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53103/2024-00109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协提案
  • 2024-10-14
  • 2024-10-14
关于培育壮大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案的答复
关于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2024083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梁远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的建议

2011年9月,“专精特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工信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2013年7月,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国家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了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培育措施。2017年9月,我市出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和《郑州市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办法》,早于国家(2019年开始)和河南省(2020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工作。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是彰显本土新质生产力的主代表,是构建产业链、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的关键环,更是支撑城市未来参与区域乃至全球化产业分工与竞争的主力军。近年来,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月汇报、季通报、年排名,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共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先后出台实施《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和重点发展方向,并提出通过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等十大专项行动,落实33条支持举措,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我市目前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三级路径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全市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4058家(占全省16589家的24.5%,含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9家(占全省4098家的27.6%,含“小巨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9家(占全省394家的27.7%),三级梯度优质中小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并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

目前国家、省、市均出台实施了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奖补政策。国家层面,2021年1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1〕2号),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称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共有20家企业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5823万元。2024年6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财建〔2024〕148号),开始了第二轮重点“小巨人”企业申报工作,新一轮奖补政策拟沿用此前奖补标准,即按照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每家企业合计600万元测算对地方的奖补数额,目前省工信厅拟推荐的公示企业名单中,我市12家企业获得推荐。省级层面,2021年9月,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河南省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企〔2021〕62号),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有效期内,按照不超过设备、软件实际投资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年来我市共有47家企业获得省财政奖补资金5593万元。市级层面,2022年4月,我市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郑政办〔2022〕36号),对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市财政局根据市财政状况对2022年获评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按应奖总额的50%拨付奖补资金,324家企业合计奖补资金11850万元。

此外,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拟制《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了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等12个单位的修改意见,并就“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奖励、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奖励等多次与市财政局对接,目前该方案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关于“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业集聚”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产业链式发展,围绕20条重点产业链,建立“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工作机制,围绕产业基金、金融生态、上市培育、人才引育、税务服务、融资平台等专项工作建立了6个助企强链工作专班。各产业链链长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了产业链发展情况,梳理确定短板弱项、谋划了工作目标和提升路径,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有序推进。同时,通过对接国家级示范平台、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和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分链条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学习标杆”——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走进阿里研学活动,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享、实地参观、座谈互动等,对标行业优秀企业,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推动中小企业群体在数智化时代大有作为、创业创新。举办专精特新创新发展论坛暨工业产品展,聚焦智能制造、设备健康管理和数字化转型等方向,邀请相关学会负责人、两院院士等进行学术性探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应用、新产品,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对接舍弗勒、三一重工、明阳风电等头部企业资源,促进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举办“融通创新”—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研学活动,聚焦“创新链”,通过发挥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研发机构等创新资源优势,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目前正结合我市20条重点产业链,制定专精特新产业链图谱,厘清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推动企业入链补链强链。突出产业链属性,以制造业、制造业和信息化相融合为主,重点引导企业向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同时构建“链长+链主+专精特新企业”协同机制,在技术攻关、产业配套、品牌渠道、资金融通等方面,鼓励链主企业向本地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开放要素资源,带动关联度高、协同性强的企业进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目前已建立中小企业“三个一批”培育库:建立创新型升规企业培育库,按照营业收入1800万元以上标准,选取8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入库,通过开展融资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活动、强化用地保障、人才支撑等措施,力争2024年升规企业达到150家。建立“小巨人”企业培育库,通过分类实施辅导、强化政策支持、制定产业链图谱等措施,从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研发机构建设、研发费用占比、I类知识产权等10大核心硬性指标,选取接近“小巨人”认定标准的100家企业入库,针对“小巨人”重点培育企业,邀请工信部专家授课答疑、组织国家级平台专家现场问诊等系列辅导活动,帮助企业厘清主导产品定位、梳理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完善产业链配套指标,助推企业冲刺专精特新“小巨人”。建立上市企业培育库,对有计划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上市能力评估,选取100家企业入库,构建辅导体系,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入库企业提供靶向培育、免费培训、上市规划、资本对接等专业性服务,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尽快实现上市。

三、关于“抓好人才资源,汇聚科技力量”的建议

在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郑州市坚持把人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厚植人才竞争政策优势,为城市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先后推出“智汇郑州”系列人才计划,去年新出台了“郑聚英才计划”,推出支持范围更广、含金量更高、激励措施更实的20条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以“郑聚英才计划”为依托,从以下六个方面,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一是推行“一事一议”,大力引进顶尖人才。围绕国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需求,采取量身定做、针对性邀约、同行专家举荐等方式,精准引进全球顶尖级人才、旗帜性人物,“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支持,最高可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

二是聚焦重点产业,大力引进领军人才。聚焦服务保障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鼓励我市企事业单位新引进培养急需紧缺高端人才,认定为A、B、C、D类高层次人才后,分别对用人主体给予500万元、2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引才育才工作经费支持。对A、B类人才领衔的高端创业团队、高端创新团队分别给予最高2000万元、1000万元项目资助,对创业领军团队、创新领军团队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项目资助。对以项目形式引进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和团队,给予用人主体最高60万元资助。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大力引进青年人才。一是面向重点企业和市属高校、公立医院、研发机构,遴选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博士),给予10万元培养经费支持;遴选一批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5万—10万元资助。二是对设立国家、省级、市级博士后工作平台的我市用人单位,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资助;给予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10万元生活补贴,国(境)外优秀博士后提高至15万元,资助期限为2年。三是对我市企业引进的博士后给予20万元安家补助,国(境)外优秀博士后提高至30万元。每年选送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赴国(境)外培养进修,根据培养时间和层次给予人才3万—10万元资助。

四是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大力引进潜力人才。从2022年起,持续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对毕业3年内(海外留学优秀人才毕业6年内)来郑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给予最高5.4万元、3.6万元、1.8万元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和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专科生和技工院校高级工,在我市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购房补贴。

五是加大遴选奖励力度,大力引进产业支撑人才。支持企业加大骨干人才引进力度,对认定后的优秀人才给予5万—10万元奖励;择优遴选一批卓越工程师,享受D类人才服务保障待遇。

六是采取扶持奖励措施,大力引育社会事业人才。一是面向教育、医疗卫生、人文社科、文化体育、考古文博非遗、社会工作等领域,遴选一批左右45岁以下的社会事业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给予20万元培养经费。二是鼓励市属医疗卫生机构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单个人才(团队)按不超过其薪酬的40%给予引才单位最高50万元补贴,同一单位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您围绕人才资源的建议与我们拟出台的《郑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不谋而合,该方案也提出加强引才育才,提升人才引育的精准度,将专精特新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纳入《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指导目录》并定期更新,依托“郑州人才计划”“数字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快专精特新企业紧缺人才引进和培育。积极对接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助力“小巨人”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或急需紧缺人才;支持市属高校、职业院校开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学科与课程,实施推广订单培养模式,更好满足专精特新企业用人需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定制化研发、订单式培养新模式。

此外,关于人才培训方面,除每年定期举办的领航企业家培训,我们也结合企业发展需求,采取高端培训、中端培训、普惠性培训相结合方式,满足企业战略发展人才需求。高端培训依托北大、清华等高校,以“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上市计划的企业董事长、总经理为主要培训对象;中端培训依托省外“985”“211”高校,以中小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关键技术岗位员工为主要培训对象;普惠性培训主要以小微企业部门业务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通过分层次培训活动,打造“郑州市企业培训品牌”。

四、关于“加速数字赋能,强化升级改造”的建议

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作全面展开,按照“统筹协调,试点先行”的原则,成立由市分管领导牵头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工作专班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监测通报制度,定期对数字化改造整体进度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区(县、市)加快进度组织动员试点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改造。建立分析评估机制,及时做好工作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估,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工作举措。

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印发 《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方案》(郑政办〔2024〕10号),明确试点城市四项推进原则、十二项工作目标、十二项重点任务、十项奖补资金、以及五大保障措施。巩义市、中牟县、荥阳市、新郑市等试点企业主要集聚的县区也相继谋划出台本地数字化转型相关推进举措。制定印发《关于申报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商的通知》,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经材料评价、现场答辩、专家讨论,四个细分行业共征集数字化转型集成服务商14家。其中:新型高端装备行业4家、新型耐火材料行业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4家,铝基新材料行业3家。制定印发《关于征集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的通知》,组织各开发区、区县(市)对汽车零部件及配件、新型高端装备、新型耐火材料、铝基新材料等细分行业试点企业进一步摸排征集,全面掌握试点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和需求,为确定细分行业“N+X”数字化改造需求清单,编制“N+X”需求库打好基础。经区县推荐、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确定了第一批试点企业152家。其中:新型高端装备行业62家、新型耐火材料行业39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业30家,铝基新材料行业22家。制定印发《关于组建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并征集专家的通知》,面向科研院所、行业组织、高等院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服务商等组织单位,征集数字化转型专家,探索建立“企业吹哨、专员答疑”的专员工作机制,帮助试点企业及时解决数字化过程中的难题和痛点,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征集50名专家组建专家指导组,后续将依托专家库资源,全过程支撑试点企业改造、优秀案例汇编等各项事务性工作。

强化平台建设,夯实数转工作基础。开发建设郑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体系,打造“1+N”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服务平台体系,提供转型咨询、解决方案、供需对接、场景案例、线上培训、应用适配、质量检测、安全保障等一揽子服务,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展厅,支撑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服务活动,积极为试点企业提供转型路径规划、技术辅导、案例推介等智力服务,并逐步向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拓展,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工“一件事”门户系统,推动各类平台互联互通,为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撑。抓好政策宣贯,提振企业转型信心。4月28日—30日成功举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启动大会暨工作培训班。各区(县)工信主要领导、试点企业负责人、服务商代表等600余人参加会议。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发表讲话并宣布试点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智明主持会议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谷振风解读试点城市政策。大会邀请国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知名院士、行业专家、数字换转型标杆企业负责人,聚焦四个试点细分行业,通过集中授课与分行业培训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讲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意义、方法路径及实践经验。同时,组织试点企业现场观摩,学习标杆企业数字化转型理念和经验,坚定数字化改造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

五、关于“加大融资力度”的建议

今年以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为中小微企业进行金融赋能。一是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服务库,开展系列上市服务活动。上半年5次组织24家专精特新企业赴证监会资本市场学院、深交所开展本赋能对接会,组织5家上市服务机构和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举办赴美上市主题活动。二是组织银企对接。召开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银企对接会,共收集30余家企业3.7亿元融资需求。开展系列银企对接活动,136家企业与银行签订了授信协议,预计授信额度达到11.7亿元。三是扎实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制订活动方案,筛选路演项目,向“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路演项目储备库”和“省基金备投企业储备库”推荐项目30个。组织11家企业参加了省专精特新企业投融资路演3次专场活动。举办了郑州市未来产业专场活动,6家企业进行路演,融资需求2亿元。四是开展“专精特新贷”融资服务活动。推动1215家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在省“专精特新贷”平台注册,1124家企业提出融资需求,累计授信1083户,授信总金额达118.42亿元,放款总金额达到110.95亿元。

此外,我市成立郑州郑好融服务公司,全力打造和运营“郑好融”金融平台,围绕信贷业务全流程风险控制、用户使用体验、应用场景构建、运营分析等方面,将各类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与广大市场主体有机链接,实现了全市各区县(市)全覆盖、服务对象类型全覆盖。通过研究出台《关于推广“郑好融”平台、加快构建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郑州市“郑好融”信贷风险分担补偿资金池暂行管理办法》《郑州市金融服务港湾建设试点方案》等,发布多样化融资服务产品,构建共享开放的金融服务超市,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有效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截至去年12月31日,“郑好融”平台入驻用户85.4万户(其中市场主体60.52万户),全年新增75.9万户;入驻金融机构111家(驻郑21家商业银行均已入驻),发布各类金融产品227个,产品对接率达66.3%;解决各类融资需求超2.7万笔,全年新增近2万笔;实现融资授信310.88亿元,全年新增111.38亿元;平台融资中75%为小微企业信贷,89%为信用贷款,新增贷款户均54万元,企业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利率年化4.39%,切实落实普惠金融支小支微。

市工商联通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持续搭建完善企业常态化金融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模式。一是加大对“郑好融”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各区县(市)工商联、各直属商会等组织,借助市工商联官网、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信息化手段,提高平台知晓率和注册率,利用工商联十九届三次执委会议期间,邀请“郑好融”平台服务公司做宣传推介。二是联合市金融局在高新区、中牟县设置小微企普惠金融服务港湾,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助力解决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是做好跟踪问效调研,及时反馈企业诉求。围绕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及郑好融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市直属商会、企业,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有关融资方面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132条;同时,与中原银行郑州分行、邮储银行郑州分行、农业银行郑州分行、建设银行郑州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座谈交流,了解掌握金融对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情况第一手资料。将问题进行梳理,形成调研报告,将相关问题报送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助做好产品优化服务。

尊敬的梁远森委员,再次感谢您的重要提案,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关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并对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主办单位: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郑州市中原路233号 邮编:450007