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姚丰产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提高居民获得感”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作为保障广大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
一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市委、市政府印发《郑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2021年新增政府主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明确提出落实“有业务用房、有人员编制岗位、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的“四有”要求。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作为重要督查事项,列入深化改革、市政府重点工作、城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五个一批”重点任务实施月评打分,列为党史学习教育市党政领导牵头领办实事项目,明确建设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目前,郑州市已通过政府投资新建、调剂公有用房、政府办医疗机构改造转型、公有房屋折旧补偿、政府租赁等方式解决业务用房,新增面积6.1万平方米、新增床位600余张;核编核岗4324个,新增人员2200余名;配置设施设备,新增核磁共振、CT、 DR、彩超等设备152台;各区县(市)投入建设经费5.56亿元、拨付运营保障经费2.7亿元,有效破解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府主导占比低、基础设施薄弱、人才资金不足等发展难题,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2023年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共完成招聘10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86人。二是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招聘28名特岗全科医生,岗位设置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派驻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三是选派基层卫生人员280人到上级医院学习培训,完成98个家医团队共395名卫生人员签约服务能力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理论实践技能和服务能力切实得到提升。
三是对口帮扶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市级综合医院重点帮扶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四个开发区,其他区县(市)县级医院对口帮扶所在县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参与中心日常管理、骨干医生坐诊带教、开展远程诊疗、联建科室(项目)、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免费上挂培训等方式,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市卫生健康、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出台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激励政策实施意见,在薪酬待遇、培养培训、职称评审等向基层倾斜,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稳定基层队伍。逐步形成常见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居家有保健的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
四是探索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在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设健康小屋,推行“三个一”(一间健康小屋、一名健康管理员、一个服务团队)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建档、健康筛查、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服务。目前已建成 120 多家,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深化健康教育,以社区为主阵地,每年举办健康大讲堂 3000 场次以上;开展健康达人评选活动,引导群众自我健康管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传播健康,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
五是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根据社区群众的就医需求特点及市中医药工作三年规划(2020-2022年)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开展中医药诊疗及健康管理服务,提升机构服务能力,突出社区服务特色,增强群众获得感。目前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并配备中医全科医师和中医药设备设施,提供针灸、按摩等不低于12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2023年,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的老年人63.73万人次,接受中医药健康管理的0-36个月儿童19.39万人次。
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多种因素导致机构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人民群众卫生健康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结合提案建议,我们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一要创建实践样板,引导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自2023年起,在全市打造全专结合、医防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安疗结合等五类实践样板,对于创建成功的机构,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补助。二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重点引进培养一批紧缺专业人员,提升基层常见病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要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强化基层全科医生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激励机制,优先签约重点人群,重点服务慢病患者,丰富签约服务包内容,推进家庭病床、居家护理、康复指导等个性化服务;落实预留专家号源和住院床位、慢病长处方等政策,加强家庭医生团队实践技能培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技能竞赛。提升履约服务质量和群众签约获得感。
二是抓实队伍建设。一要靠待遇留人。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和提取各项基金后的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增发当年的奖励性绩效。要用足、用好各项倾斜政策,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二要用政策引人。一方面会同人社等部门统筹安排进人计划,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引进的实用型医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要予以优先保障。另一方面推动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扩充基层医生队伍来源渠道。三要想办法育人。持续实施基层骨干医师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家庭医生团队技能培训、在线培训等计划,鼓励现有医务人员采取在岗培训、脱产培训、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大力推进全市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实施项目化推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上级医院的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通过优质资源下沉,努力提升基层机构的业务技术能力。
四是积极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标识,提高视觉形象辨识度,绿化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布局,合理设置全科诊疗(慢病管理)、专科服务、预防保健(妇幼保健)、中医药服务等相对集中的服务区,提高服务综合性和连贯性。推行“一人一诊室”,保护患者隐私。优化就诊流程,减少服务对象候诊时间。提供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和缺药登记配送服务,改善药事服务水平。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饮食、运动建议,推广非药物治疗方法。设置老年人优先窗口,保留一定的人工服务,改造无障碍通道,提供轮椅、担架等便民设施。
再次感谢您对基层卫生工作的关心关注,希望您继续深入一线了解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有力有效促进全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为建设健康郑州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