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农工党郑州市委员会: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挖掘开发岐黄文化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卫健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打造“岐黄故里”文化品牌,传承创新,统筹推进,服务群众健康,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郑州市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2024年,郑州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我市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积极推动岐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岐黄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黄河文化发展的脉络和精神。近年来,为推进岐黄文化发展,我市积极推动岐黄文化的非遗保护工作,先后将黄帝拜祖大典、嫘祖传说、岐伯传说等列入非遗代表性名录保护。目前,新密市与中医药文化、岐黄文化有关的岐伯传说、轩辕黄帝传说、李堂药王庙会、金银花(密二花)种植栽培技艺、吕氏膏药等5个项目,已由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祖传老广德堂大丸药、端午民间药用习俗、艾草手打绒技艺、周氏丹药炼制技艺等10个项目,已由新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新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2008年开始,我市共开展了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审认定工作,前七批市级项目中中医药项目有31项,占比11.7%。
二、举办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论坛”。依托黄帝拜祖大典每年举办一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论坛”。2024年首届郑州岐黄·中医药发展大会在新密市举办,大会以“弘扬岐黄文化、传承中医国粹”为主题,深入发掘、阐释、传播岐黄文化。全国岐黄学者、专家教授、院士、国医大师、行业权威专家、顶尖学者、企业家等近千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路径方向。大会通过1+4模式,同步举办了“岐黄问道”黄帝内经分论坛、中医药产业发展分论坛、中医药发展亲商交流会和中医药学术传播高峰论坛。现场签约12个项目,其中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项目签约占比达75%,从中药材种植、中药制品深加工、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医养健康产业发展等方面为新密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助推我市全面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
三、加大郑州岐黄文化品牌建设力度。一是谋划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在郑州宜居健康城谋划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中医药相关文物、史料及代表性见证物的征藏工作,充实完善中医药收藏体系。建设中医药博物馆资源共享平台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出一批中医药精品展览,开发一批具有鲜明中医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郑州中医药文化品牌。二是深入开发建设岐黄文化。2023年底,苟堂镇已与新密市民政局、郑州市民政局沟通更名为岐黄镇、南方沟村更名为岐伯村的相关事宜。并召开各村民政负责人会议、各村党员和联户代表会议、镇党政联席会议、镇人大主席团会议等,就相关事宜进行充分讨论。目前,总体规划图、会议记录、更名请示等均已上报,待市政府审批。同时按照地名管理工作标准化、社会化、法制化建设的要求,苟堂镇将涉及镇区的5条道路围绕岐黄文化的相关人物、遗址、传说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划命名,计划将和谐路命名为岐黄大道。三是全面挖掘新郑、新密等地岐黄文化遗址遗迹,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岐黄文化园”。支持各区县(市)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小镇,开发一批医疗康复、养生健康、文化体验等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
四、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一是举办中医药健康集市。以郑州市卫健委“健康打卡全市域”活动为载体,设置中医药科普节目汇演、专家义诊、中医特色项目体验、互动答题等内容,让群众在切身的体验和参与中学习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提高健康素养。目前活动已分别在巩义大峪沟镇、黄河花园口旅游区、金水区青少年公园、新密市西大街清平广场举办。计划走进郑州16县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二是打造中医药健康科普宣传平台,宣传推广拔罐、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和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生保健操。深入推进“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三是积极筹划推广普及食养药膳。依托相关有经验的机构(市中医院营养科、东济堂、张仲景大药房生活馆等)组织开展食养药膳标准、制作流程、制作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形成一批适合相关类别人员的不同类型的食养药膳标准和流程等资料,并结合实际分领域分类别进行推广,引导人们将养生保健理念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提高药膳食养食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防病能力。
五、打造中医药文化体验示范基地。坚持以弘扬展示中医药文化传播为窗口,以保护和传承中医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标,以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文创研发及中医药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的功能性定位为重点,在金水区创新打造涵盖中医药特色街区、中医药人才工作室、中医药科普大讲堂、中医药新国潮市集、中药百草园五项内容的郑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将传统中医国粹以医、康、美、养、文等多维度呈现,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中医药服务和丰富的文化体验。
六、推动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郑州市成功创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密市苟堂镇、超化镇南部山区作为岐黄文化传承区,已成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郑州市将围绕岐黄文化传承和中医药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合理确定发展方向,科学划定区域,协调市资源规划部门、文化旅游部门等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协调一致,确保用地有保障;强化对苟堂镇岐黄文化旅游区的开发指导,整合岐黄文化资源,推动岐黄文化园等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确定以苟堂镇为重点区域建立省级岐黄中医药健康文旅产业示范区,促进中医药健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七、进一步弘扬传承岐黄文化。一是编纂专著《郑州市中医药文化概览》《岐黄源》,挖掘记录郑州历代中医药医家、医著、医迹和医药研究。二是与郑州电台、电视台合作举办健康科普栏目—《郑说健康》,定期组织中医药专家做客栏目,讲解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开设“中医有话说”“健康百科·药草园”“药膳食光”等栏目,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三是积极举办“中原岐黄高端论坛”“郑州中医名家大讲堂”、爱心义诊、中草药特色疗法及茶饮体验等活动,着力营造信中医、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
八、新建一所市属或民办“岐黄中医健康职业技术学院”问题。根据《高等教育法》等高校设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高职学校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复设立,教育部备案。2022年7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建议》(教发〔2022〕10号,河南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方案》,尽管“岐黄中医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并未在我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中,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按照《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按照高等职业学校设置规范,支持学校筹设,加快培育高素质、高理论、高技能的实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下一步工作: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医药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具有“全产业链”特点,但当前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诸多短板需要增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协调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保障。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投入补偿、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全面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加快推进河南中医药大学与我市合作。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科研、人才培育方面的资源,依托市中医院等市级龙头中医医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育等方面积极发力,尽快提升我市中医药医、教、研等能力,尽快把我市建成中医药医疗高地、科研高地,促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三)强化中医药文化建设。创新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话语表达方式和载体表现形式,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体系,推出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充分展示中医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四)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整合新密市自然、中医药和岐黄文化资源,发展以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体验为主题,建设中医药康养旅游园区,开辟特色中医药文化旅游线路,融合以中医诊疗、康复、养生、休养、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考察于一体的健康旅游,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生态宜居的有机融合。
(五)推进“岐黄文化示范村”建设工程。计划在苟堂镇申门村和南方沟村建设郑州市和美乡村示范村的基础上,通过厚植岐黄文化底蕴,将岐伯墓、岐伯泉、岐黄圜、岐伯传说等历史遗存遗址有机关联、串珠成链,凸显岐黄文化自身特色与基因,构建一个有个性、有态度、有故事的地方名片;优化镇域功能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拓展生态空间,畅通交通网络,打造精致颜值,促进人文和烟火深度融合,讲好岐黄文化故事,积极开展乡村休闲游、亲子研学游、生态康养游等旅游品牌。
(六)积极和中医药龙头对接。在满足国家中药材基地规范化种植标准和市场对中药材遴选要求的情况下,规划建设南部山区健康旅游带,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资源保护示范园,扩大繁育面积,丰富药材种类,提升药品药效,拉长中药材产业链。
(七)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工作。以地方条例的形式明确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机制、支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和交流合作的保障措施等,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目前,《郑州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已提交市人大,下一步拟主动与立法部门汇报,争取尽早列入立法计划,启动立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