健康”工作目标;市级统筹、市县一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格局已基本形成。医共体政策开展以来,成立了市中心医院、郑州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4个医疗集团,按照历史合作关系和医共体需求,下带各县(市)医共体,重点指导提升医共体综合管理水平。组建郑州儿童医院儿科联盟等8个专科联盟,与4个医疗集团共同开展对医共体的专科帮扶和技术指导。
(三)关于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
一是深入推进基层达标建设。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持续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国家推荐标准,积极推进社区医院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服务需求。目前,我市基层机构已普遍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及以上,其中:41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47家达到国家社区医院标准。全市3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31.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各项指标远超国家工作的标准。二是积极创建,丰富服务内涵。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2023年以来,持续打造“全专结合、医防融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五个100”实践样板。全市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乡镇卫生院通过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的现场联合验收。“五个100”实践样板活动中,我市基层机构通过数量位列全省第一。三是精心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连续多年开展年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乡村骨干医师培训、线上培训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2024年精选市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遴选了3个家医骨干团队参加省级师资培训,目前新郑市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培训,完成了21个团队84人的培训任务。四是对口帮扶,提高服务质量。市级综合医院重点帮扶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四个开发区,其他区县(市)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所在县域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参与基层机构的业务管理、骨干和专家坐诊带教、开展远程诊疗、联建科室(项目)、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免费上挂培训等方式,帮助基层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初步形成了常见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居家有保健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五是积极提升就医环境,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规范基层机构标识,提高辨识度,硬化、绿化、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布局,合理设置全科诊疗(慢病管理)、专科服务、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中医药服务等相对集中的服务区,提高服务综合性和连贯性。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服务对象候诊时间。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和缺药登记配送服务,改善药事服务水平。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饮食、运动建议,推广非药物治疗方法。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保留一定的人工服务,改造无障碍通道,提供轮椅、担架等便民设施。六是深入一线,贴近服务。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健康小屋,推行“三个一”(一间健康小屋、一名健康管理员、一个服务团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建档、健康筛查、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服务。目前已建成 120 多家,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深化健康教育,以社区为主阵地,每年举办健康大讲堂 3000 场次以上,引导群众自我健康管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七是积极推进以医助养,对居家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每 2 个月主动上门服务 1 次,对慢性病、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老人和有需求的老人,每周巡诊 1 次,推动实现居家社区健康养老。拓展家庭病床服务,为居家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员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治疗等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家庭延伸。制定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清单64项,服务病种诊疗指南13项,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158家基层医疗机构开通供家庭病床服务。目前,已累计建床数301张,撤床数190张,在建111张。我市的做法得到国家卫健委认可,被河南日报、郑州日报、大河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市委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高的十件实事(服务项目)之一。
(四)关于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保障政策,强化待遇落实,为基层卫生人才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郑办〔2022〕45号)。一是实施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管理政策。按照《关于全省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的通知》文件核定的4465编制落实“公益一类保障”,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在编在岗的2725人落实公益一类保障。协同编制、人社部门,逐步解决了1740人空编问题。落实了“二类管理”和“两个允许”要求,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自主决定内部绩效工资比例,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二是落实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政策。落实持证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政策,乡村医生自愿与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以签订劳动合同、人事代理等方式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乡镇卫生院缴费部分纳入其正常支出范围,县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参保费用予以全额补助。目前已为298名乡村医生交纳基本养老和工伤保险。三是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2023年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共完成招聘1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86人。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招聘28名特岗全科医生,岗位设置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四是建立人才政策引人机制。会同人社等部门统筹安排进人计划,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引进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要予以优先保障。同时,推动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扩充基层医生队伍来源渠道;联合市财政、人社等部门出台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实施意见,在薪酬待遇、培养培训、职称评审等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激励基层队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进一步统筹资源、集聚力量,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努力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强化基层服务保障政策落实。督促各区县(市)严格落实《中共郑州市委办公厅 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运行困难、人才短缺、服务能力弱等问题。
(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拓展基层人员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以全科医生队伍为主体的基层卫生人员收入待遇,解决基层医务人员后顾之忧。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中医、护理、药学、医技、康复等医务人员培训。有计划选派基层骨干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进修期间待遇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平均水平。
(三)持续做好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实施。以绩效考核为指引,积极引导基层做好国家基本公卫项目实施。督导项目资金按要求及时拨付和规范使用。建立健全慢病管理中心和青少年健康管理中心,积极做好老年人和青少年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再次感谢您对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希望您能继续支持我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促进我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高质量的推进和落实各项基层卫生工作政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建设健康郑州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